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跨隔+TCP+MFE+JET四联作试油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隔 TCP MFE JET四联作试油新技术实现了跨隔、油管输送负压射孔、地层测试、水力喷射泵排液等多项先进技术为一体的研究与现场应用 ,该项技术的优点主要在于使跨隔、射孔、测试、排液等多工序一趟管柱完成 ,减少了注水泥塞封闭原试油层工作 ,避免了压井换管柱污染油层 ,排液及时 ,获取不同制度下的产能、压力资料 ,对于低压、低渗、低产、高凝、高粘油气层特别适用。  相似文献   

2.
塔木察格油区储层埋藏深,原油粘度高,采用常规抽汲排液方式难以达到试油目的。而采用深井、稠油井水力泵排液工艺管柱,通过优选工作制度,调整排液设备地面工作参数,优选核心部件匹配,可准确求取到目的层产能、流压等参数,弥补了抽汲方式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常规抽汲排液求产工艺作为一项重要的求产手段,由于其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但在冬季试油施工或遇一般稠油井时,就会出现试油抽子在油管内无法正常下入,导致不能准确求取产能液性资料的现象.针对这一难题,根据传统的泵抽原理,研制了利用油管管柱的上下运动实现连续排液的试油新工艺--油管泵抽汲排液工艺.该工艺不但可以成功解决上述排液求产难题,而且避免了由于常规抽汲井口防喷工具密封不严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拉尔探区中深井排液难的问题,探讨了利用长钢丝绳抽汲排液及水力泵排液求产方法。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产量、流压之间的关系,确定出合理的排液求产工作制度。经现场施工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埋深超过2500m的油层排液求产问题,还能最大程度地求取油井产能。  相似文献   

5.
TCP MFE JET三联作试油(测试)工艺技术集大孔径深穿透负压射孔技术、地层测试技术和水力泵深排强排技术的优点为一体,实现了连续大量排液,减少了洗压井次数和起下作业次数。特别适用于自然产能低的稠油层或低压漏失层等需要连续大量排液的油层。经21井次的现场应用证实,该联作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的、有利于保护油气层的试油(测试)新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乍得潜山裸眼段漏失严重,致使打水泥塞时灰面高度难以控制,封层成功率低,MFE等常规测试工具和抽汲排液测试技术难以满足长裸眼段分层测试和稠油井排液测试。根据乍得潜山油藏裸眼段储层特征及井身结构,形成了潜山裸眼常规试油工艺、长裸眼段试油工艺、裸眼桥塞联合注灰封层上返试油工艺、潜山裸眼稠油试油工艺和潜山裸眼测试工作制度。经BC2-1井应用表明,坐套测裸的NAVI泵+APR工具排液测试求得的流动压力和产量均比较稳定,NAVI泵累计运转1 475 min,产液96.746 m~3,产油90.243 m~3,试油效果显著。该裸眼试油系列技术为乍得潜山油藏评价和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力喷射泵排液具有排液强度大、速度快等优点,且对于稠油井不受原油粘度的限制,可实现连续排液求产,求取稳定的地层产能,但该工艺自身特点使得油水计量相对复杂。克拉玛依油田在试油井应用中探索利用水力喷射泵试产的油水计量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射孔+压裂+水力泵快速返排三联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内蒙古海拉尔区块储层特点,采用了射孔+压裂+水力泵快速返排求产一体化工艺。在优选射孔方式的同时,研制了与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压裂用水力喷射泵,传压托砂皮碗,优选了适合该工艺的大通径压裂封隔器。该工艺集大孔径深穿透射孔技术、压裂改造技术和水力泵深抽强排技术的优点为一体,特别适用于海拉尔区块自然产能低需要压裂改造后及时、快速、连续大量排液的油层。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操作方便、施工周期短,是一套完整高效、有利于保护油气层并准确获取地层真实产能的新技术,满足了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试油阶段,对非自喷井,特别是稠油井的产能测试有较大的困难和局限性。采用“射孔-测试-排液”一体化三联作试油技术,既能满足常规测试取资料的要求,又能利用排液设备实现长时间连续产能测试。同时,采用有机盐射孔液保护已射开的油气层,并利用水力泵可加温、加药降粘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非自喷高凝稠油井产能测试的要求。该技术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试油测试过程中,排液是落实地层产液液№求取产能的一种重要工序。高凝油、稠油井及高寒地区试油测试.由于其粘度大、流动性差等原因,排液异常困难,因此多采用水力活塞泵、射流泵排液以及联作等工艺方法.但其存在动用设备较多、周期长、动力液产液混出等问题,短时间内不易判断地层液性,需要相应的排液技术,故提出了设计开发油管泵排液及工艺。  相似文献   

