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一种新型平板热管散热器冷却大功率LED芯片阵列进行实验研究。在自然对流冷却条件下,分析了平板热管散热器的启动特性、均温特性以及通电电流、倾角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利用热电转换方法得到LED芯片的结温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总热阻在0.3053~0.3425℃/W间,且散热器整体温度分布均匀合理,具有很强的散热能力;LED结温在47.9~59.0℃间,远低于110℃。  相似文献   

2.
基于薄液膜的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燕尾形槽道热管的蒸发段与冷凝段热传递的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Young方程得到不同负荷下的轴向毛细半径分布.分析求解了蒸发段温降与冷凝段的温降随热负荷的变化,进而得出了热管温降随热负荷的变化.实验研究了热管在不同冷源温度下温降随热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槽道中液膜厚度沿轴向逐渐增厚;蒸发段和冷凝段温降随热负荷增大而增大;通过比较模型预测值和实验测量值,发现两者吻合较好,进一步验证本文所建的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CFD软件FLUENT对流体在热管换热器中纵向冲刷方式进行数值模拟,对流场中压降、温度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情况下纵向冲刷时的流体压降小于横向冲刷,但纵向冲刷时传热效果较差;纵向冲刷时流体压降受管间距与热管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且与热管长度成正比。在热管上加装纵向翅片可有效地改善流体纵向冲刷的换热效果,并且使流场内温度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描述水分在巷道壁面以及在风流中蒸发情况下围岩温度场分布、壁面与风流热湿交换、风流温度与湿度变化的数学方程.研究了在水分蒸发总量一定时,水分在巷道中集中蒸发、分散蒸发、全长均匀蒸发等不同情况下风流温度与湿度随通风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随巷道距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风流温度随通风时间增长而降低,风流相对湿度随通风时间增长而升高;水分蒸发位置分布不同对风流温度、湿度变化及分布规律影响很大;水分均匀蒸发于整个巷道与集中蒸发于某段巷道相比,风流温度更低,风流相对湿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开发了一种微小矩形多槽道平板热管,并阐述了此种热管的结构、原理,推导出了其理论毛细极限。通过实验分析了工作温度、充液率、不同工作介质和倾角等因素对该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冷凝段及蒸发段表面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可用于指导工程设计。研究表明,微小矩形多槽道平板热管具有高传热特性,在电子器件冷却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丙酮、乙醇和水为工质,对小型平板热管在充液率为20%~90%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测量了热管蒸发段和冷凝段管壁、加热和冷却风道进、出口截面等处的温度分布,计算了传热量和传热系数。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了工质、充液量和热流密度对热管传热系数的影响。得出该平板热管以乙醇为工质的传热性能最好,传热极限qmax为16~17 kW/m2,最佳充液率为50%,并给出平均传热系数综合关联式。实验结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实验方法对一台新型热管散热器进行了变工况性能测试研究.人工环境实验室的空气处理机组模拟环境温度(即冷侧进风温度),用电加热装置调节散热器热侧(热管蒸发段)空气进口温度.冷侧进风温度在5-41.5℃范围调节,热侧进风温度在20-55℃范围调节,得出散热功率与冷热侧进风温差有关而与进出风温度范围无关;对充液率分别为35%和25%热管散热器进行变工况实验研究,得出了热管散热器充液率25%时性能优于充液率35%时性能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长沙中低速磁浮混凝土箱梁水化热阶段温度分布的连续观测,研究了夏季和冬季两种外界环境温度下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场的时变规律,并提出适用于不同外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混凝土箱梁水化热温度荷载模式.结果表明:混凝土箱梁在早期温度变化期间会经历4~6d的温度升高和降低的阶段,并在混凝土浇注后的1~2d内达到其峰值温度.冬季与夏季相比,其箱梁水化热温度的升、降温速率、峰值温度以及水化热持续时间较短.在箱梁跨中截面顶板和底板厚度方向上,内表面测点温度均高于外表面测点温度,其温度峰值相差约3.1℃和5.2℃.在箱梁顶板和底板横向方向上,位于两侧的测点温度均明显低于位于顶板或底板中间的测点温度,温度峰值相差约8℃,平均温度相差5.4℃.通过实测箱梁内外温度,发现其内外温差最大值达到18.4℃,出现的时刻为混凝土浇注后的第49h.混凝土箱梁的水化热温度荷载模式与外界环境温度有关,但均可采用物理意义相同的正弦函数拟合.  相似文献   

