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藏早期评价阶段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随机建模是目前储层建模技术的突出发展动向之一。本文简介随机建模技术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储层的随机性质,并将模拟与拟合进行比较,从而说明采用随机技术的必要性;对目前常见的随机建模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了几种常见离散型模型适用的随机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优气候;论述了地质认识及现有确定性建模方法在随机模中的作用,指出油藏早期评价阶段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多种技术联合的基础上,应用随机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2.
对储层建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建模技术主要解决储层表征中诸如建立储层物性非均质模型、储层内部非渗透性隔夹层模型及储层空间连续性模型等问题,为油藏早期评价及制定开发方案服务。储层建模方法有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种。确定性建模所应用的储层预测方法主要有储层沉积学方法和克里格方法;随机模型分为离散型模型和连续型模型,随机模拟方法可分为基于目标的方法和基于象元的方法。为此,对上述储层建模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了建立尽量符合地质实际情况的储层模型,提出了3条建模原则: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等时建模原则,相控储层建模原则。  相似文献   

3.
储层地质建模策略及其技术方法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的三维定量地质模型可以反映储层地质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油藏开发提供地质依据。针对西部某油藏实际地质情况,提出地质建模的具体技术思路。在分析层次性建模策略在地质建模中的应用基础上,通过变差函数等数学工具,求取能够反映地质属性变量空间非均质特性和用于控制后期属性参数建模的变程参数;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不同的微相划分和归并方案后的相控建模效果。确定出既能控制和影响砂体发育又能最大程度体现相控建模效果的相划分原则;通过协克里金(Co—kriging)等确定性建模方法和序贯高斯模拟(SGS)等随机建模方法相结合,最终得到该油藏的构造模型、地层格架模型、沉积相模型、储层参数模型;针对不确定性的多个随机建模实现提出地质概念模型对比、统计特征对比、抽稀检验和地质储量概率分布等模型验证方法,证实研究中所采用的地质建模方法和技术思路的准确性以及所建地质模型具有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4.
平湖油气田花港组油藏储层三维模型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单井和地震资料,对花港组储层空间展布、砂体叠置关系进行分析;咀克里格插值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储层顶、底界面及断层的空间展布建立构造模型,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花港组油藏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采用高斯模拟进行储层物性模拟,建立了花港组储层三维随机模型。在建模过程中,运用井资料和地震波阻抗信息相结合的联合建模技术,提高三维模型的精度,为提高后期油井措施调整的预测精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储层地质模型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爱林  郭智  郭建林  闫海军 《石油学报》2021,42(11):1506-1515
储层地质模型是表征地质体规模、储层建筑结构与流体分布特征的综合体,是地质研究的最终成果和数值模拟的基础数据体。回顾并总结了中国储层地质建模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阶段、地质模型的类型划分与主要特点以及中国储层地质建模技术的主要进展。前20年,在引进、吸收国外建模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储层地质模型的基本框架、流程和步骤;建立了扇三角洲、辫状河等储层原型地质知识库,开展了河流相储层分级构型研究,推动了定量地质学的发展;分构造背景和储层类型建立模型,在随机模拟方法和技术上取得突破。近10年来,建模手段日趋丰富,方法不断进步,同时随着开发阶段和开发对象的深刻变革产生了3个方面的重大变化:①非常规储层开发逐渐受到重视,针对非常规储层的地质建模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与广泛应用;②许多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或开发后期,针对老油田的储层表征与建模技术不断深化;③随着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套针对天然气开发需求的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中的不确定性,在建模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地质约束原则,即等时约束建模、成因控制建模、多步建模、应用地质模式选择随机模拟方法、应用目标区多学科信息或原型模型确定统计特征参数、应用确定性信息限定随机模拟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约束条件下的储层随机建模流程。  相似文献   

7.
储层建模涉及到多种技术,任何一项技术的改进都会对模型精度产生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历成岩、构造等作用,使储层变得复杂、非均质,但对于孔隙层、溶洞层由张开裂缝连通的似块状储渗体构架碳酸盐岩储层来说,孔隙层和溶洞层的分布具有规律性和旋回性。该文以四川盆地某气藏为例,提出基于孔隙度旋回作为建模单元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基质地质模型,以达到提高储层模型精度的目的,即寻找孔隙度曲线上的变化规律,划分孔隙度旋回,然后以孔隙度旋回为建模单元,采用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碳酸盐岩储层基质模型,有效地提高储层模型精度。   相似文献   

8.
简要论述了储层随机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体系,其核心是将空间上任一点的储层属性作为随机变量,进行后验条件累积分布函数的计算和输出值的蒙特卡罗模拟实现,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和对模型要求的不同,模拟的方法包括高斯模拟,指示模拟,序贯模拟,布尔模拟,退火模拟等5种类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碎屑岩储层的建模流程,主要分为3个基本过程:(1)建立储层原型模型或储地质知识库;(2)建立储层的随机模型;(3)进行储层的随机模拟,模拟时又采用了岩相模型建立和岩相控制下的储层参数模型建立两个基本步骤,通过一个油田的实例,具体介绍了上述过程和步骤的实现方法,建模的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储层随机建模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以河流-三角洲相砂体沉积为主的储层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随机建模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的方法,即综合各种方法取得的信息,主要依靠沉积学的方法加上地质统计学的方法,对井间参数作出一定精度的细致的预测估值。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寻求比较符合地质规律的地质统计模型和方法,来表征各种沉积储层参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这种已知的规律,对井间未知地区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作出预测估值,并对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  相似文献   