11.
深水稠油测试一般采取电潜泵、气举等作为人工举升手段。针对西非某区块深水稠油油藏的特点以及资料极其匮乏而无法做好精细测试设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拟测试层的储层特征、原油物性、作业环境等的深入研究,优选出地面杆驱螺杆泵作为人工举升手段,最终采用射孔枪+防砂管+DST+螺杆泵联作测试工艺,以及空心抽油杆内电缆加热、保温油管保温的降黏措施,成功克服了稠油、出砂以及水深低温对测试造成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同类区块的测试作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稠油黏度高的特性使其开采难度较大。为降低胜利油田稠油的黏度,制备了金属离子(Ni2+和Sn2+)改性的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这两种催化剂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i2+和Sn2+改性的SO24-/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能在较低的温度下催化稠油降黏,在反应温度240℃、压力3~4MPa、反应时间24h、稠油与催化剂质量比100∶0.05的条件下,稠油的黏度由0.319Pa.s分别降至0.135Pa.s和0.163Pa.s,降黏率达57.7%和48.9%。反应后,稠油中的饱和烃含量增加,芳烃、胶质和沥青质含量减少,杂原子S和N的含量降低。同时发现,水的存在对稠油降黏不利。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前浅海试油以联作试油工艺为主,其中TCP+STV+JET联作试油工艺以其全通径、高效率、快节奏的施工特点及其对直井、大斜度井、酸化压裂措施井等不同井况有较好的适应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浅海海洋试油现场。通过TCP+STV+JET工艺涉及井下工具、典型TCP+STV+JET联作测试管柱结构、适用于海洋作业平台的地面计量流程及TCP+STV+JET联作试油技术在“中油海”试油现场应用情况,说明该工艺在海洋试油中优缺点,特别是针对该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发掘和分析,通过相关现场应用案例结合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胜利油田稠油资源丰富,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和开发建设,仍有近3.20×108t探明储量未得到有效动用.为实现不同类型稠油未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系统分析了储量特点及开发难点,将其划分为敏感稠油、深层低渗稠油、特超稠油、边底水稠油和超薄层稠油5种类型,综合应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室内实验等方法,制订了不同类型未动用储量的开发对...  相似文献   

15.
稠油井掺稀降粘试油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蒋勇 《油气井测试》2004,13(4):73-74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凝、高粘、重质稠油,常规试油和普通稠油试油工艺无法满足测试要求,采用掺入轻质油进行井筒降粘试油工艺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条件,达到试油目的。  相似文献   

16.
A kind of oil-soluble multicomponent acrylic copolymer combined with Cu2+ was synthesized and used for catalytic aquathermolysis of heavy oil. This work showed this copper-bearing copolymer led to 84.52% viscosity reduction for the Lukeqin heavy oil at 513.15 K, and converted 10.01% of the resin fraction and 2.85% of the asphaltene fraction into light oil content. After aquathermolysis with this catalyst, some parts of the long-chain saturated hydrocarbons were broken into short-chain ones, and the aromaticity and aromaticity condensation of the resin and asphaltene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7.
油管泵是针对稠油井试油而开发的一种试油工具,其动力为作业机车,通过机车带动油管泵的活塞上下运动达到排液求产的目的,很好的解决了稠油井试油的问题,但存在人工强度大、对设备性能要求高、易磨损油、套管等问题;常规抽汲是利用机车转动抽汲绳带动水力式抽子,在油管内上下活动达到排液求产的目的,但存在着遇稠油抽汲困难的问题。将两种工艺结合,可达到既能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对设备性能的要求,又能有效解决管柱磨损的问题,从而使稠油试油得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流变特性对稠油油藏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稠油的流变特性不同于常规稀油,稠油油藏的产能分析也有别于常规稀油油藏。通过分析研究垂直井产能计算、稠油流变特性分析及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建立了稠油油藏垂直井产能分析方法,指出了稠油油藏产能计算必须结合稠油流变特性和试井解释资料。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河油田注水开发稠油油藏海1块,提出了"2+3"调驱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研究.室内实验和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2+3"调驱技术可迸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室内非均质高低渗双管物理模型实验表明,注入0.3 PV"2+3"调驱体系,驱油效率提高了18%以上.3个试验井组共对应13口油井,措施后10口...  相似文献   

20.
采用通用的稠油热采单井系统试井模型分析加密钻井后的稠油油藏,难以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为此,根据稠油油藏的渗流特征,建立了考虑热损失和邻井为生产井的稠油热采有限多井试井模型。应用压力在拉氏空间叠加的新方法,导出了模型的Laplace空间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样板曲线,并分析了主要油藏地质和工程参数对样板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热损失时油井压力受邻井的影响不明显;而不考虑热损失时,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的油井压力受邻井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考虑热损失的稠油热采有限多井试井可对稠油油藏进行更深入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