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藏监测的下一次浪潮将是“仪表化油田” ,包含两个关键部分 :①在与油气藏开采相关的地面、近地面及井下 ,永久性使用具备对大型油藏流体流动即时成像能力的地震及其它地球物理传感器组合 ;②在注入井及生产井中安装井下传感器 (如压力、温度及饱和度计量器等 ) ,提供与油藏流体流动几乎同步的流体流动图像 ,使人们在地面就能很好地监测生产井附近的小规模流体流动 ,及时采取措施 ,控制井中流体的注入及产出 ,以优化油气生产。目前的监测技术要求被监测的储集岩是疏松的 (如未固结的砂 ) ,而且相对于储集层中的其它流体 ,所监测的流体具有…  相似文献   

2.
如果能够将油藏的流体运移和变化情况制成图件的话,对于油田的优化生产,特别是对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常规的监测技术,例如测井、压力分析或者地面地震等技术都不能详细地揭示油藏内部的变化情况.在很多情况下,采收率的效果和主要的生产过程都要通过井的生产数据来推断.流体管线、地层间隔等特殊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最新开发的井间成像技术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二维和三维油藏变化图像,这一技术已用于油田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对实际的油藏结构及流体性质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优化生产.文章介绍了循环注汽操作技术在加利福尼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介绍了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概念、理论与基础岩石物理分析,描述了时移地震正演模拟过程,分析了实际时移地震油藏监测的可行性,包括时移地震的实施对储层条件、注采方式及地震方法的要求,对时移地震油藏监现场先导试验和油田大规模的应用中,时移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等方面的要求和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开展时移地震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间推移地震监测方法作为直接对储层中蒸汽分布的变化进行成像的一种方法,最近已经用于Duri油田的油藏管理。该方法包括重复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测量蒸汽驱造成的油气藏声学特性的变化。获得的地震图像经过处理转换为相关的工程参数。该研究实例中,在蒸汽注入初期通过绘制蒸汽流动层位内的异常地震反射率来监测蒸汽的流动。应用多变量统计分析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震反射率数据和井眼资料合并,以生成生产层位蒸汽驱波及图像。文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藏污水回注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出污水水性进行分析,参照低渗透油藏注入水质标准,找出目前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筛选出除油、絮凝药剂,有效控制污水处理设施前端含油及固体含量。通过精细过滤技术研究,筛选出表面具备良好亲水性能和耐油性能的改性聚四氟乙烯微滤膜,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处理后水质达到了低渗油藏注入水水质标准,过剩污水得到有效回注。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对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进行压裂裂缝监测、水驱前缘动态成像、套损检测、流体注入情况、油藏结构描述等在油藏实时特征描述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研究。同时,对微地震监测技术应用的相对局限性、存在的相应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本文结合大庆油田微地震监测施工实例,重点对压裂裂缝和水驱前缘监测技术进行了说明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维地震监测技术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海上油田的管理中,但陆上油田成功实例较少。本文在认真分析储层条件、油藏条件、地震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认为,岩石物理研究和可行性论证是实施陆相薄互层四维地震监测试验的基础;提高四维地震资料的可重复性是关键;叠前地震属性的研究和应用是四维地震解释的主要发展方向;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现阶段陆相薄互层油藏四维地震监测试验应首先着眼于稠油热采监测、注气或注CO2监测以及高孔隙未固结或固结较差的砂岩水驱开采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G59-10断块水驱开发状况,提高水驱效果,对G59-7井组进行了微地震注水前缘监测。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在现场的实际应用,确定了注入水的优势渗流方向及波及范围。实例分析表明,根据水驱前缘波及面形状及扫油面积,可以从平面上直观地显示监测层位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其实质为油藏平面非均质性的直观反映;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结果与井组的生产状况吻合,该技术可对复杂断块油藏不规则井网注水状况起到有效的监测作用,实现了对水驱开发效果的实时评价,为下步挖潜措施及注采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评价油藏井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连通性研究是油气藏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制订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依据。随着油藏的不断开发,油藏参数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始的静态参数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地层性质。本项目应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评价注水开发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注入水流动方向,以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同时对监测结果应用最先进的综合解释技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储层井间连通状况,物性分布特征等参数,为油藏的注采调整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Duri油田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蒸汽驱项目,在该油田已成功地进行了时延地震试验,并已用于油藏管理中。时延地震监测方法包括重复采集三维地震数据,测量蒸汽驱引起的油气藏声学特性的变化,对地震图像作处理,并把它转换为相关的工程参数,生成产层的蒸汽驱波及图,从而帮助了解蒸汽的流动特性,为制定波及改进计划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阳  薛兆杰 《石油物探》2020,(2):159-168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被认为代表了21世纪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与丰富的油藏生产动态资料信息联合,提高了地球物理对油藏描述的精度,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油气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岩性油气藏、深层超深层、深水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是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内的主要勘探开发方向。针对我国油气藏特点和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需求,总结了中石化近年来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以多尺度资料联合高精度成像、储层反演和油藏建模为核心的油藏描述技术,以油气藏流体监测为主的动态监测及分析技术,以随钻、微地震为主的工程优化技术。讨论了技术的发展方向,注重挖掘油田开发信息,井、震、动、模等一体化联合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应用,攻关井中地震技术,研发解释、建模油藏工程一体化应用平台,发展随钻地震、微地震及动态监测技术,推动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变速成图技术、多井约束反演等技术的实践和应用,结合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及三维油藏建模技术来对东部油田的砂岩体油藏和国外的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描述。实践表明,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不但提高了钻井的成功率,而且为油田的开发模拟提供了数模模型,大大提高了油田的勘探开发效益,为油田的增储上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濮城油田沙三上1—4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藏的具体特点,以流动单元为基本,利用三维可视化油藏精细数值模拟技术,结合生产动态监测资料综合研究油藏的各种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定量评价剩余油分布。根据研究结果,采取钻调整井、侧钻井、新井,油水井大修调堵、降压增注分层调剖堵水等挖潜措施,系统调整注采井网,充分挖掘剩余油潜力。  相似文献   

