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浓度进水UCT工艺的脱氮除磷调试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某污水处理厂采用UCT工艺处理低浓度进水,通过采取增加进水量、投加除磷药剂、补充碳源等措施,成功解决了低浓度污水的脱氮除磷难题.  相似文献   

2.
分段进水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系统阐述了分段进水的生物除磷脱氮新工艺的发展情况、工艺特性和应用前景,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并对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传统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高氨氮浓度生活污水,考察了在低COD/TN值(平均为3.8)条件下曝气量和协同化学除磷对系统去除COD、氨氮、TN和TP的影响.在0.7、0.5和0.3 m3/h三种曝气量条件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7%、90.72%和91.27%;在曝气量为0.5 m3/h的条件下,通过对各好氧区DO浓度的优化分配,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并且由于发生了好氧反硝化,对TN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工况;在碳源成为脱氮除磷限制因素的条件下,平均除磷率分别为31.76%、32.84%和44.49%,通过同步投加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的复配药剂,出水TP浓度基本达到了0.5 mg/L.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分段进水A~2/O工艺参数对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提高工艺脱氮除磷能力的效率,为后续研究氮、磷污染物在分段进水A~2/O工艺中降解效率提供数据支撑。通过STOAT软件模拟分段进水A~2/O工艺,分别模拟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对该工艺脱氮除磷能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这两种因素均对脱氮能力有着明显的影响,除磷能力仅与污泥回流比有着显著关系,混合液回流比100%、污泥回流比80%为分段进水A~2/O工艺的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低碳源生活污水(COD/TN5,COD180 mg/L)的脱氮尤其是除磷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控制污泥外循环侧流除磷、分段进水、好氧/缺氧交替运行的SBR工艺的曝气量,实现了碳源的合理分配,获得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控制曝气量为3.57 m3/(h.m3),在进水COD、氨氮、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121、29、31.4、4.6 mg/L的条件下,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86%、98.6%、61.7%、93.6%。研究还发现,通过污泥外循环强化厌氧释磷可破坏聚磷菌的贮磷平衡,1次/d的污泥外循环侧流除磷不但保障了系统的除磷效果,还简化了侧流除磷工艺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6.
SBR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概述了SBR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亚硝化脱氮现象,讨论了影响SBR除磷的碳源,聚磷菌与非聚磷菌竞争,pH值,好氧曝气,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并对SBR工艺中脱氮与去除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可以同时脱氮除磷的一种SBR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两种脱氮除磷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郑州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对比分析了倒置A2/O工艺与UCT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倒置A2/O工艺与UCT工艺对污水中COD、BOD5、SS、NH3-N的去除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两种工艺对这些指标的去除率都较高,月平均去除率都能达到90%以上,但两种工艺对TP和TN的去除效果略有差异,倒置A2/O工艺对TP和TN的去除率高于UCT工艺主要是受进水碳源和混合液回流等条件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对水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对污水处理厂出水氮、磷指标要求的提高,导致部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脱氮除磷改造。结合郑州市五龙口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造,对改造前后的出水水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出水水质除了NH3-N浓度变化不大外,其余指标都明显降低,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9.
采用A/O(A。/0)理论设计的试验装置,在缺氧与好氧容积比Vd/V0分别为3/7、1/1、6/4条件下,进行分点进水试验。  相似文献   

10.
