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遗传算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算法是具有全局寻优特点的一种新型最优化方法,具有求解各种特殊问题的灵活性。介绍了遗传算法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方法.遗传算法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中的一些成功实例,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适应油气储运行业发展需求,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通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创建深度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对应用型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储运专业建设思路和规划。  相似文献   

3.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10,(3):I0006-I0006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现有六个本科专业: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和土木工程专业;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油气储运工程和热能工程;一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工程硕士领域;一个油气储运工程博士点。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高压水射流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分析了高压水射流清洗、除锈及切割技术的特点,指出高压水射流技术非常适宜在油气储运工程中应用,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在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发挥考试的教育和导向功能,加强形成性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了改革考试和成绩评定办法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新工科教育理念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探索油气储运专业仿真实训的教学新模式,通过分析总结油气储运专业的行业特点,设计了"集成化"的仿真实训平台建设,优化了"基于工作流程"的仿真实训内容,开发了"多元化"的实训课程,创新了虚实结合的仿真实训教学模式。构建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适应新工科要求的具有油气储运专业特色的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我国油气储运行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对油气储运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针对高校油气储运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油气储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综合型研究大学毕业传统毕业设计模式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西安石油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根据近八年毕业设计实践及积累的经验,进行毕业设计大类划分,就近聘请长庆设计院等单位的高工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建立毕业设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通过在2008级本科毕业生中试行,最终形成按大类进行毕业设计的一整套思路,实现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程序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生产实习是培养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交流、动手、创新、社会适应这四种能力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论述石油生产的特殊性,对油气储运专业生产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作深入的探索,提出建立校企联合、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油气储运专业实训教学要求在油气联合站进行,存在着高危险、高成本、高能耗等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油气储运专业实训教学的虚拟油气联合站,在最大程度上模拟真实油气联合站及其油气处理设备,同时设置实训操作内容,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专业实训学习,从而实现兼顾实训教学效果与保证人身安全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成为"油气通用技术、油品储存与输送技术、天然气储存与输送技术"等三个模块的构想和实践教学改革,为其他高校油气储运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气混输泵叶片参数匹配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现代石油开采领域多相混输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多相泵是此技术中的主要设备,其设计方法主要结合轴流泵及压缩机的设计理论.本文在原YQH-100型油气混输泵的叶轮基础上,改变叶片数优化叶轮,并在Fluent中对流场进行模拟,结果证明:叶片数为4时,动叶轮性能较佳,为以后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油气两相动压密封的运转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研究其密封补偿环的响应运动,揭示油气两相动压密封的追随动态特性, 考虑温度、变形对密封环和流体膜的综合作用,采用MATLAB软件建立密封环与流体膜的流固热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 计算流体膜的动态刚度和阻尼系数,求解油气两相动压密封的受迫振动模型,分析补偿环的响应运动. 讨论转速、压差、油气比、弹簧刚度和O形圈阻尼对密封补偿环响应运动角向振幅和轴向振幅的影响,分析密封的追随动态特性. 结果表明:提高转速和油气比有利于提高密封的追随动态特性;压差、弹簧刚度和O形圈阻尼的增大不利于密封补偿环的追随响应运动,其中弹簧刚度和O形圈阻尼增大前期,补偿环响应振幅变化不敏感,增大后期,补偿环响应振幅急剧降低. 研究结果为油气两相动压密封的补偿机构优化和动态性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并得到基于流固热耦合的油气两相动压密封追随动态特性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及对成藏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齐家—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平洋;齐家—古龙凹陷沿滨州铁路至富拉尔基;齐家—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研究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与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只有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圈闭才是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多相流技术在海洋、沙漠、极地等地区进行油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多相混输工艺也逐步成为了油气储运学科中的研究热点.介绍了多相混输技术在国外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海底管道多相流技术特点及研究方向,展望了多相混输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简要回顾了油气勘探的发展过程,并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辩证思维,阐述了油气勘探理论发展中的辩证法,提出了当前油气勘探研究中所面临的困惑以及对今后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原油集输系统。运用数学规划理论对管网布局进行了研究,根据建设费与营运费综合经济指标,建立了数学模型,在研制“油田地面建设总体方案优选系统”软件中采用了该模型。在吉林油田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分析文北地区的地层、构造、生储盖及后期的油气保存条件 ,总结了该区油气富集规律。结合近几年的勘探开发实践 ,认为文西地区北部下步滚动勘探应以沙二下亚段、沙三中亚段层系为主 ,采用定向井技术 ,进行多层兼探 ,着重寻找“墙角”式断块油藏及隐蔽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线性体体群分析方法,指出了线性体群体空间的一般特征,举例论证了主体线性体在体群分析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线性体体群分析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中的济阳坳陷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主体线性体明显控制油气分布;体群内线性体方位异常与线性体交点所圈定的区域与局部构造、油气田有显著的相关性;线性体体群对油气聚集的主要特征有明显的反映。线性体体群分析具有方法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乌北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输导层内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形态特征,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划分为汇聚型、发散型和平行型3种形式.通过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特征分析,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利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研究原理和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南二段输导层各地质时期的油气运移优势路径进行了研究.得到该区各地质时期南二段输导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分布具有相似特征,主要有5个汇聚区,以苏1井、苏21井和乌8井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大,苏21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的边部,苏1井和乌8井汇聚区位于生烃灶内,有利于油气的运聚成藏.西部两个汇聚区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密度小,且位于生烃灶之外,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该区目前的工业油气流井不是分布在油气运移优势路径的江聚点处,就是在其优势路径上,这是该区南二段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