14.
智能完井技术可从井中连续监测近井筒地层。未来的智能完井系统(包括井下高频震源和传感器)能够进行主动和被动地震油藏监测。这样的系统具有可重复性和高分辨率,可以进行更敏感更详细的油藏观测和地层评价。其目的是监测气/水锥进时的气/液接触面的状态,改善油藏性质及促进储层泄油的最佳化。随着时间推移和四维地震技术在油田上的应用,地震监测和智能完井一体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陆灵 《石油机械》2003,31(1):56-56
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油田废弃物回注到深井中的方法 ,以改善油藏的物理特性 ,其主要工艺过程是将固相废物与水 (通常是油井采出水 )进行混合成为可泵送的浆液 ,然后注入到深井地层。对于裂缝性冠岩和极度衰竭的地层或可以控制的裂缝地层 ,其注入压力一般不高。该技术具有地面环保和经济性 ,它可使油井产出砂、罐底积物、钻屑以及地面原油污染固相等得到再利用。其优点表现在 :1、从地层采出来的废弃物再回注到原来的地层或类似地质情况的地层中 ;2、废弃物注入井深远远深于地下饮用水储层 (USDW ) ,注入工艺带来污染的危害比在地面处理废…  相似文献   

16.
刘军 《石油知识》2008,(3):50-50
大庆西部外围油田平均渗透率低,对注水水质要求较高,然而由于油井油藏特性、采出液物性及油田区块分布等的不同,加之环境保护对油田污水处理的要求不断提高,油田污水处理及回注成为大难题。本文对油田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技术的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DT油田隐蔽油藏描述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震构造精细解释和储层反演技术对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类型及成藏机理进行综合研究,实现了精细构造成图和储层横向预测。研究成果可用于有效地指导DT油田戴南组隐蔽油藏的滚动开发。  相似文献   

18.
注水开发是目前油田最主要的开发方式之一,受地层、流体、井网等条件的影响,注入水在地下驱替不均衡。油田进入高、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开发调整措施面临较大的困难。生产实践表明,注入水在地下驱替的均衡程度与油藏开发效果密切相关,为此提出均衡驱替的概念用以指导油田开发调整方案设计,但目前主要是基于经验的定性认识,缺少定量的、理论上的论证。因此,基于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理论,首先推导注水开发过程中各注采方向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式,来描述各注采方向的驱替动态;然后推导各注采方向的驱替动态和油田开发净现值的关系式,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推导均衡驱替注采井距及注采压差优化设计公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主要油田均无基础地震观测数据。如何解决老油田面临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问题成为了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的难点。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中国辽河拗陷稠油热采油田,开展无基础观测条件下的时移地震油藏监测技术研究。该油田开发始于1997年,第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是在2009年,尔后在2011年进行了第二次地震观测。通过两期时移地震数据的处理获得了较好的2009~2011年间的油藏监测结果,但无法获得2009年以前的油藏监测结果。针对这一问题,基于2009年地震数据的储层构造和沉积解释、地震与测井的储层静态建模和油藏模拟,通过综合3.5维地震解释获得了2009年以前油藏监测结果,在此基础上,结合2009~2011年的时移地震监测结果,最终给出了无基础地震观测条件下的油藏监测和剩余油气预测结果。该研究成果得到了油田实际温度监测和油藏开发等信息的验证。  相似文献   

20.
影响牛东火山岩油藏开发效果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东火山岩油藏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油井产能差异大、产量递减快的特点。通过开展油藏构造精细解释、储层分布特征、精细小层对比和储层反演研究以及应用注水试验井组微地震水驱前缘监测等技术,综合分析认为影响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储层发育程度、储集空间类型及裂缝发育产状、地层能量以及注采井网方式等。这些认识对牛东油田减缓产量递减、提高动用储量和规模推广注水开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也为同类油藏的开发与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