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对等"理论是奈达的核心翻译理论,自提出以来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过程,这实际上也标志着中国翻译界正逐渐走向成熟。目前中国学者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正处于冷静反思的阶段,因此本文将从小说翻译实践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性地辩证分析,进一步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翻译界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翻译与翻译学是否为"科学"的争论,理据源于尤金·奈达论述翻译性质的一句话和他的代表作书名"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以奈达笔下的"science"判断,翻译和翻译学并非"科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英语和法语中的"科学"(science)指自然科学。汉语的"科学"受俄语、德语、日语多种语言的影响,以俄语、德语、日语的"科学"判断,翻译和翻译学是科学的观点则无可非议,这些语言中的"科学"包含所有学科。为与世界主流接轨,翻译和翻译学应该定位于非科学。  相似文献   

4.
艺术和科学具有不同的准则和方法,不同文体对象的翻译应有不同的矛盾侧重,文学翻译重在艺术性,科技翻译重在科学性,本文对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的特点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和实例的分析,论证了任何翻译都应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玄奘与奈达翻译过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玄奘"译场"与奈达"翻译四步骤"进行对比分析,揭示玄奘译场的翻译操作过程对当今翻译工作,尤其是大规模的翻译任务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之下,文章从语义对等、社会文化对等、文体对等以及修辞对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商业广告翻译中的一些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重点讨论翻译中应实现奈达提倡的功能对等,建立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模式,并阐述这种功能对等只有在语篇提供的语境下,才能实现在形式、风格、语义、语用等方面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我国著名翻译学家严复就提出了“信、达、雅”的翻泽标准,而目前我国通用的翻译标准是准确和通顺,实际上也就是“信和达”。本文从翻译的效果着手,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到“达”。  相似文献   

9.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傅雷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包括:“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视文学翻译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翻译态度要“特别郑重”;译者“趣味”要“广”,“涵义”要“杂”而“精”;文学翻译“文字问题基本上也是艺术眼光问题”等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认知理论关照下的英汉概念隐喻对比发现,英汉概念隐喻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为隐喻的翻译提供了便利;而差异性又为其带来了难度。翻译是将源语语言转换成译入语语言的活动,隐喻的翻译无疑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本文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原理和等值翻译论,研究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翻译教学如何从"教师—文本"走向"学生—能力",这一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基于语料库的真实语境翻译教学设计是一次全新的探索。这一教学设计有两个核心要素:语料库的运用和机辅教学系统的建立,前者为翻译教学提供真实的语料资源,后者为翻译教学提供类似公司化的实训平台。这种新教学模式的建立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语料资源、科学的机辅教学系统和合理的教学实施过程。新教学模式不仅是学生翻译能力训练的全新平台,同时也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艺术和科学具有不同的准则和方法,不同文体对象的翻译应有不同的矛盾侧重,文学翻译重在艺术性,科技翻译重在科学性,本文对文学翻译与科技翻译的特点进行了理论的探讨和实例的分析,论证了任何翻译都应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翻译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迅的翻译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宁信而不顺"和"直译"继承了古代文质说和严复提出的"信、达、雅"说,他的"洋气"翻译思想对后来的翻译思想有很大的启示作用。鲁迅的翻译思想可以说是为翻译目的服务的,本文将从他的翻译目的入手开始他与翻译的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传播中国文化、沟通中西文明的重要途径。译者在对文学作品进行汉英翻译时不仅需要过硬的语言功底,更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本文针对汉语和英语的文化背景,并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借助奈达的文化因素分类法,分别从五个方面通过丰富的译句例证说明了文学作品中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动态对等原则是奈达翻译理论中的一个经典。虽然已臻于完美,但当将其运用于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时常常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局面,那就是在读者的反应与文化的传递中无法抉择。文章试从文化意象缺失和歪曲的角度对动态对等原则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科学。在英语教学中,翻译是“五会”能力(即听、说、读、写、译)要求中排在末尾的一个要求,也是专业教学非常重要、非常根本的一个环节。作为一门课程,翻译课如何教、如何学、如何改革?在多年的翻译实践及翻译教学中,作者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阐述了对这些问题的些许思索。  相似文献   

17.
重点讨论翻译中应实现奈达提倡的功能对等,建立以语篇为翻译单位的翻译模式,并阐述这种功能对等只有在语篇提供的语境下,才能实现在形式、风格、语义、语用等方面自然对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英汉习语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信息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文章借助于奈达对语言文化的分类,从文化角度比较英汉习语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英汉对照本《少年维特之烦恼》进行了评价。从翻译角度讨论分析和评改了“对照本”的部分中文译文;指出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科学;并强调指出要使译文“信、达、雅”,使其具有原文的“同等价值”,译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翻译,既要向原作者负责,又要向译文读者负责。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将翻译提到科学的高度加以描述,可以说比传统理论前进了一步。但是如果因此而否认了翻译的艺术性,就无法阐明翻译中的许多问题。翻译的艺术性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形式表现、异质同构和艺术冲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