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果实钮扣活性染料常规染色工艺和改进后的染色工艺,并对两种染色效果做了比较。结果证明:改进后的活性染料染色工艺的效果优于常规的染色工艺。  相似文献   

2.
任进和  刘雪梅 《印染》2004,30(14):17-18
比较了经轴染色工艺流程与筒子染色工艺流程的差别,详细介绍了经轴染色工艺的操作重点,如纱线密度、染色浴比、染色流量、正反泵循环,并给出了以上工艺参数的最佳设置。实践证明,该染色工艺染得的纱线质量明显优于筒子染色工艺,且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3.
活性染料成衣染色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纯棉及粘棉服装的活性染料成衣染料成衣染色工艺。对活性染料成衣染色的染色过程进行了分析,对工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于活性染料成衣染色的染色工艺。实践证明活性染料染色是今后纯棉及粘棉服装成衣染色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何颖  刘欢 《针织工业》2013,(5):48-50
使用自制低温染色助剂WL对羊毛进行了活性染料低温染色研究,确定了最佳染色工艺条件,分析了低温染色工艺对羊毛纤维及其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低温染色工艺条件为:低温染色助剂WL用量2.0%,染色温度85℃,染色时间60 min,pH值4.0;此低温染色工艺明显降低了羊毛纤维的损伤,提高了羊毛纤维断裂强力约5.4%、断裂伸长率约13.1%;另外,此低温工艺染色后的毛条相比于常规工艺染色后的毛条在多项指标上具有明显优势,纺成的细纱纱线条干均匀,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均明显好于常规染色方法的。  相似文献   

5.
徐顺成  王健 《印染》2005,31(7):17-19
筒子纱一次准确染色的工艺设计是一项多因素综合性工作。分析了前处理和染色工艺设计、染色设备的选用和染色工艺条件试验,对棉及其混纺筒子纱一次准确染色提出了工艺设计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Lanasol CE型毛用活性染料为染色用染料,通过在羊毛染色的上染阶段加入低温染色助剂,使染料在低温条件下被纤维均匀吸附,保证上染均匀。探索了低温助剂对羊毛Lanasol CE型染料低温染色工艺的影响。通过比较羊毛低温染色工艺和常规染色工艺的上染速率及染色后纤维的各项性能,低温染色工艺染色样品表观深度和常规工艺染色样品一致,纤维碱溶解度优于常规染色,低温染色工艺可降低染色温度,减少羊毛的损伤,节能同时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7.
张宇  唐淑娟  宋晓峰 《丝绸》2007,(4):22-24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碱性浴、变性浴染色原理和工艺,测试了纤维染色后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测试结果表明,变性浴染色工艺不但提高了染色质量,简化了染色工艺,而且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减少了污水排放量,更适合于大豆蛋白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染色助剂BU用量、酸用量、保温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来研究Lanasol CE型染料新型染色工艺在不同染料用量下的染色提升力。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染色工艺在助剂BU用量为3%(owf)、染色温度98℃、保温时间在90 min时,染色提升力较高。并比较了新染色工艺与传统工艺的上染速率和染色提升力。实验结果表明,新染色工艺的染色提升力高于传统工艺,新染色工艺与传统染色工艺的上染速率与染料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拉细羊毛微悬浮体染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Lanaset系列染料以微悬浮体工艺对拉细羊毛进行染色,比较了微悬浮体染色和传统染色工艺对拉细羊毛的染色性能以及羊毛的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悬浮体染色工艺比传统染色工艺缩短染色时间约40%,减小了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所受的损伤(降低碱溶解度2%),改善了染品手感,且色牢度指标与传统染色样品相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Lanasol系列活性染料对山羊绒进行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对比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工艺与传统低温染色工艺对山羊绒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低温染色工艺相比,微悬浮体低温染色工艺可进一步降低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缩短约20%,不影响染料的利用率及染色均匀性,减小了纤维染色时所受的损伤,保证了纤维染后品质(较好的手感及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专门研制的小容量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对加捻前后的涤丝以及专门制织的织物试样进行了快速染色试验,探讨了多异多重复合涤纶长丝摇袜染色与机头布染色的色差显露程度的差异,研究了不同染色条件下机头布染色的色差显露程度,选择出相对灵敏的机头布染色方案。  相似文献   

12.
胡木升 《印染》2007,33(19):22-24
分析染色过程中影响染料泳移的各种因素,诸如箱体加热温度不匀、机械挠度,以及染料性能差异等与色差的关系;介绍了产生色差的染前因素与染色中产生色差的因素区分,以及产生整批色泽不符样色差、前后色差和挠度色差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崔浩然 《印染》2013,39(8):45-48
中温型活性翠蓝在纤维素纤维染色中应用甚广。但它的分子结构特殊,使其染色性能欠佳,容易产生诸如色点、色渍、色花、色差、色牢度低和染深性差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针对其性能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采用相适应的特定工艺染色,以防止染疵发生,获得良好的染色一等品率。  相似文献   

14.
徐静  武秀云 《印染》2013,39(9):18-20
蜂窝光触媒纤维可大大增加织物的导电性能,其抗静电、吸附、除臭、抗菌、发射远红外线和产生负氧离子等能力也大大提高。蜂窝光触媒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怕酸怕碱、热缩非常大,是其筒子纱染色的难点。蜂窝光触媒纤维/棉混纺纱染色时,需调整染色工艺,兼顾蜂窝纤维和棉纤维的染色特性。染色后各项牢度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闫腾  张志  朱虹 《毛纺科技》2007,(2):9-13
染色大小样色差是困扰染色生产的最主要问题.染色大小样不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小样染色工艺差异太大.文章以羊绒绞纱染色为例,主要从染色工艺方面着手,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找出影响羊绒织物绞纱染色大小样色差的最主要因素,调整出合理的工艺参数,制定出符合企业生产的优化工艺曲线,最终达到减少绞纱染色色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献超  周文娟  袁俊杰 《印染》2006,32(8):25-26
分析了活性艳蓝KN-R在传统染色工艺中产生色差的原因,对比试验表明,在染色时加入适量尿素、在固色时减少纯碱用量,加入一定量的代用碱等,可以减少色花的产生,并给出了一套新的染色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郝慧丽  蒋立敏 《印染》2002,28(9):15-16
分析轧染色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工艺条件波动对色光重现性的影响,提出了克服色差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涤纶织带热溶染色生产中,产生色差的原因主要包括:轧辊压力、发色箱固色温度的均匀性、红外预烘温度、含水率和防泳移剂质量浓度等因素;半成品质量、机台管理和染化料配方对染色色差也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染色生产过程产生色差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莉  姚舒林  曾林泉 《印染》2003,29(9):26-28
分析了连续染色中,如皱条、左右和边中色差、染斑、色变、大小样色差等常见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要控制好染色质量,必须抓好实验室工作,加强管理,改进设备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娄堰彬  郑敏 《印染》2003,29(11):14-15
纯棉织物轧染色差主要有边中、正反和批量生产前后的色泽、色光不一,其原因有坯布质量和前处理、染料浓度、轧车压力的控制等。预防色差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操作规范,特别是事前的控制及防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