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离子注入在番茄育种中的诱变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番茄N+ 注入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 离子注入对番茄单果重、座果数等性状变幅大且变异率高;而对发芽率和果实的品质性状影响较小。以4×1016 / cm2 和6×1016 / cm2剂量处理,产量提高明显。不同品系、不同性状的最佳诱变剂量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具有突变谱广、突变率高、生理损伤小的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方向性。文章阐述了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机理和诱变效应,综述了诱变育种取得的进展,展望了离子注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离子注入甜菜杂交种当代生物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曾宪贤  张石峰  李茜  王军  王燕飞  刘军 《核技术》2002,25(3):193-197
以甜菜杂交种为处理材料 ,用N+作为诱变源 ,以 35keV的能量 ,分别以 4 0次、6 0次脉冲 ,注入剂量分别为 4× 10 16 N+/cm2 和 6× 10 16 N+/cm2 进行激发诱变。结果显示 ,甜菜杂交种的产量、含糖率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110keV56Fe^1^+离子注入麦胚中的能量沉积分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卫增泉  杨汉民 《核技术》1995,18(2):81-84
测量110KEv56Fe^1^+离子注入麦胚中的射程为257.1nm。根据测得的^5^6Fe^1^+离子相对浓度随深度的分布和注入离子的总面密度,求得了^5^6Fe^1^+离子绝对浓度随深度的分布。采用TRIM88程序计算得到了不同浓度上注入离子的阻止本领,从而求得了随深度的能量沉积分布。并讨论了细胞损伤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5.
氮离子注入柠檬酸生产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5keV氮离子注入对柠檬酸生产菌进行诱变选育,对该低能离子与微生物间的作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并获得三株高产突变菌株。其中,以木薯为底物的突变菌株的柠檬酸产率提高14.2%,以玉米粉为底物的两株突变菌株的柠檬酸产率分别提高15.9%和17.0%,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这三种突变菌株均有较好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N+离子注入对Aspergillus sp.产原果胶酶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原果胶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工业酶类,为获得高活性原果胶酶的菌株,用能量为15 keV、注量为20×2.6×1013-180×2.6×1013cm-2的N+注入原果胶酶产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sp.XZ-131的成熟孢子,其存活率曲线为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经筛选确定高产诱变菌株Z-25,经传代培养,高产性状稳定遗传.发酵过程中比原始菌株提前24 h进入生长旺盛期,随后在稳定期期间大量产酶,发酵至72 h时酶活性达到最高,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79%,每克干细胞性比原始菌株提高了84%.  相似文献   

7.
N+离子注入阿维拉霉素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低能(30keV)N 离子注入阿维拉霉素产生菌SV 56,研究其诱变效应.试验结果表明:SV-56菌株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马鞍型"区域内具有高的正突变率(20.9%-26.2%).通过5×1015cm-2N 注入诱变处理、链霉素抗性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稳定性良好、阿维拉霉素产量稳定在79.6-82.9 mg·L-1之间、较出发菌株提高41.4%-47.2%的突变株SVN-116.  相似文献   

