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离子束溅射法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单晶衬底上生长了RE0.5Sr0.5CoO3-δ(RE=La,Pr,Nd)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了RE0.5Sr0.5CoO3-δ(RESCO)薄膜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结果表明:RE0.5Sr0.5CoO3-δ系列薄膜沿〈110〉方向择优生长;La0.5Sr0.5CoO3-δ(LSCO)薄膜在550℃热处理后呈现Ostwald生长,具有分散的岛状结构,在热处理温度达到750℃时岛状结构发生靠拢,同时晶粒度增大;Pr0.5Sr0.5CoO3-δ(PSCO)薄膜在750℃热处理后具有长程有序结构,呈现枝晶生长。  相似文献   

2.
以La2O3、Cr(NO3)3·9H2O、Sr(NO3)2、Mn(NO3)2和柠檬酸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La0.75Sr0.25Cr0.5Mn0.5O3粉体。使用DTA、XRD、SEM、FT-IR等对粉体及中间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此法制备的前驱体,经700℃焙烧2h即可制得粒度均匀的晶体,其平均粒径为4.87nm。以制得的粉体为气敏材料制备了管状NO2气体传感器,并测试了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La0.75Sr0.25Cr0.5Mn0.5O3材料对NO2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NO2浓度的升高,传感器电动势信号逐渐增大。在测试温度范围内,电动势与NO2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改变Thermo—Span合金的Al,Cr含量对合金热膨胀系数、力学性能和650℃氧化性能的影响。当合金中Al含量由0.45%提高到1.5%,Cr含量由5.5%降低到3.0%,合金20~800℃的膨胀系数显著降低,650℃,600MPa的光滑持久性能由354h提高到597h,室温拉伸强度明显增大,650℃,100h氧化速率稍有提高。Al含量增加,γ‘相析出增多。Cr含量较高时,氧化层和基体界面处的Cr浓度较高,提高了抗氧化性。降低Cr含量,提高Al含量,氧化层与基体界面处的Cr富集程度降低,Al的富集程度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虽然有所降低,但幅度不大,仍保持为完全抗氧化级别。  相似文献   

4.
Mg-5Al-0.8Ca-0.2La-xSr合金的显微组织及高温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真空熔化、精炼和无氧化重力铸造工艺,制备了不同Sr含量的Mg-5Al-0.8Ca-0.2La镁合金试样.研究了Sr对该镁合金的显微组织、室温与150~200 ℃温度区间内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合金组织除含α-Mg相外,主要由骨骼状和条状的Al2Ca相、点状的Al11La3颗粒相以及少量的β-Mg17Al12相组成;Sr的加入显著细化了基体合金的显微组织,抑制β-Mg17Al12相的析出,并在晶界上析出Mg-Al-Sr三元耐热相,提高了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随着Sr含量的增加,虽然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呈下降趋势,但合金的高温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0.2)得到明显提高;当Sr含量在0.5%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La0.5Sr0.5MnO3纳米晶体的制备与电磁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sol—gel)自燃烧方法制备了La0.5Sr0.5MnO3纳米晶体。使用FT-IR,DSC—TG,XRD,波导方法对反应、反应产物以及反应产物的电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凝胶中,金属离子与柠檬酸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凝胶在273℃基本完成自燃烧反应。生成的La0.5Sr0.5MnO3纳米晶体为钙钛矿结构,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产物的粒径逐渐增大。电磁性能结果表明,La0.5Sr0.5MnO3在8GHz~12GHz的微波范围内具有明显的介电损耗。随着厚度的增加,混合媒质的反射率逐渐增加,反射率吸收峰随着厚度的增加向低频移动。  相似文献   

6.
TC4合金双辉等离子渗Cr高温氧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层辉光等离子渗Cr对TC4合金650、750、850℃恒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渗Cr后,表面梯度合金层显著提高了TC4合金的高温氧化性能,Ti-Cr互扩散层可有效阻止氧向基体扩散。氧化过程中,Ti、Cr向外扩散形成TiO2/Cr2O3氧化膜,其形态与氧化温度有关。850℃氧化100 h后,渗Cr试样表面形成致密Cr2O3膜,恒温氧化性能优于NiCrAlY热障涂层。  相似文献   

