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层砖”大陆地壳模式与巨型油气藏的关系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地壳专家近年来陆续发表论著,认为世界上已知的超巨型内陆和大陆滨海区的含油气盆地皆具有一大共同特点,即:盆地下地壳皆属异常的“缺花岗岩”类型,作为例证,作者们引述了世界上九大“缺花岗岩”型超级含油气盆地的地壳结构,岩性特征,沉积层序特点和地热、波速异常分布等一系列地质,地球物理、地化参数,寻得其共性所在,然后依据有关信息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大陆地壳“双层砖”模式论。近年又开始以“超基性岩剥离说”  相似文献   

2.
3.
作者指出,具球拱结构的岩石圈。在地球运动过程中,必然产生许多空隙。由于密跃层的存在,同密度及不同密度的壳层、壳段会形成各自独立的裂缝、地热、地压系统。在地下几百万米甚至几千万米处。出现裂缝是不足为奇的。决不会被传统地质学提出的静岩压力压实封闭。深部油气藏有其必然的储存空间。传统的地球物化理论均受到了挑战,相应的地化参数,无疑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4.
盆地深部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因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主要阐述了形成深部油气藏的三个因素.即Ⅰ型干酷根在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成熟作用慢于泥岩生油岩,晶包有机质及释放烃类是在高成熟阶段,碳酸盐岩生油岩生油下限的R0值在1.5%以下,液态窗的深度经泥岩大500-1000m,较高的压力是形成深部油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部油气藏形成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中国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初探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深部具备了形成油气藏的基本条件,并已发现了一系列深部油气藏。深部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深部生值得盖条件的制约。研究认为:继承型迭合盆地古生界地层完整,有利于深部油气藏的形成;改造型迭盆地古生界地层受到严重破坏,油气藏仅限于第三系的坳陷深部。两种盆地中深部油气藏的分布模式截然不同。本文初步探讨了深部油气藏的类型,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试论松辽盆地深层油气藏分布与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 ,松辽盆地在下白垩统及以下层系发现并探明九个深层油气田。盆地背部大庆油区有三个气田 ,盆地南部吉林油区有四个气田、两个油田。该盆地深层以气藏为主 ,油藏为辅 ,盆地北部为气藏 ,南部为油藏。油气藏这种分布现象的出现 ,是盆地深层断陷发育多套新的有利于生气的腐殖型烃源岩 ,在高地温的作用下 ,当达到高成熟或过成熟的生烃阶段时 ,其生成和聚集的烃类气体则以热解气和裂解气为主 ,石油为辅。文中还论述了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天然气藏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8.
含油气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及分布特征,与构造油气藏相比,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及分布更具有优势,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1岩性圈闭形成较早,形成期次比较多,有利于更多地捕集油气;2油气仅靠初次运移和短距离的二次运移就可以成藏,不一定需要长距离二次运移;3岩性油气藏烃类充注相对较早;4岩性油气藏保存条件更为优越;5岩性油气藏可以分布在低势区,也可以分布在高势区;6岩性油气藏可以富集在低水位体系域,也可以富集在高水位体系域.油气勘探实践表明,岩性油气藏具有更优越的形成条件和更大的勘探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形成深部油气藏的三个因素:即Ⅰ型干酪根在高成熟阶段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碳酸盐岩生油岩的成熟作用慢于泥岩生油岩,晶包有机质转化及释放烃类是在高成熟阶段,碳酸盐岩生油岩生油下限的R。值在1.5%以下,液态窗的深度比泥岩大500~1000m;较高的压力是形成深部油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生油岩的高压生烃模拟实验揭示了高压可以使生油期滞后及提高产油率。地温梯度较低的塔里木、准噶尔盆地腹部,由于压力较高,生油的下限可达7000m。在快速沉降的新生代盆地,由于泥岩快速生油而又难以排放,形成局部异常高压带。异常高压区生油的深度可以向下延伸1000多米,封隔层之下的高压区是深部形成大规模油气藏的广阔场所。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负向构造油气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负向构造带(洼陷)内蕴藏着丰富的可开采油气资源。在正向构造勘探程度高的区域风,负向构造是今后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场所。本文论述了负向构造油气藏类型、形成机理、分布特征、聚集规律等,进而总结洼陷内3种油气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盆地油气藏同生断层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和三水盆地,其中、新生界砂泥岩沉积地层广泛地发育着因重力滑塌作用而形成的同生正断层。用断层两盘同层位地层厚度的比值,不仅可以定量研究断层的发育,揭示断层本身的特征和规律性,而且还对与断层相关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即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起控制作用。文中以上述三个盆地的油气藏为例,论述了同生断层的定量研究方法及其在相关油气藏形成过程中的地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常用的油气成藏时期大致可分为三类五种:一类是根据油气成藏要素分析法,包括圈9闭形成期和烃源岩排烃期;第二类是利用储层成岩矿物分析法,自生伊利石K-Ar测年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第三类是油气藏饱和压力分析法。单一方法有各自的基本原理和优点,同时又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通过冷湖五号构造油气成藏时期分析表明,将各种方法综合应用,并将研究结果纳入到油气成藏事件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去伪存真,能够获得较为可信的油气成藏时期。  相似文献   