9.
匀速流体横掠管束的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标准k-ε模型对速度分布不均匀气体流经顺排和错排管束的流场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SIMPLE算法求解速度场和压力场的耦合,方程离散采用二阶上风格式,管箱进口处气体速度假设符合二次曲线分布,研究不同排列方式管束对气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顺排管束,经过5排管子,流速就可达到比较均匀;对于错排管束,由于对流体的扰动加强,只要经过4排管子,流速就趋于均匀;当管束的横向和纵向节距变大时,对流体的扰动减弱,气流需要经过更多排管束,速度才能达到均匀;在管箱顶部和底部,由于流体速度高,管束容易被磨损.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无高差水平布管分离式热管在空调冷量回收中的应用情况,对无高差水平布管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在不同充液率和不同驱动温差的条件下其前后空气温度分布均匀性和热管换热器的节能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调系统引入此分离式热管系统后可节能9%-26%,有一定节能效果;在不同充液率和不同驱动温差下空气温度分布都不均匀,温度在热管换热器不同高度的测量点差别较大;热管换热器前后空气平均温差总体偏小,换热器换热面使用效率低。该结果为与动力型分离式热管性能作比较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机械式温控制阀的工作原理进行阐述 ,在实验室热水系统应用的结果分析 ,为其在各生活领域的推广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环境温度对加速度计精度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石英挠性摆式加速度计数学模型的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建立了20℃~50℃温度范围内加速度计的静态温度模型.由TMS320F240 DSP组成的硬件系统利用该模型进行温度补偿后,加速度计输出随温度变化的数量级为10-4,相对于没有进行温度补偿前的10-3,补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丹霞地貌中片状剥落引人注目,温度应力是造成片状剥落的主要原因。本文用岩石热物理学理论和方法阐述温度应力在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将岩体简化为无限大各向同性的一维不稳定热传导问题。岩体内温度按简谐函数传播,周期性的温度变化在岩体内产生变化温度应力,导致岩体以表层剥落形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pH-ISFET的温漂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参数,本文对其温度特性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几种温度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5.
支井河大桥C20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温控施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机理,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的措施,并针对支井河大桥C20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在无保温措施和采取外部保温措施2种情况下的内外温差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选择外部保温的温控措施,并成功地进行了C20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相似文献   

16.
用低温绝热量热、DTA、TG等方法测量了PES的热化学行为,得到了基聚醚砜(PES)低温下的Cp T曲线、玻璃化温度(tg)、熔融温度(tm)及热分解温度(td),从而为PES这种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改性及应用提供了热化学方面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红外热像测温中真实温度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述红外热像测温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实际应用中各种条件下计算被测表面真实温度的通用计算公式,最后提出在实际测温中,应尽量准确测出被测表面发射率值.  相似文献   

18.
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温度控制,本文通过对宁波甬江特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与温度应力进行仿真分析,计算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及仿真应力场,从而采取了相应温控措施,并对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温控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最高温升和内外温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塔里木油田的深井牙哈501井进行下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的实测试验情况,并与常用的几种计算井下静止温度和循环温度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一般的电测温度和回归公式估算的井底温度不能代表真正的地层静止温度,比实测值要偏低;API方法或塔里木现场经验方法与实测的循环温度均存在有10℃以上的偏差,且API方法比塔指经验法的主呈差要大,循环温度受井眼管柱尺寸,排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超长高层建筑结构温度作用计算工况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物从施工到投入正常使用全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温度荷载的类型,利用线性分布法计算作用在建筑物上温度荷载,完善温度作用和温差取值的计算,总结出确定温度作用计算工况的方法,给出了计算超长高层建筑结构水平温差的表达式,制定了超长高层建筑结构温度作用计算工况.以郑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工程主体结构为例,具体给出了各种温度作用工况的温度计算参数.实际计算表明,采用本文给出的超长高层建筑结构温度作用计算工况,可以满足实际超长高层建筑物温度问题计算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