7.
为阻止Cr的外扩散、改善金属连接体的高温性能,采用高能微弧合金化(HEMAA)工艺,选用Mn-35Cu(原子分数%)合金电极在430SS基体上制备了Cu-Mn尖晶石涂层,然后在750℃空气中原位氧化得到Cu-Mn复合尖晶石涂层。结果表明:Cu-Mn复合尖晶石涂层致密,附着力良好;涂层的主要成分除了Cu-Mn尖晶石氧化物外,还含有一定量的Mn2O3,氧化层中基体元素Cr、Fe含量较低。涂层在800℃时的面比电阻测试结果显示,氧化100h后得到的复合Cu-Mn尖晶石涂层的电阻值为10mΩ·cm2。高能微弧合金化原位氧化后的复合Cu-Mn尖晶石涂层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金属连接体涂层。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相法和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制备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a0.7Sr0.3Cu1-xFexO3-δ阴极材料,利用直流四探针和交流阻抗技术测试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Fe后材料的电导率有所降低,但在高温下仍然具有较高的电导率(〉100 S·cm^-1)。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制备的试样比固相法合成的具有更高的电导率(在800℃时,EDTA-柠檬酸联合络合法制备的试样电导率为255 S·cm^-1,而固相法的为156S·cm^-1。)700℃时的复阻抗测试结果表明Fe的加入降低了La0.7Sr0.3CuO3-δ的极化电阻,其中La0.7Sr0.3Cu0.4Fe0.6O3-δ的极化电阻最小,为2.51Ω·cm^2。  相似文献   

9.
纳米晶La0.8Sr0.2FeO3气敏元器件的制备与乙醇敏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晶La0.8Sr0.2FeO3。X射线衍射表明:该样品为正交晶系钙钛矿结构,其平均粒径约为31nm。将La0.8Sr0.2FeO3纳米晶粉体与聚乙烯醇PVA混合固化,然后在400℃下分别退火20min和120min。固化退火120min的元器件电阻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元器件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而固化退火20min的元器件电阻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该元器件具有n型半导体特点。固化退火120min的La0.8Sr0.2FeO3元器件的气敏灵敏度S=Rg/Ra在80℃下高达100,低工作温度、高灵敏度特性对应用有益。发现La0.8Sr0.2FeO3元器件的电阻R和乙醇浓度C只在较低温区符合指数关系(R≈KC^α)。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方法制备了厚度为0.5mm的Ni-20Cr-0.6Al合金薄板,晶粒尺寸小于100nm。研究了Ni-20Cr-0.6Al合金在1000℃空气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氧化100h后在合金表面只生成了连续致密的α-Al2O3氧化膜。纳米化使得在Cr含量为20%时,要生成连续的Al2O3膜所需的最小铝含量大幅度下降。纳米晶Ni-20Cr-0.6Al合金1000℃氧化时的动力学曲线符合四次方规律,其氧化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晶粒的Ni-20Cr-0.6Al合金。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悬浮熔炼技术,合成了Zr0.5La0.5Ni1.5Fe0.5储氢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X)分析了热处理前后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Zr0.5La0.5Ni1.5Fe0.5热处理前主要由Zr Ni2、La Ni和少量Zr7Ni10相组成,而热处理后主要由Zr Ni2相和La Ni相组成。在凝固过程中首先从熔液中析出熔点最高Zr7Ni10相,然后析出熔点较高的C15型Laves相Zr Ni2,最后析出熔点较低的La Ni相,由于凝固速度较快,导致成分分配不均匀。热处理后,Zr Ni2相中的La元素减少,La Ni相中La和Ni的含量略有增加,Zr Ni2相晶间的杂相Zr7Ni10消失,合金成分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3.
对挤压制备的Mg-0.5%Zn-0.5%Zr-RE合金进行T5、T6热处理后,进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6处理的合金屈服强度稍低于T5,抗拉强度达到313 MPa, 高于T5处理的289.5 MPa。金相显微组织观察表明,合金经T5处理仍保留着挤压状态的组织特征;TEM结果表明,合金在T6时的强化主要与2种过渡相β″和β′脱溶并与位错的相互作用有关,520 ℃,2 h固溶+200 ℃时效时,Mg-0.5%Zn-0.5%Zr-2.2%Nd-4.0%Y合金的脱溶序列为:SSSS→β″→β′→β  相似文献   

