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RDH(快速置换加热)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组成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在RDH硫酸盐法和常规KP法蒸煮过程中,蒸煮液中NaOH和Na2S含量均下降,但蒸煮液硫化度升高。与常规KP法相比,在整个脱木素反应过程中,RDH蒸煮液的有效碱浓度分布较均匀,蒸煮液中Na2S浓度较高,尤其在大量脱木紊的开始阶段(此时蒸煮液中Na2S浓度是常规KP法蒸煮时的2.88倍),因而RDH法蒸煮能够深度脱除木素。与常规KP法蒸煮废液相比,在废液粘度相近的条件下,RDH法蒸煮废液有较高的固含量,有利于黑液的碱回收。在RDH硫酸盐法蒸煮经过一次完整的循环置换蒸煮周期后,温黑液槽和热黑液槽内的黑液组成基本保持稳定,可为后续进行的连续置换加热蒸煮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AO-Ⅱ)作为蒸煮助剂,与碱液充分混合后进行竹子的硫酸盐法蒸煮实验。主要探讨该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对竹子原料蒸煮工艺的影响,并确定了添加AO-Ⅱ的最佳竹子硫酸盐法蒸煮工艺条件。同时,进行了添加AO-Ⅱ的蔗渣和桉木硫酸盐法蒸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O-Ⅱ的竹子硫酸盐法蒸煮时间可缩短50min,得率提高2%,纸浆物理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蒸煮效果优于在蔗渣、桉木中的蒸煮效果。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造纸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落叶松木片蒸煮制浆,抄造各种工业包装用纸,由于目前木片质量明显下降,使制浆厂蒸煮未蒸解物含量较高,既影响蒸煮得率,又给成品质量造成影响。通过调整蒸煮曲线,提高蒸煮均匀性,达到了提高成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陈嘉翔 《中国造纸》1998,17(3):54-57
介绍了Lo-Solids蒸煮与EMCC蒸煮的区别。Lo-Solids蒸煮发展很快,已有很多原来采用MCC或EM-CC蒸煮方法的纸厂,现在改用Lo-Solids蒸煮方法。其结果是纸浆强度提高了,蒸煮和漂白化学药品减少了。  相似文献   

5.
戴忠国  张美云等 《西南造纸》2002,31(5):25-26,28
介绍了近年来各种低硬度制浆方法(连续蒸煮,间歇蒸煮以及添加助剂蒸煮法),包括其原理和工艺,以及对浆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将DDS置换蒸煮与管式连续蒸煮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这两种蒸煮技术的优点,形成适合植物纤维原料连续蒸煮的工艺新方法——内循环逆流置换式连续蒸煮技术。相比现有的DDS置换蒸煮和塔式连续蒸煮,该技术工艺装置结构紧凑,药液消耗低,纸浆得率高,纸浆质量好,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氢化蒽醌以及蒽醌衍生物对麦草烧碱法蒸煮的作用,用计算机处理蒸煮结果,得到6个关于添加剂用量与蒸煮效果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蒸煮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氢化蒽醌是比较适合用作麦草制浆的蒸煮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进入八十年代,制浆工业发展迅速,约占世界化学木浆产品60%的卡米乐连续蒸煮器先后推出四种型式的蒸煮系统设计和MCC,EMCC,ITC,LOSOLIDS四种改良工艺技术,使得连续蒸煮方向向代卡伯值,高品质纸浆道路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国内大中型制浆造纸企业大多数采用多台立式蒸煮锅以硫酸盐法进行间歇式蒸煮制浆。在蒸煮过程中,偶尔出现间接加热循环系统故障,无法继续用间接加热法进行蒸煮。若进行抢修,则必须先把蒸煮锅内的半生浆排出,不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又增加处理半生浆的劳动强度,影响正常生产。其实可以采用蒸煮锅的直接通汽加热蒸煮法对锅内的半生浆继续蒸煮,待完成蒸煮过程,浆被喷放出锅体后,再进行抢修。这种处理半生浆办法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是行得通的。蒸煮锅的直接加热蒸煮法,是由蒸锅的下底锥部的直通汽管向锅体内通入一定压力的饱和蒸汽加…  相似文献   

10.
王玉峰 《西南造纸》2006,35(6):45-47
传统的间歇蒸煮具有生产较灵活,机械可靠性较好和投资较低等优点。但连续蒸煮的出现,显示了其能耗低、纸浆质量稳定和污染少的优点,特别是深度脱木素理论的提出更使得连续蒸煮技术更臻完善。间歇蒸煮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数十年来,国际上进行了不少研究和改进。产生了RDH法、Sunds—Celleco法和SuperBatch法等一系列的改良方法。下面将对这三种改良的间歇蒸煮技术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酿造酱油生产工艺中,原料蒸煮处理对酱油品质及原料利用率具有较大影响,本文介绍日本新型大豆粕蒸煮装置。  相似文献   