采用A/O(A。/0)理论设计的试验装置,在缺氧与好氧容积比Vd/V0分别为3/7、1/1、6/4条件下,进行分点进水试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碳氮比约为7、污泥回流比为60%的情况下,进水流量分配比(λ)对系统硝化效果、反硝化效果以及去除TN的影响。结果表明,当λ为0.2∶0.3∶0.3∶0.2时,系统的硝化容量能够满足去除进水中氨氮的要求,硝化效果最好。反硝化效果受λ的影响较大,当λ为0.2∶0.3∶0.3∶0.2时,进水中的碳源能够满足前段产生的硝态氮(NOx^--N)进行反硝化的需求,反硝化效果较好。对TN的去除率受硝化和反硝化的综合影响,当λ为0.4∶0.3∶0.2∶0.1及0.1∶0.2∶0.3∶0.4时硝化不完全,对TN的去除率较低;当λ为0.1∶0.4∶0.4∶0.1时中间两段的硝化容量不足,最后一段缺乏足够的碳源,导致出水NH4^+-N和NOx^--N浓度都很高,对TN的去除效果最差;当λ为0.2∶0.3∶0.3∶0.2时,充分利用了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容量,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强化生物脱氮分步进水型序批式反应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分步进水型序批式反应器(SFSBR)工艺的运行方式、工艺特点、关键参数和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工艺的应用前景。与传统SBR工艺相比,SFSBR反应阶段包含多个缺氧/厌氧-好氧子循环,并在各缺氧阶段始端进水,使进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细菌碳源转化前一好氧阶段产生的硝态氮,提高了反硝化碳源补给率,强化了整个系统的生物脱氮能力。SFSBR工艺不仅适用于新建污水处理厂,而且适用于传统SBR工艺的改造和功能扩展,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应用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拟的多段A/O工艺除磷能力强化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段A/O工艺在处理高氮低碳污水时,对TP的去除率较低,优化系统的污泥回流比和污泥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除磷效果,但不能使出水TP浓度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对传统多段A/O工艺进行改良,即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设置独立的厌氧区,使聚磷菌优先利用碳源并充分释磷,厌氧区出水再分配到各缺氧区,并用ASM2d数学模型对该优化措施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改良多段A/O工艺具有良好的除磷能力,在进水碳氮比较低的情况下出水TP浓度达到了一级B标准,这为多段A/O工艺的设计与升级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改良A/O四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低碳氮比市政废水。在进水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75%条件下,通过调整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研究HRT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以及确保出水污染物达标的最短HRT与运行策略。结果表明:HRT从8.7 h降低至6 h,对COD、TP的去除基本无影响,但出水氨氮、TN浓度随之升高,并且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以及好氧段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效果随之降低。当HRT为6 h时,通过控制好氧段DO为1.0~1.5 mg·L -1联合在好氧段投加悬浮填料的策略,出水COD、氨氮、TN、TP浓度分别为25.92、1.98、14.5和0.47 mg·L -1;悬浮填料的投加可以优化出水氨氮和好氧段SND效果,且SND比例达到22%,但对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改良A~2/O分段进水工艺用于污水厂升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A2/O工艺处理市政污水时出水水质很难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青岛城阳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A2/O分段进水工艺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分段进水的形式强化系统对原水中碳源的利用,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运行结果表明,经改良后生物池对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能够稳定维持在86.25%、95%和66%以上,最终出水平均值分别为38、1.57和13.56 mg/L,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对TP的去除率在81.40%以上,在深度处理时投加少量氯化铁进一步对磷进行去除,出水值也达到了一级A标准。经改良后,生物池出水水质在达到一级A标准的基础上每天可节省电耗约672 kW·h。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小区生活污水,考察了在低DO条件下,不同曝气方式对硝化率及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气量为0.27m^3/h、MLSS平均为2700mg/L左右、好氧区的DO为0.26~2.5mg/L的条件下,当进水氨氮为44~55mg/L时,对氨氮的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对COD的去除率〉90%;当控制好氧区第1、2格室的DO分别为0.5~0.7和1.0~1.2mg/L时,系统的硝化率维持在90%以上,出水中的氨氮〈2mg/L;在恒定曝气量下,向进水中投加有机碳源,当水质改变较快时,容易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但通过恒DO曝气控制,可使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分点进水脱氮除磷新工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非线性生物反应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促进聚磷菌、硝化菌等弱势菌群繁殖的生态优势硝化反硝化(Ecological Superior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ECOSUNIDE)活性污泥新工艺,并在4座污水处理厂应用。结果表明,在未增加任何池体、动力负荷仍按二级污水处理厂设置的情况下,出水COD〈50mg/L、BOD5〈10mg/L、氨氮〈3mg/L,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其他指标也均达到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8.
基于Stella 9.0.1软件建立分段进水A/O工艺的ASM3水处理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简化,引入反映污泥中异养菌和自养菌活性的参数PXH和PXA。在HRT=10 h、VA/VO=2/6、R=75%及三级进水分配比N1∶N2∶N3=3∶4∶3的工艺状态下,由实测数据得出PXH和PXA的校正值分别为0.8 gCOD/gMLSS和0.05 gCOD/gMLSS。通过校正后的模型讨论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出水COD、NH4+-N及NO3--N的影响。结果表明:HRT是影响出水COD浓度的最主要因素;增大污泥回流比R及缺、好氧池的容积比VA/VO都会减小出水NO3--N浓度;为保证出水的NH4+-N浓度较低,除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和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外,第三段的进水分配比也不宜过大。综合考虑,较优的工艺参数值为HRT=14 h、R=50%、VA/VO=2/6及N1∶N2∶N3=1∶2∶1。将该参数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最终使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从77.6%提高到了94.1%,对TP的去除率也从30.2%提高到81.2%,实现了同步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