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淮河地跨豫、皖、苏、鲁四省,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淮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40年努力,“大雨大灾,小雨小灾”的状况已普遍得到改观。目前,淮河中游干流可抗御建国以来的最大洪水(1954年型),约相当于40年一遇标准,下游的防洪标准可超过50年一遇,主要支流及沂、沭、泗河一般可达到10至20年一遇标准。但是总的说  相似文献   

2.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欣逢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40周年,谨向为治理开发淮河作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40年来,淮河  相似文献   

3.
根治淮河的关键是──让淮河直流入海入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7月,毛泽东主席作出根治淮河的指示后,从参与最高决策的共和国总理到淮河流域四省领导,从有深厚造诣的大学教授到颇有建树的工程师,经过几十次的研讨、论证,确定了“蓄地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40多年来,人们按照“蓄泄兼筹”的原则,投入巨资,建成了一个包括上淤水库,中游行、蓄洪区,下游人江入海河道的防洪工程体系。但是淮河水灾仍然没有得到根治.1991年淮河大水后,国务院决定在今后5年,投资61亿元,完成18项重要骨干工程,以减轻淮河灾难。但这一规划中,治标工程多,治本工程无,对根治淮河作用有限.我…  相似文献   

4.
信息与文摘     
南湾水库纪念建库40周年 日前,150余名省地领导和来宾欢聚在南湾水库新建成的思源宾馆,举行“纪念南湾水库建成四十周年座谈会”。南海水库的建成是党领导人民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精神力量地鼓舞下,克服机械奇缺经验不足等重要困难,住草棚、吃窝头,肩挑、车推,艰苦奋斗的结果。40年来,它为治理淮河,开发水利,造福人民,发展信阳经济作出了突  相似文献   

5.
淮河安徽境内干流上一座特大复线铁路大桥开始动工。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 ,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后入洪泽湖。最早的蚌埠淮河铁路大桥于 1 91 1年建成 ,同年津浦铁路全线通车。为适应京沪铁路全线建设复线的需要 ,第二座蚌埠淮河铁路复线特大桥于 1 975年建成通车。随着全国铁路三次提速后 ,蚌埠站日通过旅客列车已近双倍超负荷 ,列车最短间时间仅为 3分钟。超大的旅客运输负荷使蚌埠站至津浦线K830处区段通行能力严重不足 ,成了京沪线上“卡脖子”区段。经国家计委同意 ,铁道部于 2 0 0 0年 1 2月 8日批准了淮河铁路大桥工程的初步…  相似文献   

6.
段红东 《治淮》1999,(12):3-4
淮河历史渊源悠久,3000多年前,在 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出现 了“淮”字。历史上的淮河与长江、黄河、 济水齐名并称“四读”,河槽深广,海潮可 达江苏盱眙县,独流入海。“走千走万, 不如淮河两岸”是当时淮河流域社会安 定、生活富足的真实总结。但黄河夺淮 后,打乱了淮河水系,彻底淤废了淮河入 海尾闾,洪涝旱灾害日趋频繁,尽管历史 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不少治理主 张,但淮河仍然千疮百孔,景状依旧。直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使得淮河逐渐 旧貌变新颜。然而,洪泽湖及其下游的 防洪能力偏低,仍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及 环境发展的要求,开辟入海水道就显得  相似文献   

7.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清清的淮河水在历史的长河里流淌文明,滋润原野,孕育丰收。淮河以她博大的胸怀和母亲般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淮河儿女。为了使淮河更好地造福人类,新中国成立后,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淮河流域人民经过40多年的艰苦治理,已初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防洪、排涝、灌溉、航运、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然而就在淮河水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人类在文明社会进程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使清清的淮河水  相似文献   

8.
千里淮河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然而,历史上淮河也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50年,淮河洪水泛滥,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毅然作出治理淮河的决定。毛泽东主席豪迈写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八个大字。第一次治淮高潮取得了巨大成就。1991年大水一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关怀下,掀起了第二次治淮高潮。作为治淮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9.
今年汛期,李鹏总理在安徽视察时,曾语重心长地指出:“淮河不根治,安徽无宁日。”根治淮河确实是安徽人民,特别是沿淮人民多年梦寐以求的大事。所以我们非常拥护国务院加快根治淮河的决策,也非常拥护国务院召开这次治理淮河、太湖会议。今年安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锻炼了干部、群众,也考验了水利设施。首先应该肯定40年的治淮成就,如果不是四大水库拦蓄,如果不是  相似文献   

