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福建省各地市从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规划了内陆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或环海湾区域的建设规划,这些规划将极大地改变局地环境,对生态系统完整性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生态系统完整性定义出发,综合考虑水陆两大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性质,提出按照福建省山海省的特点分类创建典型规划区生态系统完整性测量与评价作指标体系的思路,并形成综合指数对规划区实施规划前后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有价值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及其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持续能力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论文最后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与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丰富了规划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理论,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 环境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环境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不断地进行着能量转换与物质的循环,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这一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任一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外界变化的能力,在外界变化很小时,生态系统能自动恢复动态平衡关系。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使环境  相似文献   

3.
王燕 《中国化工贸易》2013,(6):348-348,244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河流生态系统在人类生活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农业发展,以及乡镇人口的剧增,生活生产行为造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因此有必要进行河流的生态修复。针对顾洞河河口湿地的治理介绍了顾洞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顾洞河河口湿地的生态恢复,提出了顾洞河河口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谢佩茹 《河南化工》2010,27(4):34-35
进入20世纪以来的100多年时间里,在地下水的长期开发过程中,人类只重视地下水的资源供给功能,忽视了其生态环境价值,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下水的循环条件,引发了地下水超采、生态系统灾变、地质环境失稳等严重的问题。地下水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急剧恶化趋势,使其失去健康状态下的资源供给、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维护地质环境稳定等功能,最终危及生态系统健康。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讨地下水环境健康理论体系,对于促进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赖以自然环境而生存,需不断地从空气中摄取氧气、水分和食物,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据统计:一个成年人每天约从环境中吸入15~20公斤空气,喝进2.5公斤水,吃进1.5公斤食物。人类和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平衡,生命就是依靠这种生态系统平衡,即生物群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来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用水挤占自然生态系统用水,水生态系统日益恶化。水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资源,是支撑整个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础,为人类提供诸多生态系统服务。本文从水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对象、载体、实现途径和最终的效应4个方面界定了水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参考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的划分原理,根据水的生态系统服务效应的表现形式,本文将水的生态系统服务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美学服务等3大类16项服务。同时,基于水的各类生态服务的特点,分析了水的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与分类。最后指出现有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中的优缺点,并筛选出各类生态服务适宜的评价方法,以期丰富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  相似文献   

7.
孔桂林 《川化》2005,(2):44-46
20世纪,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兴起,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环境代价。进入21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人们开始深思: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文明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如果说过去的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破坏的只是局部的生态系统,最终导致一个区域性的文明衰败,那么,现在的工业文明破坏的则是整个生态系统。虽然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前提的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音,但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开辟通向天堂的路,也可打开地域之门。  相似文献   

8.
罗霞  张建君 《浙江化工》2005,36(12):29-32
1 京都议定书概述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工业活动和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地球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导致全球性的温度升高,对人类社会的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产生了长远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物降解     
《江苏氯碱》2009,(4):39-39
大气污染(air pollution;atmospheric pollution)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塑料包装和塑料产品严重威胁着生命赖以生存的许多生态系统,这可能使人类陷入最大的人为环境灾难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降解塑料的真菌,从而有望帮助人类消除这个威胁。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的一个学生科研小组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一种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这是  相似文献   

11.
《塑料制造》2012,(9):47
人类对塑料包装和产品的强烈爱好,严重威胁着生命赖以生存的许多生态系统,这可能使人类陷入最大的人为环境灾难中。但研究人员透露,他们发现一种可以降解塑料的真菌,从而有望帮助人类消除这个威胁。这种普遍存在的合成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石油化工产品。由于它的化学键相当复杂,使它对自然降解过程产生抵抗力,所以导致它的降解速度十分缓慢。专家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10亿吨塑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干扰往往会较大程度改变了河流水文特性和生态环境,导致诸多生态问题.本文以永定河为例,在已界定的廊道范围基础上,实施五大关键技术,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适度良性干扰,引导河流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赣 《化学试剂》2020,42(2):224-224
生态区域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史有直接关系。在生产力增长有限,人口基数不多情况下,生态世界影响力还处于被动和迁就阶段,而生态区域经济发展,其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运用生态区域经济学原理,强化经济、生态系统功能,在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强 《清洗世界》2022,38(2):106-108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多重影响导致人类普遍栖息地的丧失,随之而来的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减少.海洋是生物圈中最大的生物群落,它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退化环境.本文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出发,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收集、分类和分析,并分析了海洋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相关工作.对海洋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为...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人类诞生之前的自然世界,是一种完美的循环经济,没有任何废弃物、垃圾或者过多的二氧化碳。其实,垃圾或者废弃物,都是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东西或名词。在没有人类的生态系统中,一切都可以反复使用,或者重新被利用。当然地球也会有一些因应大自然改变所造成的波动,但是地球可以修复自己。  相似文献   

16.
正正如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开发资源,破坏资源,将会使地球走向毁灭。"这不是危言耸听。显然,解决人类经济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态系统中有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需要依靠循环经济。如今,进入21世纪已16  相似文献   

17.
水污染是21世纪全球性的挑战之一,工业化、气候变化和城市地区的扩张产生了各种水污染物,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如何改善水质,减少水中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总结了重金属释放的来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可用于去除重金属的材料和技术,并重点讨论了重金属去除中常规处理方法和非常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然而,SDBS会对水体造成重大污染,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系统,从而影响人类健康。介绍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性能特点,综述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方法,通过降解方法的分析与对比,为后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降解研究提供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设计伦理学的研究角度,以当代日用陶瓷本身的发展特征为基本点,阐述设计伦理学如何引导日用陶瓷产品设计实践从服务于人类使用的功利境界,服务于人类情感的审美境界,最终到达服务于整个生态系统的伦理境界。并提出新一代的设计师应树立正确的设计伦理观念,在创物的同时,创造出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环境污染及其后果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