14.
15.
Taranaki盆地是新西兰目前已发现商业性油气藏的唯一一个盆地。烃主要来自上白恶统和古新统-始新统的煤层。盆地大部分地区平均地温梯度一般为29℃/km,在不同地区地温梯度变化范围在22-23℃/km之间。地热及成烃吸是根据盆地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并模拟得出的。  相似文献   

16.
台北西部隐蔽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勘探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明生 《吐哈油气》2004,9(2):101-10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中浅层隐蔽油气藏勘探尚处于初期阶段,已发现地层型、岩性型和构造一岩性复合型3类隐蔽油气藏,但其数量和储量所占比重小,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较大;台北凹陷西部中浅层可识别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十个三级层序,SQ9(J2q)、SQ8(J2s^2)基准面上升旋回是隐蔽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序,发育七泉湖辫状河三角洲和苏巴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其沉积砂体受区域斜坡和坡折带构造背景的控制,岩性圈闭成生模式主要有四种:①斜坡带三角洲前缘上超型;②坡折带三角洲前缘顶超型;③前缘砂体后期掀斜型;④坡折带湖底扇一斜坡扇型。其中前三者为隐蔽圈闭的主要成生类型,胜北次凹周缘的火焰山北坡葡萄沟段、葡北东斜坡、火北鼻隆、苏巴什鼻隆和连木沁鼻隆区是近期勘探隐蔽油气藏的主攻区带,并已取得勘探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断层封闭性与油气藏形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焉耆分地是新疆地区一个侏罗系含油气盆地。与断层有关的圈闭已成为焉耆盆地未来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运用断层涂抹系数,结合断层活动历史研究了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几条重要断层的封闭性,并分析了它们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作用,为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和断层圈闭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运动在新疆中、新生代盆地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分析了中国新疆维吾 自治区境内沉积盖层中的不整合及不同时代形变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并评价了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对新疆现今构造的影响。指出,塔里木盆地(地台)在晚第三纪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就成为新疆主要的油气生成区。塔里木盆地仅受到了谐振运动的影响,这种谐振运动与四周活动区的构造活动有关(使塔里木克拉通盖层的同沉积构造及岩相带复杂化),但这种谐振运动在靠近褶带的范围内也未能形成褶皱山。只是新生代晚期的形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陆相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复式油气聚集区油气藏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国陆相断陷—坳陷盆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基础;从储油圈闭的成因出发,结合油气藏形态,把陆相盆地的油气藏划分为构造油气藏、地层岩性油气藏和特殊类型油气藏3大类8亚类20种类型。 断陷盆地中的油气田,往往在同一构造背景上由几十个至几百个独立的油气藏在不同层位迭加组合而成。这些油气藏的个体形态大小不同,成因各异,具有多油气藏类型,多储集类型,多压力系统和流体性质,分隔性强,差异性大,常成区(带)分布,称之为复式油气聚集区(带)。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围绕生油凹陷呈环形展布,自外至内分为边缘凸起油气聚集区(带)、斜坡油气聚集区(带)、凹中背斜型油气聚集区(带),凹内地层岩性油气聚集区(带)。这些不同类型的油气聚集区(带)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和油气藏序列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