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由1959年《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到2006年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经历了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基本实现了与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接轨。但随着水污染形势的加剧,饮用水水源和供水水质状况堪忧,达标率较低,加之饮用水中新污染物的种类不断增加,导致供水水质与标准实施过程出现脱节滞后的问题,供水企业普遍面临着来自水源水质不断恶化和标准全面实施现有技术急需升级改造的双重压力。文章基于目前供水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饮用水可行净水技术评选研究,并对评选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以期对我国供水企业的水质净化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问题与净水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21世纪饮用水面临的水质污染问题,包括无机化合物污染、合成有机化合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和环境激素污染.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新世纪的净水技术,重点介绍臭氧-活性炭联用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PoU(使用点)水处理技术以及膜分离技术等.建议加强对不同地区水质污染的调查,加强对环境激素污染等新污染问题的调研,加强净水技术的综合集成研究,重视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介绍了给水厂净水工艺的发展过程。通过对不同净水工艺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现有条件,提出在优先考虑强化常规工艺的前提下,发展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将是给水厂改造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文章介绍了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技术的主要特点,着重介绍了超滤膜材料、膜组件的研究现状,论述了近年来超滤膜新技术及其与预处理联用在自来水净化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超滤新技术在我国自来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16.
膜技术分离纯化低聚半乳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简称分子量)1000的GE超滤膜对低聚半乳糖溶液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溶液的透过通量及ΔR(低聚糖与葡萄糖和乳糖之间的截留率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种糖组分的表观截留率和分离选择性随透过通量的增加而增加,ΔR随透过通量的增加而降低,三者最终都趋于平缓,并且其变化趋势不受原料浓度的影响。当透过通量为20~40L/(m2.h)时,可达到膜的最佳分离效果。在最佳条件下对低聚糖原料进行连续渗滤,当累积透过体积为原料体积的3倍时,低聚糖的质量分数由36.4%提高到57.8%(1.59倍),收率为70.2%。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大豆异黄酮(SIF)是大豆中的一类活性物质,具有较显著的生理功能,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色谱法、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膜分离法及几种技术联用的纯化精制方法,对近年来SIF的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归纳,为进一步合理高效的分离纯化SIF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