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转换后的岩心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反映了油藏条件下油柱高度与地层原始含烃饱和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毛细管压力曲线可以得到原始地层含油饱和度。引入拟毛细管压力曲线重构技术,实现了无取心井段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求取,结合水淹后测井资料计算的剩余油饱和度,进行水淹层水淹级别评价。通过渤海中—高孔渗密闭取心井和调整井中的应用,证实该方法处理过程简单、方便,处理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该方法评价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未使用电阻率,因此对于低电阻率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评价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A油田的中低孔渗储层,由于受不同成岩作用的影响,孔隙结构复杂,且储层段存在不同流体时的电性关系复杂,基于电法测井的解释图版难于识别储层含油性,测井储层参数的计算精度也偏低。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综合物性指数C分类选取毛管压力曲线的进汞压力初始点,分类构造相应每一个进汞饱和度下的进汞压力与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对应函数关系,再逐点构造新的毛管压力曲线。通过与实测毛管压力曲线对比可知,该方法所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可较好地适用于中低孔渗储层。采用该方法计算的含水饱和度与核磁共振计算的束缚水饱和度综合,建立了储层流体的识别图版,在苏北盆地A油田的中低孔渗砂泥岩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唐衔  侯加根  许凡  邓强  阴国锋 《吐哈油气》2008,13(4):366-369
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是评价该储层流体性质及含油性的重要指标。是计算油田储量、编制开发方案等的重要参数之一。该研究详细探讨了利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J函数法),并针对该方法目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其理论基础上,结合克拉玛依油田五三中区克下组油藏实例,提出一种利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注入水与原生地层水矿化度的差异导致储层地层水电阻率发生变化,准确计算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对正确评价剩余油饱和度、划分水淹级别至关重要。通过不同体积、不同矿化度溶液混合实验分析了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混合液地层水离子导电模型,结合饱和度模型,利用最优化算法,通过约束迭代反演得到混合液地层水电阻率以及剩余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该方法应用于渤海SZ油田综合调整阶段水淹层定量评价中,经密闭取心、生产动态验证,计算结果可信,对渤海油田大井距复杂水淹层定量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评价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毛管压力曲线是用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和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砂岩渗透率逐点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各种不同类型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利用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实现对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连续评价,与测井解释的含油饱和度相比,计算结果的绝对误差为1.46%,相对误差2.5%。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海A油田新近系低阻油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毛管压力资料并由J函数计算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利用本文方法,成功地解决了A油田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计算的难题,也为今后其它类似油田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定量解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准确求取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一直是测井解释工作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缺乏密闭取 心等直接确定岩心含水饱和度资料的情况下)。 根据毛管压力曲线、物性分析数据及 RFT 测试等资料, 并以中东某油田为例,探讨了利用毛管压力曲线计算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原始含水饱和度的方法( J 函数 法)。 利用此方法计算出的原始含水饱和度与相渗实验分析结果及试油结果均吻合较好。 此次研究为缺 乏岩心含水饱和度资料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储层含水饱和度的求取提供了一种合理、可靠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毛管压力曲线直接反映地层的孔隙结构、含油饱和度等。文章探讨利用压汞法测定的毛管压力曲线对储层结构特征进行评价、利用平均毛管压力曲线求地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等方法,该方法在测井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管压力曲线是用来评价储层孔隙结构和储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毛管压力曲线形态特征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砂岩渗透率逐点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各种不同类型岩石的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利用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实现对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连续评价,与测井解释的含油饱和度相比,计算结果的绝对误差为1.46%,相对误差2.5%。  相似文献   

10.
火山岩地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火山岩地层的喷发类型不同、喷发期次多及岩石的结晶程度的差异,导致火山岩地层岩性成分复杂多样,从而进一步导致火山岩岩石物理特性多变,火山岩地层岩石的成分、骨架参数难于确定以及火山岩地层导电机理复杂等.因此,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准确、可靠的岩石物理模型进行岩性识别和矿物含量计算是非常困难的.基于徐家围子气藏描述成果,提出了火山岩地层测井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即:应用元素俘获谱测井(ECS)数据进行岩石成分的分类并得到地层岩石骨架参数;密度测井与核磁共振测井(CMR-PLUS)相结合,并利用ECS得到的岩石骨架参数进行孔隙度计算;将核磁共振T2分布谱转换成毛管压力曲线;在已知自由水界面的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流体饱和度.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viscosity of waxy crude oil and oils with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from Bohai Sea oilfield with different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shear rate was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scosity and temperature or pressure fit well to the exponential law. The wax appearance temperature (WAT) at high pressure was also studied. The WAT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pressure, and the slope was about 0.1°C/MPa. The maximum deviation of the WAT with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was 0.5°C when the pressure changed from 0.1 to 12 MPa and this demonstrates that water content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WAT of Bohai Sea crude oil.  相似文献   