14.
15.
用分析纯Ba(OH)2·8H2O和Sr(OH)2·8H2O配制电解液(浓度各为0.2 mol/L),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工业纯钛板(99.5%)表面原位生成BaxSr(1-x)TiO3铁电薄膜.对不同电流密度、电流频率和反应时间条件下获得的薄膜进行表征,研究了各因素对薄膜物相构成、表面形貌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薄膜均主要由四方相Ba0.5Sr0.5TiO3构成;电流密度为20 A/dm2、电流频率为100 Hz、反应时间为10 min时,所得薄膜最平整、致密、表面粗糙度值最小,且微弧氧化孔洞分布最均匀,测得该薄膜在1 kHz条件下的介电常数为411.3.  相似文献   

16.
Point contact Andreev reflection measurements of Co2MnSn1?xGax alloys showed that the spin polarization of L21 ordered quaternary Co2MnSn0.5Ga0.5 compound increased to 0.72 compared to 0.6 for Co2MnSn and Co2MnGa ternary alloys. The L21 Co2MnSn0.5Ga0.5 phase was found to be a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n which the L21 structure was stable up to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The increase in spin polariza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e high degree of L21 order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the spin-up density of states near the Fermi level.  相似文献   

17.
在变形温度为300~450 oC、应变速率为0.01~1 s-1的条件下进行热压缩试验,对Mg-5Y-0.5Ce-0.5Zr镁合金的热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该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应变速率下,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增高而降低;在同一变形温度下,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减小而减小。该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的本构方程可采用双曲正弦形式构建,热变形激活能Q为253 kJ/mol。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具有α-Na Fe O2结构的复杂钴氧化物原子排列规律,采用固相反应合成了Li0.5Na0.5Co O2多晶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等检测手段对其形貌、晶体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一般处理状态下,Li0.5Na0.5Co O2为片状,其晶体结构与层状Li Co O2相似,但在某些处理状态下通过TEM观察到沿[0001]带轴衍射花样中出现菱面体晶系中应该消光{10 1 0}的晶面族。这说明Li0.5Na0.5Co O2的晶体结构已经由菱面体结构转变成六方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由于Na,K在高温下容易挥发,因而采用普通陶瓷烧结工艺难以得到致密的碱金属铌酸盐系陶瓷,只能通过热压烧结制备高密度的铌酸钾钠(NaNbO3-KNbO3)系无铅压电陶瓷.本研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Plasma Sintering,SPS)技术,通过配料、研磨混料、焙烧、SPS烧结、退火工艺后,制备出白色略带黄色的Na0.5K0.5NbO3压电陶瓷试样.在烧结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碱挥发,试样密度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大,860℃以上温度烧结时,试样的密度达到4.22g/cm3(为理论密度的92%).采用分步极化方法对试样进行极化,即先在高温下用低电压极化,再在低温下用高电压极化,极化后样品的压电常数d33为37pC/N~49pC/N.  相似文献   

20.
Ti50-0.5xNi50-0.5xCux合金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金伟  曹名洲  杨锐 《金属学报》2006,42(11):1177-1181
通过对Ti50-0.5xNi50-0.5xCux(x=2,5,10,15)合金微观组织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了Cu含量对合金组织的影响规律.当x=2时,合金组织主要是NiTi(B21相,没有CuNiTi相形成;当x=5时,合金组织中开始出现少量的CuNiTi相;当x≥10时,合金组织中有呈网状分布的大尺寸的CuNiTi相.热处理会影响合金的微观组织.当x≥5时,经适当热处理后合金的NiTi相上有大量弥散分布的CuNiTi相析出.CuNiTi相析出促使合金的相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