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功能溢出到制度平衡:长三角区域整合辨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于涛方 《城市规划》2006,30(1):55-60
从区域整合理论中的新功能主义、新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整合历程及整合效果。认为长三角地区区域整合是由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溢出”到其它“经济部门”,然后到“政治”甚至是“制度领域”。然而,缺乏制度平衡的政府间主义加速了“溢出”效应的边际递减,使得区域整合中的“溢出”大多发生在“低门槛部门”,而在“高门槛部门”只能是艰难地循序渐进。在基于功能溢出视角对长三角区域整合历程与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新制度主义入手,简要地阐述了长三角区域整合的未来之路——走向制度平衡。  相似文献   

2.
《城市开发》2007,(2):61-62
<正>引子随着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热点区域。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006年宏观调控下的四大区域房地产市场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区域房地产发展“轮动”效应明显:长三角区域市场再度降温、珠三角区域热度依旧、环渤海区域暖流暗涌、中西部地区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的城市和区域发展越来越纳入全球经济网络,长三角区域已经成为出口导向的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笔者以资本、产品、人员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为表征,考察和分析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时空演化格局.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既呈现出空间扩散的趋势,又显示出与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张抗美 《安徽建筑》2001,8(4):31-32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体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一种客观进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程度与它的经济发达程度有着极大的相关性。 经济的发展是推进区域城市化的一个主导因素,是区域城市化的“发动机”。当前,随着国家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规划工作,是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也是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率先”、实现“四个中心”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本次规划沙龙邀请了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规划、建筑、区域发展、文化保护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聚焦长三角”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1.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区域发展目标定位,推进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协作,推动长三角地区科学、和谐发展。2.围绕如何充分发挥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带动功能,结合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编制,深入探讨城市规划推动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目标原则、实施策略、工作重点、政策保障等,加快长三角规划工作。3.学习借鉴国外城市密集地区的发展经验以及长三角城市规划工作经验,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地域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动上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规划衔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同城化”是快速增长区域地域毗邻的城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个动态均衡的演进过程。目前,国内同城化规划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多为静态、远景的规划,缺乏对同城化过程的“动态调控”,导致规划实施程度较低、同城化发展速度较慢。基于此,文章提出同城化规划“动态调控”的理念,即:要素的“动态整合”、社会的“动态均衡”及过程的“动态管控”;并以“麒沾马都市区同城规划”为例,解读依循同城化发展时序,分阶段“动态调控”的具体措施及各阶段管控重点。  相似文献   

7.
绍兴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越来越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呈现出经济区域重于行政区域、单一竞争走向综合竞争的趋势。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区位条件独特、发展势头良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环杭州湾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活力较强、产业集群明显,所有这一切,既为绍兴的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也对绍兴的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15城市之一的绍兴应加快参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本文从分析绍兴在长三角15城市中的地位入手,进而分析了绍兴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优势、机遇和面临的挑战,并由此提出了绍兴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探索了近代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化进程中内部空间组织特征、演变趋势和发展模式。在研究方法上以近代工业遗产建筑元素传播为视角,通过文化因素分析法对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建筑遗产进行解构,研究该元素出现的来龙去脉以及在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工业建筑中的演变过程,以辅助证明长三角城市群近代工业发展模式。经分析得出,长三角地区近代工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上海、南京为核心城市,无锡、南通、宁波等为二级城市,嘉兴、常州等为三级城市的逐级辐射圈。各城市原有基础、开埠的外力入侵、交通网络以及建造者是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9.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合作的条件、基础和目的,指出区域经济整合的目标是在区域内建立统一和有效的市场体系,消除区域内阻碍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之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完善和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分工,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的富裕”。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战略地区”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空间的生产”理论,将珠三角战略地区的发展划分为“工业化主导(改革开放至1990年代末)”、“城镇化主导(2000年代以来)”和“创新驱动主导(新时期)”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战略地区“空间的生产”的背景、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战略地区是全球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城市经营的重要手段,是资本与权力联盟下“空间的生产”的典型代表.不同发展阶段和政策导向下,社会资本在不同领域的积累和循环则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战略地区.战略地区的发展必须顺应客观市场规律,只有政府权力引导、市场资本投入和社会大众消费需求协调一致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战略地区的发展,从而有效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在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各类“创新空间”或许是今后一段时期战略地区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核心城市在大城市经济群发展中的聚集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上海市对长三角的带动为例,通过分析上海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在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一体化、经济一体化、旅游一体化中等城市发展建设事业中所发挥的龙头带动效应,进一步得出核心城市在大城市经济群中的带动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研究,从将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和引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出发,将上海置于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发展中,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和总体演化规律,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分析,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定位,并从全球化进程、区域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战略、城镇空间格局、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区域管治策略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策略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区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除保持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地位外,城市发展也呈现新的趋势和特点,即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强、社会发展水平高、投资环境优越的城市群,并向巨型大都市连绵区发展。本文概要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现状特征,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区形成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实施长江三角洲城市连绵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国家财政制度创新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提出通过推进长三角财政制度创新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经济一体化应与财政制度创新同步;“区域公共产品”需由各地区财政共同投资,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推进必须依靠财政手段,以此才能尽快实现长三角城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目前,环太湖区域政府间合作存在着广度、深度和力度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要求、关注环太湖一体化弱于关注长三角一体化的现象,这与两方面缺失有关:一是地方政府缺乏区域公共管理意识,公共管理职能不够到位;二是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缺乏公共管理视角。理论和实践的缺失自然弱化了政府合作的绩效。因此,考量区域政府间合作就不能缺失公共管理视角。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角洲交通体系建设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方面,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立足国家战略,在对现状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目标和发展策略,以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内部差异、迁移人口、体系特征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选取9个变量,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长三角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因子分析结果显示,9个变量最后形成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中心城市集聚水平因子.各市距上海的距离与其城市化水平呈反比,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化水平呈正比,而各市中心城市的人口与经济的集聚程度对其城市化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三层三圈"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布局设想、长三角大都市圈内部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区域合作类型、障碍和治理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雯  杨柳青  张鹏  孙伟 《城市规划》2021,45(3):15-20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区域合作动力更为多元化,成效日益明显,类型更加多样化,如专题区域合作、跨区域园区合作和毗邻地区合作。研究发现,这几种区域合作过程行政分割的障碍表现为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对策方式,有利于达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专题区域合作通过成立城市间部门联席会议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可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逆向选择问题;通过开展利益协商,处理双方因合作意愿不一致、成本-收益平衡困难而产生的不合作道德风险。跨区域园区合作还涉及到持续的成本投入、利益分享,当前主要通过建立成本分摊、利益分享的合作机制缓解合作协议法律效应缺失造成的"合而不做"道德风险。毗邻地区合作既需要高位制定高质量一体化协调的准则和专业内容,也需要加强实体协调机构专班与地方之间的协调衔接,降低信息不完全的逆向选择和交易成本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视野中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博弈与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京祥 《规划师》2005,21(4):14-16
长三角,这个中国受全球化影响最深刻的先导地区,目前还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全球城市区域”,其先发优势正在转化成先发劣势。强调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发展内涵与发展质量,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引导区域经济由产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改变政府的角色与干预方式,提高区域竞争力是长三角目前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