12.
蒸煮助剂在竹片KP/AQ法制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蒸煮助剂对竹片KP/AQ蒸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蕉煮中添加多硫化钠能够对制浆产生积极作用。另外蒸煮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也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制浆性能,而两者复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DDS间歇置换蒸煮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3种蒸煮系统(DDS间歇置换蒸煮、低固形物连续蒸煮和二代紧凑式连续蒸煮)的特点.重点介绍了DDS蒸煮具有原料适应性强、蒸煮工艺灵活、维护简便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卡米尔连续蒸煮器的蒸煮过程中在线加入EDTA(乙二胺四醋酸)溶液,以清除蒸煮液循环系统中的碳酸钙结垢。经工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在不干扰生产的前提下清除从顶部分离器和蒸煮滤网上堆积的结垢,从而恢复蒸煮液的循环和稳定纸浆产量。这是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制浆技术有新的进展,在间歇蒸煮方法,发展了SB(超级间歇式)蒸煮法,RDH(快速置换加热)蒸煮法,在连蒸技术方面,已把Kamyr连蒸器中后期的顺流蒸煮改为逆流蒸煮,等温蒸煮使针叶木卡伯值降到20以下,阔叶木浆降到13~15,低固蒸煮使纸浆强度增加15%,添加多硫化物能氧化糖醛末端基,停止剥皮反应。1984年加拿大瑞级公司获乙醇法制浆专利,并于1989年建3万t实验工厂。另外,氧碱蒸煮,生物法制浆、含氧、臭氧和过氧化物和生物漂白技术,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芦苇置换蒸煮中用碱量,最高蒸煮温度和两级碱分配,蒸煮助剂加入方式等因素对置换蒸煮最终结果的影响,以及置换蒸煮黑液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克服半纤维素回吸对纸浆漂白过程的不利影响方面,采用酶预处理来改善纸浆的漂白性能,降低漂白剂用量。在蒸煮方面.国外用连续蒸煮器,采用低固形物蒸煮液蒸煮工艺。这对于蒸煮过程中木素的扩散溶出,减少半纤维素的回吸,改善浆的漂白性能都是非常有利的。针对国内大多数碱法草浆厂采用间歇式蒸煮器的现状,我们对用间歇蒸煮器,麦草烧碱一葱酸法中间移液的二级蒸煮进行了研究。IXi艺条件1.l常规烧碱有酸法蒸煮工艺意酿用量0.O6%,液比l:7,蒸煮升温曲线:空转0:1讪,升温至120℃时1:0讪,升温至160℃时1:00h,保温0:40h…  相似文献   

18.
MCC与EMCC蒸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嘉翔 《中国造纸》1993,12(4):51-54
本文介绍了八十年代以来卡米尔连续蒸煮技术在发展低硬度、低能耗和高强度纸浆的两种改良方法。即MCC(改良连续蒸煮法)和EMCC(深化脱木素的改良连续蒸煮法)蒸煮技术。并说明了其所以能比传统的连续蒸煮法优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低能耗间歇蒸煮技术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80年代研究低能耗间歇蒸煮技术取得成功,现针对我国非木材制浆蒸煮现状,提出应用低能耗制浆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在蒸煮终点时,用洗浆稀黑液将蒸煮器中的高温黑液及热黑液置换出来,热黑液用于蒸煮器内或外原料领浸挤压处理,高温黑液用于蒸煮器内原料气蒸、预煮,使料片易溶物质溶解干预处理液中。然后将预处理黑液通过换热器加热白液(即蒸煮药液),热白液进入蒸煮器后即可向蒸煮器通人蒸汽进行蒸煮。经换热后的黑液进入闪蒸系统闪击蒸发浓缩,要求闪蒸混合冷凝液温度高于闪蒸后之黑液,再通过过滤器除去细小纤维杂质后进入二…  相似文献   

20.
用正交实验法对黑液预煮烧碱加蒸煮助剂法蔗渣第二段蒸煮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确定了第二段蒸煮的适宜工艺条件:用碱量14.5%(以NaOH计).最高温度153℃,保温时间30min.实验结果证明,在此工艺条件下蒸煮.黑液预煮烧碱加蒸煮助剂法蔗渣浆具有良好的脱木素选择性,较常规烧碱加蒸煮助剂法浆得率高,粘度大,高锰酸钾值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