12.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富烃凹陷,但其深洼带浅层一不生烃、二无油源断层、三无汇烃构造,是传统地质认识中的“勘探禁区”。近年来,随着对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认识的深入,尤其是油气运移“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为深洼带新近系找油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此认识指导下开展了莱州湾凹陷深洼带石油地质条件再分析与成藏规律攻关研究。创新提出了基于陡坡砂体型汇聚脊控制的浅层规模性岩性砂体“迂回式”成藏模式,为寻找深洼带浅层有利勘探目标指明了方向;形成了砂体整体解剖技术,实现了浅层多期大型连片复合型砂体的精细刻画,为新近系规模性油气成藏寻找到有效储集空间。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深洼带新近系成功发现并高效评价了垦利10-2亿吨级岩性油田,不仅在渤海深洼带发现了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更为类似盆地的凹陷区浅层勘探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基于渤海已开发的边际油田,对上游各专业界面数据进行梳理和总结,考虑油藏类型、钻探深度、依托距离等因素,形成关键数据指标,建立快速经济评价体系和计算模型,得出多因素变动下油田经济效益和储量开发界限。以渤中某边际油田为例,与常规评价值相比,计算模型的各项关键参数平均差异率低于10%,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可满足勘探目标评价、储量目标评价和前期研究的快速评价等阶段的需求,为渤海边际油田开发快速决策提供定量化的经济性支撑。  相似文献   

14.
多属性神经网络地震反演在NB油田水平井钻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B油田位于渤海海域,为新近系河流相稠油油田,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砂体厚度薄、连通性较差,油水关系复杂,开发设计部署了大量水平井。选择神经网络反演方法,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的非线性关系,进而根据其关系反演得到储层参数数据体,利用该数据体沿层切片提取储层预测信息,研究储层发育规律,指导该油田水平井的部署和钻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钻探风险。用神经网络地震反演方法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指导水平井钻探,在渤海海域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5.
对储层保护技术在渤海SZ36 1和QHD32 6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SZ36 1和QHD32 6油田油层埋藏浅、压力较低 ,原油为稠油 ,储层孔隙度高、渗透率高、胶结疏松、成岩性差。因此 ,钻井和开发过程中 ,各种工作液极易侵入储层 ,从而造成对储层的伤害 ,为此开展了储层保护技术及与其配套的钻井措施研究。在大量室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屏蔽暂堵技术方案 ,将屏蔽暂堵储层保护技术与目前渤海的优快钻井技术密切地结合起来 ;通过试验井证实了储层保护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然后在SZ36 1、QHD32 6油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 ,屏蔽暂堵技术是目前对渤海高渗、低压、稠油油田实施储层保护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该项技术在SZ36 1、QHD32 6油田的成功应用 ,为渤海同类油田今后的有效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测井物性曲线重构毛细管压力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研究盖层封闭能力和储层的岩石孔隙结构,提出一种利用常规测井曲线获得毛细管压力曲线的方法。介绍了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双曲线特征,指出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形态由完全连通的孔隙体积、门槛压力和孔喉几何因子确定。分析了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结合现有常规测井物性资料,对重构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门槛压力与孔渗比值存在很好的拟合关系,通过建立二者之间的回归关系式可直接求取门槛压力。利用渤海地区压汞资料和常规测井曲线拟合出了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实际资料验证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油田勘探开发以及科研需要。  相似文献   

17.
渤中25-1油田沙河街组油藏属于中深层高温高压油藏,制约了常规尾管固井技术的应用。对生产尾管固井技术进行了优化,解决了中深丛式井生产尾管固井作业安全、质量与时效之间的矛盾,实现了非钻机时间候凝和电测固井质量,显著提高了钻井作业时效。该项技术成果对于渤海中深层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注入压力上升是聚合物驱水井最重要的变化,因此需要重点分析压力动态,治理高压井和低压井,保证注入压力合理上升。文中根据渤海A油田聚合物驱注入井井口压力的变化数据得到了其曲线变化图,并对这些注聚井注入压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归类分析,提出了注入压力不同情况下必须采取的对应策略,总结了一些高压井、低压井出现异常压力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最后以某个注聚区为例介绍了治理低压井的方法和措施效果。综合分析渤海A油田10口注聚井的压力变化情况,可将其分为缓慢上升、快速上升、先升后降再升、逐步下降后再缓慢上升等4种类型。当井无法完成配注量时,应及时提高注聚系统压力或降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发现注聚后压力下降时,应及时提高聚合物的质量浓度或配注量,采取有效的调剖措施,或使用更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薛永安  王德英  王飞龙  汤国民 《石油学报》2021,42(12):1581-1591
随着"湖盆成气"和"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渤海海域深层潜山和中—浅层成为"十三五"(2016—2020年)规划以来渤海油田取得勘探突破的主要领域,获得多个亿吨级油气田。结合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实践,明确了该盆地凝析油气和轻质油藏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渤海湾盆地凝析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在于在生油岩到储油层之上覆盖区域性超压厚层泥岩盖层。在渤中凹陷和辽东湾坳陷北部,盖层的压力系数超过1.4,其下部低位潜山是凝析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渤海海域中—浅层中—轻质油的成藏则受控于深层"汇聚脊",深层大型"汇聚脊"是油气的优势运聚方向。渤中凹陷、辽中凹陷、黄河口凹陷以及歧口凹陷的凝析油、轻质油资源潜力大,其斜坡带、凹陷区及低凸起发育多种大型"汇聚脊",而"汇聚脊"之上的中—浅层圈闭,特别是隐蔽型岩性圈闭是中—轻质优质高产油藏的重要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20.
渤海D油田WHPA平台大位移水平井钻修机钻井作业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钻修机在渤海D油田WHPA平台完成了3口大位移水平井作业,这是渤海钻井史上的一次新的技术突破。文中主要分析了渤海D油田WHPA平台钻修机设备能力不足及大位移水平井摩阻高、井眼清洁难、井眼轨迹控制难、下套管固井难等施工难点,总结了钻井作业中所采取的使用设备优化、井眼轨迹控制、井眼清洁、钻井液优选、固井方式选择等技术措施。本文成果可为今后其他油田应用钻修机进行大位移水平井施工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