10.
储层建模技术是在油气藏描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技术近几年在各大油田的应用效果表明,其在水平井部署、剩余油挖潜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针对磨溪气田雷-1气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需要,综合利用气藏地震、测井及地质等资料,在对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等时建模原则、相控建模原则,分别利用克里金法、序贯高斯模拟法和相控随机模拟法建立了雷-1气藏磨91井区储层模型。最后,利用容积法对模型可靠性进行了评价及方法优选。  相似文献   

11.
油藏描述中的储层建模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当今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实现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投资风险。储层建模技术在参数估计、储层非均质性描述、储层特征的不确定性描述以及综合利用各种资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各种储层建模的技术和方法,可分为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两大类,其中随机建模技术是储层建模技术突出的发展方向。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在国内的应用,必将对我国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中综合论述了储层地质模型的类型、建模步骤和主要建模方法,探讨了储层建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黑油山油田开发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黑油山油田西区为例,阐述了储层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根据地质、地震、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应用地质统计学随机模拟技术,分析和研究黑油山油田西区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黑油山油田西区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³�����ɳϪ�����������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油气田勘探评价和开发阶段,储层研究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目标,这是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是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体现。油气藏描述的最终结果是油气藏地质模型,其核心是储层的地质模型,广义的储层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储层属性分布模型及流体分布模型,故应用地质、地震、测井、试井等资料建立广义的储层模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油气藏描述。在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气藏的储层随机建模中,对非连续的类型变量(岩性)和连续的随机变量(储层参数),分别采用了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和序贯高斯模拟方法。首先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求得砂体的空间展布,然后将泥岩范围屏蔽掉,只在砂岩范围内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对孔、渗、饱等参数进行模拟。应用Jason软件中的随机建模工具,建立了新场气田沙溪庙气藏储层定量的三维储层参数模型,实现了油气勘探开发深入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储层研究向更高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N油田为海相碳酸盐岩潜山储层,潜山型储层发育广泛、储量规模大,受构造活动、风化淋滤和溶蚀作用等影响,碳酸盐岩潜山溶洞、裂缝、孔隙等储集空间发育。孔洞缝同时发育造成物性尺度差距大,空间连通性与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困难。目前潜山油田地质建模比较流行的方法有随机建模及离散裂缝建模等。此次以南海西部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N油田为例,提出了离散裂缝建模融合地质统计学随机建模的新方法,建立潜山储层多孔介质模型,主要是采取离散裂缝模型随机建立裂缝模型,利用地质统计学概率约束建立孔洞模型。N油田的研究结果,能够有效表征流体颜裂缝突进的特征。该方法有望为海上碳酸盐岩地质建模提供新的切入点或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往三角洲沉积储层地质模型的实现过程多是强调某一种建模方法的使用。文中以渤海某油田为例,综合应用地震及井点信息,探讨了将确定性地质建模与随机地质建模两种方法、相模型与属性模型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三角洲沉积砂体骨架模型及储层属性地质模型的方法。使用确定性建模手段可以刻画出那些基于地震反演资料识别、把握程度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的砂体;应用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可以表征规模小、具随机分布特征的砂体;以砂体单元为对象、井参数为约束、地震反演属性体为趋势,应用随机模拟方法实现的储层属性地质模型,能够更客观地反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程度。合理使用各种储层地质建模技术,可以获得更接近实际的地质模型,从而为油田开发方案编制、调整,开发效果预测,以及油田开发潜力与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机模拟技术,由于能有效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成为油藏描述和储层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有效地推动了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的发展。针对工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建立构造模型、相模型和储层参数三维模型,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通过采用相控参数场方法和同位协同高斯模拟相结合进行储层参数模拟,既充分利用了微相对储层参数的控制作用,降低井间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建模精度,又较好地解决了模拟参数之间一致性问题,体现了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建立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油气藏,已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根据当前应用的技术状况,分别对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实际数据处理与解释、岩溶地震数据解释技术、裂缝储层综合描述等4个问题进行了评述与讨论。在我国西部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响应正演模拟应用的模型有裂隙各向异性模型和随机介质模型,应用的方程有波动方程和粘弹波动方程。实际数据处理与解释包括基于速度各向异性研究的处理与解释方法;基于多波多分量数据的处理解释技术;基于叠前数据弹性参数反演技术;各向异性叠前地震属性提取等四个方面。岩溶地震数据解释技术和裂缝储层综合描述是两项针对性的解释技术,它们均以常规解释技术如构造解释、层序地层学解释等为基础,因此提倡多学科、多信息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建立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储层地质模型。在胡状集油田的油藏描述中,应用随机建模技术中的顺序指示建模方法对胡12断块沙三中油藏7油组的渗透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顺序指示建模方法比常用的插值方法更能反映储层参数的变化,而且能够描述由于资料的缺乏而引起的模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多点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的实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新兴的名为多点地质统计学(MPS)的地质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着重于该技术在石油工业储层建模方面的应用。MPS利用量化的、基于象元的模板,即训练图像,帮助建立地质单元模型。MPS不同于传统的基于变异函数或基于目标的地质统计学方法。MPS的优点在于:用训练图像再现特征时,可以接受确定的和随机的多种类型约束。本文强调了使用训练图像促进储层建模的重要意义、基于象元的MPS建模和基于目标建模的原理和优缺点,以及MPS工作流程中训练图像的效用。除了在储层规模利用MPS建立相模型或物性模型外,该技术也可应用于再现孔隙特征。相信几年后MPS将是一种关键的建模技术,可应用于多种尺度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油田开发初期建模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但其可靠性在钻井少,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却遇到了挑战。鉴于此,提出在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多种数据集成进行建模的策略。并以苏丹FL油田为例,采用随机地震反演-随机建模一体化技术,充分利用地震波阻抗数据体进行约束建立相模型及相控储层参数模型,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