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了增强里氏木霉RutC-30产纤维素酶的方法,添加葡糖糖于培养基中,可促进菌体生长,但不能提高产酶;采用Avicel与麸皮复合碳源,以及使用KH2PO4-K2HPO4缓冲系统控制发酵液pH,在摇瓶发酵条件下,可获得很高活力的纤维素酶,培养6d,酶活可达到CMCase1667~2084nmol·s-1·ml-1,FPA150~200nmol·s-1·ml-1.采用2.5L发酵罐培养,通过控制pH和溶氧,纤维素酶活力为CMCase2223.8nmol·s-1·ml-1,FPA194.5nmol·s-1·ml-1. 相似文献
2.
里氏木霉突变株RM-27是一种高产纤维素酶生产菌。本文对里氏木霉RM-27摇瓶发酵产酶条件及小型自动发酵罐工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通风量0.2-0.6vvm,搅拌转速为250-400rpm、发酵温度29℃及控制发酵液pH在5.0-5.5的条件下,在25L发酵罐上发酵104小时左右,其滤纸酶活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分别为31.8和5160mg葡萄糖/ml,发酵滤液用硫酸铵盐析沉淀得固 相似文献
3.
里氏木霉的纤维素酶产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 7株里氏木霉中筛选出 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Tr G。通过对培养基中含水量 ,C∶N ,初始 pH值 ,葡萄糖、尿素、KH2 PO4 的添加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以及酶解条件进行优化 ,获得纤维素酶生产菌株Tr G的最佳产酶条件为 :稻草粉 35g ,麦麸 15g ,KH2 PO4 0 2 5g ,MgSO4 ·7H2 O 0 0 2 5g ,(NH4 ) 2 SO4 1g ,豆饼粉水解液 7mL ,葡萄糖 0 .5% ,蒸馏水 2 3倍 ,初始 pH值 5 0 ,最适酶解温度为 6 0°C ,于 2 8°C培养 6d ,最大滤纸酶活达 30 8mgG/ g·h ;尿素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葡萄糖,MgSO4.7H2O,MnSO4.H2O。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确定这3种重要因素的最适质量浓度范围。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确定康宁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97 g/L,乳清粉7 g/L,玉米浆干粉13 g/L,(NH4)2SO4 4 g/L,KH2PO4 8 g/L,MgSO.4 7H2O 0.56 g/L,CaCl.2 2H2O 0.6 g/L,FeSO.4 7H2O 2.5 mg/L,ZnSO4.7H2O 0.7 mg/L,CoCl.2 6H2O 1.9 mg/L,MnSO.4 H2O 4.07 mg/L,吐温-80 1.5 mL/L,在此培养基下发酵酶活为0.233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5.7%。 相似文献
5.
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于里氏木霉VDE-3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纤维素酶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以纤维素粉、豆饼粉、KH2PO4、(NH4)2SO4、尿素、MgSO4、CaCl2和吐温-80为相关因素分析。确定了影响纤维素酶活力的关键因素为纤维素粉、豆饼粉和(NH4)2SO4。采用响应面法对影响纤维素酶活力的关键因素最佳水平范围进一步研究,并通过二次方程回归求解确定纤维素粉、豆饼粉和(NH4)2SO4的浓度分别为18.18 g/L、10.58 g/L和2.03 g/L时,模型预测的纤维素酶FPA活力为2.23 IU/mL,实验验证结果为2.19 IU/mL,预测值与验证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法试验设计,对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gii)固态发酵玉米皮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建立了纤维素酶随麸皮添加量、物料初始水分质量分数和pH值变化的二次回归方程。利用该方程探讨了各因子对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纤维素酶的影响顺序为:物料初始水分质量分数>麸皮添加量>pH值,各因子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结合单因素实验,最终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为:麸皮添加量24.4 g/dL;营养液添加量:1.0 g/dL硫酸铵,0.05 g/dL磷酸二氢钾,0.1 g/dL硫酸镁,0.2 g/dL乳糖;初始水分质量分数58.6%;pH 5.5。在此条件下发酵120 h,滤纸酶活达到11.3 IU/g,较未优化前提高了2.9倍。 相似文献
7.