8.
我国辐射诱变育种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志东 《同位素》2005,18(3):183-185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辐射诱变育种领域研究进展和主要成就,分析了辐射诱变育种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技术本身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促进辐射诱变育种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种胚的V离子注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良  苏颍  周云龙  林文廉 《核技术》2000,23(4):219-22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谱仪研究V离子注入向日葵种胚后注入元素的深度分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离子注入前后子叶及胚轴部位细胞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发现V离子在种皮层的注入深度达到18μm,而在胚部位(如子叶、胚轴和胚根等)则没有测到V元素,注入前后子叶前后和胚轴细胞的显微结构在TEM上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曾宪贤  武宝山  吕杰 《核技术》2006,29(2):112-115
我国科学家80年代发现了离子注入的生物效应,并将这一原理应用于诱变育种.本文介绍了离子束生物技术及原理,低能离子束注入生物学效应的研究,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新疆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了低能氮(N )注入技术,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 注入B.trispora(-)后得到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BH3-701等4株高产菌株,经过连续五代遗传稳定性实验考察,高产菌株番茄红素的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0%.其中BH3-701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番茄红素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了低能氮(N+)注入技术,对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三孢布拉霉Blakeslea trispora(-)进行了诱变选育研究。实验结果表明N^+注入B.trispora(-)后得到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的突变谱,并通过诱变筛选得到BH3,701等4株高产菌株,经过连续五代遗传稳定性实验考察,高产菌株番茄红素的平均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50%。其中BH3-701表现出很强的发酵积累番茄红素的能力,尤其在发酵后期更为突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我国大豆诱变育种与遗传研究的成就与进展,列举了迄今已育成并推广的22个大豆品种,诱变适宜的照射量或剂量范围,分析了大豆M_1、M_2、M_3代诱变产生的类型与频率和出现的性状变异,以及辐射诱变遗传研究的结果,综述了大豆辐射诱变育种程序和各种辐射源的诱变效果,并对选择辐照处理材料、诱变与杂交结合、抗病品种与优质品种的诱变选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能区重离子束在小麦育种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颉红梅  张金莲 《核技术》1998,21(10):617-623
介绍了三个不同能区的重离子用于小麦育种的室内实验方法和大田培育情况,并对半致死剂量,细胞学观察和育种情况分别给出了初步结果,最后探讨了三种不同能区的重离子在作物育种上诱变机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离子注入联合紫外线辐射诱变选育高产酿酒酵母菌株,根据存活率及突变率确定离子注入的诱变条件为电荷18 ke V,剂量400×10~(14) cm~(-2),紫外线辐射60 s。在该条件下,诱变获得的菌株正突变率和致死率都最高,诱变效果最好。在该条件下进行研究后获得目标菌株SC-N9015,酒精产量从14.65%提升到15.53%。多次传代实验结果显示遗传性状稳定。研究表明,通过低能氮离子注入和紫外线联合诱变选育高产酒精酵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提高水稻辐射诱变育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提高辐射诱变效率,改进筛选技术仍是作物辐射遗传育种的重要议题。近年来我们以水稻为材料进行的研究表明:(1)辐射与杂交相结合,~(60)Coγ射线处理与Ar~ 、CO_2、远红外等激光处理相结合,以及在总照射量一定的条件下,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择适宜的照射量率,均有提高水稻诱变效果的作用。(2)根据M_1代性状表现与M_2代变异频率的相关性,选择一定性状的M_1代材料留种,有减少选择世代工作量,提高筛选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N+和Ti+离子注入井冈霉素生产菌诱变筛选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 和Ti 离子注入对井冈霉素生产菌株进行诱变选育,比较了出发菌株经过两种离子源注入后的诱变效应.初步探索使用金属离子和气体离子交替注入诱变方法,得到了较高的正突变率和突变增幅.用该方法诱变得到一株高产菌株B1-3,其产井冈霉素A组分的效价为21514,比出发菌株提高54.4%.经多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改良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辐射诱变技术为改良高产、优质、抗逆的水稻品种提供了有效途径,为种业自主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综述了近二十余年来水稻辐射诱变各类辐射源的应用,选育方法体系,辐射诱发突变的分子机理,水稻产量、抗性、品质等各类表型及相关基因突变体和获得的新品种等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使用辐射诱变技术为我国培育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品质更优的水稻新品种与创制更多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新种质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产早籼新品种“中铁31”,是用注量为(1.33~3.33)×10~(11)中子/ cm~2的快中子辐照常规水稻“铁秋15”干种子,经五代选育而成,比原种早熟3~5天,植株增高10cm,穗大粒多,增产19.2~30.7%。用同工酶遗传学论证了“中铁31”新品种的来源。在大田生产试验,它比高产常规水稻“桂朝2号”和杂交水稻“汕优2号”增产7~10%,且饭味可口。“中铁31”于1986年7月通过省级鉴定,当年推广面积达25万亩(1.67×10~8m~2)。  相似文献   

20.
离子注入加工番茄和茄子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6种不同注量的低能氮离子(N+)注入加工番茄87-5种子,出苗率有所降低,但M1代平均单株座果数增加,早熟20d。M2代仍表现出早熟、抗病和较强的生长势。根据两年的试验结果,从加工番茄的早熟性、抗病性、丰产性和品质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采用6×1016cm-2(60次脉冲)的N+注入加工番茄87-5种子,可获得显著的当代生物效应和第二代生物效应。在低能N+注入五叶茄种子的M1代中出现了多纵沟的变异果,形如去皮的柚子,单收此果种子进行种植,在M2代分离的果形中,出现了同时具备抗病、紫红、脐小、果大等优良性状的变异果,最大单果重1.53kg,为育种提供了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