10.
《治淮》1987,(3)
年初有读者致函本刊询问并请求获得有关“淮北大堤一条线”标准化管理的资料。现本刊在此全文登载安徽省淮河修防局制订的《“七五”期间“淮北大堤一条线”标准化管理要求》,以满足读者需要,不另复函给有关读者。所谓“‘淮北大堤一条线’标准化管理”,是安徽省淮河修防局在总结阜阳地区抓“颍河一条线”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1986年5月在淮河修防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它明确了“七五”期间淮河堤防管理的目标,并要求基础扎实的管理段在三年之内达到标准化要求,基础差的段必须在四至五年中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1.
《江苏水利》2000,(10):14-15
淮阴,地处淮河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其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80%处于设计洪水位线以下,是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土地。可以这样说,淮阴的社会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洪涝旱灾害作不屈抗争的历史。建国50年来,在淮阴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淮阴人民在古楚大地上演绎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治淮史剧。 束水归槽 功逾神禹铸丰碑 淮阴,因淮河而得名,因淮水而得利。古人云“长淮之水清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然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淮河发生的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居建国以来第二位。由于40年来建成的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再加上防汛指挥调度得当,使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下面笔者谈谈对今后治淮工作的一些看法: 一、要继续执行“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认真落实治淮规划以及淮河防止特大洪水的方案。建国以来几次较大的洪涝,如1954、1963、1968、1975以及1991年,水情、灾情都各不相同,每次也都可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经验教训,但基本上都未越出原规划的治理要求和内  相似文献   

13.
黄河、淮河、长江东流入海,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将三大江河串联起来,如果从高空鸟瞰,在华东大地上恰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丰”字。这是大自然对中华民族的恩赐。江苏位居江淮下游,如何写好“丰”字,关键是治理好淮河。 历史上淮河多灾 古老的淮河与黄河、长江、济水并列称为“四渎”。据《禹贡》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沂泗,东流入海”。古时候的淮河,自桐柏山发源地奔腾东流,除在豫、皖两省汇纳诸流外,到江苏淮  相似文献   

14.
西汝泽  高月霞 《治淮》2004,(9):15-17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淮骨干工程,淮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总投资22.67亿元.它与淮河上游的山区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淮北大堤以及茨淮新河、淮洪新河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的综合防洪体系.当淮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时,启用临淮岗工程可有效控制洪水泄量,以保证正阳关水位26.4m,流量不超过10000m3/s,从而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从4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其防洪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5.
1991年淮河的洪水,从防洪情况看,40年治淮工程效益巨大,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淮河上、中游防洪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淮河上、中游防洪的主要问题是,阻水障碍多,泄洪流量减少,洪水水位抬高,加重了防汛抢险任务,使一些原来不受或受轻灾的地区,变成了受灾区和重灾区。“中洪水、高水位、大防汛、重灾害”,这是淮河防洪问题的要害。据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水位站1919~1949年31年统计,淮河汛期最高洪水位高于26.5米,年份只有5年,平均6年一次,汛期最高的洪水位为26.96米。据1950~1991年42年统计,三河尖汛期最高洪水位超过26.5米的年份有24年,平均不到两年一次。汛期的量高洪水位高达29.84米,较建国前汛期的  相似文献   

16.
沈云良  梁学海 《治淮》1993,(9):16-16
淮河是建国以来最早进行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40年治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由于不良的自然条件组合、黄河夺淮700年的深远影响以及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对环境平衡(包括水环境平衡的破坏,淮河治理仍面临“洪、涝、旱、淤、污”五大问题。水土保持在保护土壤涵蓄水份、改善山丘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的作用已为人们所了解,可是作为调节水环境平衡的手段,水土保持在流域治理,特别是淮河  相似文献   

17.
淮河地处中原,在古代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曾有“江、淮熟,天下足”;“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美名。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是,从12世纪起,黄河夺淮后,淮河历经宋、元、明、清、民国五代700余年未能治好;又加上1938年起的9年黄泛,造成了淮河流域“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局面。 1950年淮河发生大水后,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毛主席“根治淮河”的指  相似文献   

18.
黄祖玮  王戈军 《治淮》1989,(4):11-13
南湾水库是治淮初期河南省兴建的大型水库工程,座落在信阳市西郊淮河支流浉河上。34年来,在防洪、灌溉、发电、养鱼、航运和城市供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是镶嵌在淮河上游、中州大地上一颗绚丽的明珠。艰苦创业的“南湾人”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毛主席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发表40周年,由淮河水利委员会组织编写,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的《淮河水利简史》一书,已经出版发行。《淮河水利简史》是淮河流域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淮河水利发展的史书。淮河是一条古老的天然河流,历史悠久,史料浩翰。《淮河水利简史》编写组的同志历经数年,搜集了大量的有关淮河史志文献资料,经过反复考证鉴别和精心筛选,整理分析编写成稿。最后由水科院水利史研究室郑连第高级工程师审定出版。  相似文献   

20.
1961年,为了加强淮河堤防的管理,掌握淮河防汛的实际情况,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省淮河修防局。几十年来,在抓好防洪工程建设等工作中做出了极大的成绩。即使在机关瘫痪、工厂停产的“十年动乱”期间,仍能排除干扰,坚守岗位,开展较好的管理工作。 1986年,全系统开始推广“颍河一条线”的管理经验,淮河管理逐步向标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