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导墙位于泄洪坝段与左厂房坝段之间的导墙坝段下游。其作用是将河床中部的泄洪消能水流与左电厂尾水渠隔开 ,避免泄洪时高速紊动水流与左电厂尾水出流的相互干扰和不利影响。经对泄洪建筑物体型优化后 ,减轻了坝下冲刷 ,有利于消能防冲 ;消能后水流对左电厂尾水渠的影响也相应减轻 ,使左电厂尾水渠流态有明显改善。这说明存在可适当缩短左导墙长度的可能性 ,经试验研究 ,缩短左导墙长度 52m。  相似文献   

2.
青溪水电站溢流坝段采用面流消能工,运行十多年来下游河床冲刷较严重,该文通过对该电站泄洪资料、下游河床实测地形资料的统计分析,并通过判别面流流态初步验算与冲刷坑冲刷深度估算,认为影响下游河床冲刷的主要因素为泄洪闸部分闸孔闸门集中大开度开启,其次,下游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导致面流流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甚至无法保证面流流态的形成是下游河床形成冲刷的另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恰甫綦第水利枢纽工程的泄洪特点,通过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研究,推荐了一种比较符合该工程实际的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泄洪消能系统方案。该泄洪消能系统大大减轻了下泄水流对河床基岩的冲刷作用,满足了该工程的泄洪消能任务。  相似文献   

4.
邓兴富 《四川水力发电》2012,31(Z1):42-44,55
青龙水电站厂址阶地狭窄,尾水闸室已接近河床,尾水渠将侵占部分天然河道。束窄河道行洪断面加重了水流对右岸河岸的冲刷,影响右岸永久公路的安全且尾水出口位于左岸凸岸的末端,尾水渠淤积问题较为突出。结合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采用侧向出流的尾水渠布置方式,枢纽布置顺畅,电站尾水管出口可避免产生泥沙淤积,右岸河岸冲刷范围和冲刷深度可控。目前电站运行良好,其尾水渠布置格局对狭窄阶地岸边式地面厂房布置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口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高坝,工程区为四川典型的岩溶地段,溶洞、溶隙发育,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枢纽布置选择余地小,下泄水流受左岸坡影响,易形成横向折冲水流,使下游水流混乱、紊动强烈,引起厂房尾水波动较大,尾水渠出口易形成河床冲刷质堆积。经综合比较后采用宽尾墩加跌坎和戽式消力池的泄洪消能方式,较好地解决了泄洪消能问题。工程处在地震高烈度地区,距离震中较近,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震损轻微,防渗体系完好,在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过程中发挥的滞洪削峰效果为保护下游沿岸和城市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沙湾电站运行到现在,河道边界条件、水流流态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下游河床产生冲刷,危及海漫、消力池甚至大坝的安全.电站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汛期结束后二道堰右侧部分被冲毁,对尾水渠堤产生威胁.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电站原泄洪渠、临时方案和提出的永久方案的水力特性,发现原泄洪渠海漫末端流场紊乱,临时方案二道堰处产生...  相似文献   

7.
高坝大流量坝身泄洪几乎全部采用挑流消能方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挑射水流对岩石河床冲刷的各种理论,并对高拱坝挑流消能冲坑深度预测、基岩冲刷的模拟方法、岩石冲刷破坏机理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岩石河床冲刷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8.
高拱坝大流量坝身泄洪几乎全部采用挑流消能方式,为此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挑射水流对岩石河床冲刷的各种理论,并对高拱坝挑流消能冲坑深度预测、基岩冲刷的模拟方法、岩石冲刷破坏机理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岩石河床冲刷研究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9.
花园水电站引水枢纽坝址河谷狭窄,坝下游河床自然宽度不足20m;坝址基岩为千枚岩,抗冲刷能力差;枢纽泄洪规模大,最大下泄流量1900 m3/s。设计采用两底孔加表孔紧凑布置,联合运用差动式鼻坎、窄缝、导流板等消能工形式,有效实现枢纽重力坝坝身泄洪功能,较好地解决枢纽下泄水流对下游河床及两岸冲刷问题,保证泄洪安全。本文介绍了该工程枢纽的泄水及消能设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仲达水电站水工整体模型试验的研究,验证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通过试验研究下游河床对应工况的泄洪流态,对下游河床冲刷淤积进行试验研究,验证泄洪建筑物布置方案及结构体型的合理性,并对泄洪建筑物消能方式进行试验及优化,提出合理的消能方式,为泄洪建筑物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某水电站为低水头、大流量、河床式电站。坝址位置河床较窄,坝址校核洪峰流量达13600m3/s,采用表孔泄洪,泄洪具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和低佛氏数的特点。大坝下游消力池水位较深,且上、下游洪水位相差较小,电站尾水渠紧邻消力池后段右侧布置,泄洪时下泄水流对电站尾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论述了如何使下泄水流对电站尾水影响较小,使电站尾水出流平稳,流态良好,尽可能降低尾水渠水位,从而提高发电水头,增加电站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河段弯曲、下游河道逐渐缩窄,泄洪流量较大,泄水闸泄洪的下游河床冲刷特性是工程设计和运行关注的重点。在泄水闸下游河床动床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水闸下游缩窄型河道的流态和河床冲刷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由于泄水闸下游河道右岸坡往河道收缩,水流产生顶冲和回流,增大了右端闸孔下游消能工的单宽流量、水流波动和下游河床冲刷。模型试验优化了海漫末端防冲槽的布置,可确保工程运行的安全。本文将海漫末端冲深试验成果与水闸设计规范推荐的冲刷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成果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下游河床冲刷坑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大坝为满足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引水的需要,需加高13 m。初期工程泄洪调度贯彻了先开深孔,后开表孔的原则,根据记录,深孔泄洪9~11坝段的3~8孔泄洪历时最长,下游河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刷,并形成了多处冲刷坑。目前,下游河床冲刷在深度上已稳定,但往上游、东侧两方向仍有发展。大坝加高后,挑距加大,可能在下游侧产生严重冲刷,并且冲刷坑最低点向下游侧移动;深孔坝段可能使目前的冲刷坑加深,并向下游河床扩展。为了保证大坝安全运行,需要采取相关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龙滩水电站1、2号机尾水渠出口由于坐落在黄龙一草店大断裂上,基础岩石破碎,受大坝泄洪水流冲刷.出口沿线基础冲刷严重,尾水渠出口外侧为一跌坎,深度10m左右,下部基础向内淘刷严重,有3个淘刷洞.尾水渠出口加固采用沿外侧新浇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加固,在外侧及顶部配置钢筋网.下部基础采用固结灌浆,后期封孔时插入钢筋束.  相似文献   