里氏木霉Rut C-30产非淀粉多糖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接种量与培养温度分别为8%和30℃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表L9(34)设计对培养基组成、发酵时间、培养基湿度和发酵容器4个试验因子进行产酶影响力排序和条件组合优化,同时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对纤维素酶,培养基组成>发酵时间>发酵容器>初始湿度,最优组合酶活力456.3u/g;对木聚糖酶,发酵时间>培养基组成>发酵容器>初始湿度,最优组合酶活力5529.9u/g;对β-甘露聚糖酶,发酵容器>培养基组成>初始湿度>发酵时间,优化组合酶活力367.6u/g;对果胶酶,培养基组成>发酵容器>发酵时间>初始湿度,最优组合酶活力为544.6u/g;培养基发酵失重与β-甘露聚糖酶活力极显著正相关(r=0.811,P<0.01)、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活力显著正相关(r=0.724,P<0.05)。结论:通过改变发酵条件可调控该菌株产饲用NSP酶谱的酶活水平与比例,指标之间相关性可用于监测发酵过程中的酶活力状态。该菌株较适合作为饲用NSP复合酶制剂生产的菌株。 相似文献
8.
9.
里氏木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及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里氏木霉DWC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筛选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突变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原生质体最佳诱变时间以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同时分别对产酶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Vogel's母液、表面活性剂对cMc酶活(CMCA)、FP酶活(FPA)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经过90 s诱变,得到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突变株DWC5,其CMCA、FPA分别达到410.2 ms/mL·0.5 h和23.2 mg/mL·h分别为原菌株的1.5倍和1.2倍.DWC5突变株的CMCA、FPA达到最高水平的培养基条件是:氮源NH4>C10.2%、碳源微晶纤维素1%、Vogel's母液4.0%、吐温80 0.1%~0.15%、微量元素母液0.01%.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为提高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配比,提高米曲霉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米曲霉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牛肉膏和氯化钙,发酵的最优条件为玉米粉添加量17 g/L,牛肉膏添加量10 g/L,氯化钙添加量0.04 g/L,接种量5%,装液量60 mL/250 mL,于30 ℃条件下发酵84 h。在此优化条件下,产生的中性蛋白酶活性从最初的21.4 U/mL提高至110.5 U/mL。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WHQ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48h,接种量10%,初始pH值8.5,温度37℃.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该菌株产纤维素酶培养基.在初期研究中,葡萄糖和尿素确定为最佳的碳氮源,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10种培养基成分中筛选出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有重要性的因素,结果表明葡萄糖、NaHCO,和MgSO4·7H2O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有重要影响,利用Box-Behnken设计研究这3种因素对WHQ产内切纤维素酶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3种因素的最佳值为MgSO4·7H2O 0.14g/L、葡萄糖14.3g/L、NaHCO3 6.92g/L,此时的内切酶酶活力最大值为206.548μg/(mL.min),与实验值相接近199.324μg/(mL·min),比未优化前的内切纤维素酶活力71.254μg/(mL·min)提高179%.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红曲红色素的产量,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红曲霉1001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确立了发酵培养基的基本组分:大米粉、葡萄糖、黄豆粉、KH2PO4、NaNO3、MgSO4、ZnSO4、玉米浆。Plackett-Burman实验确定了影响红曲红色素产量的关键因素为黄豆粉、KH2PO4、NaNO3。接着进行最陡爬坡实验逼近3个关键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 Design实验设计法对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得出最佳配方为KH2PO41.52g/L,NaNO30.51g/L,黄豆粉35.00g/L,红曲红色素色价为437.73U/mL,比优化前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通过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Kx-7)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来提高蛋白酶活力。方法: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Kx-7产蛋白酶的碳源、氮源及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影响蛋白酶活力的显著因素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以蛋白酶活力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了最适的Kx-7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结果:具有显著效应的三个因素分别为D-果糖,酪蛋白和Triton X-100,三者最佳浓度分别19.15g/L、4.05g/L和5.1mL/L。优化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Kx-7产酶酶活提高到324.56U/mL,比初始酶活146.43U/mL提高了1.2倍。结论:响应面实验优化了Kx-7发酵培养基,大大提高蛋白酶的产量,有望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8.
纳豆激酶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的功效,由于纳豆激酶目前的发酵水平不高,限制了其应用。该研究以纳豆激酶活力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法对纳豆激酶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豆粕粉、无水氯化钙、甘油为影响纳豆激酶活力的主要因素。最后运用响应面分析确定纳豆激酶最优发酵培养基为:甘油43 g/L、豆粕粉24 g/L、无水氯化钙0.14 g/L、七水硫酸镁0.80 g/L、十二水磷酸氢二钠3.00 g/L、无水磷酸二氢钾1.00 g/L、L-甲硫氨酸0.20 g/L,此条件下纳豆激酶活力最高为(4 281±103)FU/mL,是优化前的1.97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