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批评方法,解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特定的研究与解读小说文本的视角。以这一特定的视角分析当代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可以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美国黑人在白人文化主导下的社会生存状态和精神困惑。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是创伤的世纪.战争、疾病,以及对妇女和儿童的性虐待,所有的一切给人类的身体和精神造成了难以抹去的创伤.以创伤理论结合文学叙事来看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它是一部悲剧色彩浓重的小说,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在美国“白人纯粹主义”社会中生存的黑人群体的困境和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黑人民族的生存之路——简评《最蓝的眼睛》的主题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 ,发表于 1 970年。作品讲述 2 0世纪 40年代美国北方的一个黑人女孩梦想有双蓝眼睛而最终精神失常的悲剧故事。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内涵的研究 ,从“最蓝的眼睛”的象征意义入手 ,认为《最蓝的眼睛》不仅揭示在白人强势文化下扭曲的黑人心灵的主题 ,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真理 :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民族文化价值和审美观 ,才能在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4.
5.
从对《最蓝的眼睛》的一系列叙事结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托妮·莫里森在小说中借用了"百衲被"的叙事手法."百衲被"的结构隐喻不但填补了小说各个章节之间的意义空白,也为黑人群体获取了多元的叙述空间,体现了莫里森作为一名黑人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沃克在创作中强调黑人特有的文化语境,把西方经典文学传统和黑人族裔文化相结合,不断探索黑人作家创作的历史语境,在作品主题上通过展现黑人民间故事、黑人传统宗教、黑人神话、创伤与疗愈等黑人民俗文化承担起黑人族裔身份构建和文化身份探求的政治使命,传承黑人文化的政治隐喻,展现出非洲族裔作品的美学魅力和文学的政治再现性。  相似文献   

7.
康拉德的《秘密的分享者》和昆德拉的《身份》讲述的是不同时代、不同场景中的两个故事,但主题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中隐形的一面,揭示了自我在世界上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成为电影创作生产关注的焦点。主旋律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对国家历史和集体记忆的建构,有意识地对观众主体进行内在情感召唤,将主流意识形态与民众心理进行缝合,无论在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集体记忆理论为切入点,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通过分析道具符号的代入,仪式符号的重复,事件符号的联动等建构集体记忆的电影范式,来探讨主旋律电影对集体记忆的建构所带来的情感联动与身份认同的现实意义,以期为主旋律献礼作品创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祝福》中,叙述者“我”的隐、显的过程就是“我”的文化身份的失去、寻找和确证的过程。叙述者“我”因文化身份的边缘化而焦虑,替下层劳动人民代言立言而重新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这对在文化转型中彷徨和苦闷的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的重新抉择和确立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爱尔兰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班维尔的代表作《海》自2005年问世以来好评如潮,广受评论界和读者的推崇。然而,绝大部分的评论(主要是书评)侧重于探讨他独特的写作风格,而对小说在自我再现中的突出特点“双我”很少涉及。小说主人公及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对于自我的表述经常出现一些相互矛盾或混淆现实与想象的地方,产生了大量的“双我”。现从心理分析的“双我”概念入手,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在自我再现过程中的双我表现及其成因来揭示班维尔小说的困惑主题。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是一国发展软实力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互动,重新构造和丰富着自己的文化认同,维护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和完整性。传统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对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两大目标的追求,是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2.
寻找求证迷失--解析《河湾》主人公萨林姆的身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保尔的小说《河湾》以主人公萨林姆的文化身份追寻历程为主线,展现前殖民地边缘人的文化生活状况,揭示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前殖民地人民的心灵迷失,并以此警示人们:放弃本位文化,以西方文化作为价值取向会给人带来身份定位的困惑和错乱,导致自我身份的丢失。在备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当今世界,《河湾》对于探讨如何抵制外来文化的支配有着普遍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空间、记忆叙事的建构与形塑,认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是基于精神信仰与图腾崇拜之上的“仪式性”身体活动。仪式性身体活动所形成的精神信仰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文化意识与制度规范上的一种族群记忆;同时又在这种文化传承中塑造了族群性格,构成了族群身份认同的内核,为族群得以稳定、延续,提供了智慧源泉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采取个案研究方法,对云南某所高职院校5名少数民族学生就其母语文化认同状况、英语学习状况及其英语学习对母语文化认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母语文化认同总体是积极的,外语学习并未对母语文化认同的强弱产生直接的影响,反之亦然。最后阐述了调查结果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与以往主旋律影片主要聚焦于大事件中的重要人物不同,它以独特叙述视角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七个打动人心的故事中,将目光对准了共和国的无名英雄,用“以小见大”的范式深入书写了家国情怀,从而勾起了家国记忆。  相似文献   

16.
结合重庆湖广会馆修复工程实例,从保持文物古建筑营建思想、技术工艺、物质实体(原物)、历史印记、周边环境、建筑功能几方面对文物古建筑保护中的"原真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认识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政治、化相互交叉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并造成了当代化传播的逆差。在当代化传播逆差中,西方化占据着主导地位,美国化占据着霸权地位,而中国化处于弱势地位。造成这些化传播逆差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市场发动的资本优势、高新科技的垄断优势和政府支持的战略优势。化传播逆差构成了独立国家的政权危机、化反弹的恐惧心理,也使华夏化倍受冲击。面对“化帝国主义”,我们在重塑本土化理性自尊的同时,也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二十世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和民族精神资源,当深入探究其内核时,我们可以发现,鲁迅形象在不同的话语模式中是不尽相同的。通过比较和解读不同现代文学史版本中的鲁迅形象,透过累积的意义空间,探寻潜藏的价值评判体系,期冀为今后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民间收藏是用私人力量搜集保护历史见证物的行为,是人们丰富精神生活的一种活动.民间收藏具有参与人员广泛性、收藏内容宽泛性、私人藏品专题性、藏品搜集便利性的特点.民间收藏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行动,是国有博物馆藏品来源的主要渠道,是民办博物馆建设的基础.要加强对民间收藏的组织领导,使民间收藏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文物建筑环境在历史文化名城所占数量比例、具有的价值、历史传承功能、外观风貌影响等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是否拥有丰富的文物建筑环境资源,以及拥有的多与少,保护的妥善与否,是衡量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底蕴是否深厚,历史文化意境是否深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