15.
泄水建筑物消能型式的选择通常需要经过模型试验的验证来确定其方案。针对某水库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时下游河床冲刷等问题,分别选择异型宽尾墩、差动式挑坎和异型宽尾墩+差动式挑坎等消能方式进行消能研究。通过对比试验中不同研究方案测得的冲刷特征值,推荐采用异型宽尾墩+差动式挑坎联合运用的消能方案。试验结果表明,异型宽尾墩+差动式挑坎这种综合消能方案与原工程设计方案的平尾墩方式相比,可以有效地消杀泄洪水流入水时的能量,从而减轻泄洪水流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达到保护工程安全运行的目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太平湾电站泄洪消能研究与设计,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实际运行中泄流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堰前进水段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溢流坝堰体高度及溢流坝两端水流侧收缩影响等。在消能方式的选择上,一般认为面流消能方式由于水流主流区在水股上部就可少冲刷或不冲刷河床,实际并非如此。分析认为,对较大的泄洪工程,影响面流消能因素较多,如脉动及振动等都可造成河床及岸坡冲刷。因此,采用面流消能,除应具备完整、坚硬、抗冲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锦和锦江特大桥建桥后河床天然冲刷与桥墩局部冲刷的基础上,针对坝前弯曲河段斜交桥渡的冲刷分析计算作了初步探讨,以作引玉.  相似文献   

18.
王亦锥 《人民珠江》2001,(2):16-18,24
拉格都水电站工程水库总库容86.9亿m^3,装机容量72MW。拦河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40m,其泄水建筑物由泄洪洞和溢洪道组成。泄洪洞布置在主坝右岸,为导流、泄洪、放空水库三结合的无压隧洞,洞身为城门洞形,出口段两侧边扩散并采用连续式挑流消能,后接长 约550m的尾水渠,将水流导入主河床。溢洪道平均宽42m,库流消能,消力库后接20m长的护担;引水渠位于左岸,是导流、泄洪、发电、灌溉四结合的建筑物。工程竣工后的情况表明,枢纽布置是合理的,大坝 能安全拦洪,但因投资等因素限制,溢洪道和泄洪洞下游未作周密的防护,发生不同程度的冲刷。为此,针对泄洪洞和溢洪道出口下游冲刷流态等实际情况,进行了护岸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护岸工程投入使用后,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是水利枢纽布置首要研究问题,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非常重要,涉及到泄流能力、过流面空化、水流掺气、泥沙磨蚀及对其下游河床冲刷等问题。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最大泄量达66 200 m3/s和消能建筑物弗劳德数低的难题,泄洪建筑物采用了底孔泄洪、表孔排漂的泄洪方案,消能建筑物采用了二级消力池底流消能方式。泄水闸主要采用底孔泄洪,弧门推力巨大,选用钢梁作为弧门支撑体,解决了工程设计难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龙开口水电站枢纽采取主河床泄洪、右岸坝后厂房布置形式,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大坝的防震抗震,右岸变形体边坡治理,骨料料源选择、加工及运输,河中深槽处理,施工导流技术,泄洪消能技术,尾水渠粉质边坡治理等问题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可研、招标及技施阶段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最终制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