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新疆哈密钾长石和碳酸氢铵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白炭黑.根据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70℃,钾长石煅烧熟料溶液A质量分数8%,反应时间3h,陈化时间2h,钾长石与分散剂正丁醇用量比为1∶1.875(g∶mL).按HG/T 3061-2009标准对白炭黑进行分析,白发黑中SiO2含量为93.55%,其DBP为2.95 mL/g,比表面积为137.645 m2/g.采用XRD、SEM和TEM对白炭黑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XRD分析表明,白炭黑具有无定型结构.SEM分析表明白炭黑颗粒表面呈现蜂窝状微孔,表面较为疏松.TEM显示白炭黑为球状粒子,平均粒径为16nm,并且其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种类的改性剂对新疆哈密硅灰石进行表面化学包覆改性,其中用硬脂酸和铝酸酯复合改性剂效果较好,红外光谱与界面接触角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硅灰石粒子表面具有亲油性.TEM结构分析和SEM形貌分析表明,改性硅灰石粉料与橡胶基质相容性良好.TGA表明,改性硅灰石/顺丁橡胶比硅灰石/顺丁橡胶提高了25.9℃,显示其热稳定性得以提高.将改性硅灰石用于填充顺丁橡胶替代白炭黑,制备的复合硫化胶片的力学性能为:绍尔硬度64,伸长率610%,扯断强力22.IMPa,磨耗量0.039cm3/km.研究表明改性硅灰石可以替代白炭黑应用于顺丁橡胶.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备纳米白炭黑, Na2SiO3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的纳米白炭黑粉体结构、形态、表面活性等性能研究,寻找该因素对纳米白炭黑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从20g/l到80g/l调整Na2SiO3浓度,得到二氧化硅粉体的一次颗粒粒径和平均孔隙介于5-25nm和4.345-98.55nm,粉体的粒径、孔径和孔体积都随Na2SiO3浓度的增加变大;而比表面积与Na2SiO3浓度呈反比趋势,从376.744 m2/g降到250.7m2/g。通过对粉体进行的TG热重分析观察并结合红外光谱(IR)对白炭黑的表面有机结构的观察分析,发现粉体表面羟基密度与Na2SiO3的浓度也呈递减关系,而且加热失重率和主要的失重温度区间也有所不同也显示了粉体表面不同羟基群的密度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研磨法,通过白炭黑湿法研磨解聚和硅灰石-白炭黑共混研磨手段制备硅灰石-无定形SiO2复合颗粒,对复合过程各因素进行了优化,对硅灰石-SiO2复合颗粒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硅灰石-SiO2复合颗粒以硅灰石表面均匀包覆无定形SiO2为特征所形成,在球料比5∶1条件下,浆体质量分数15%、硅灰石与SiO2复合比例5∶5、复合研磨时间40 min为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5.
冯宗玉  李勇  杨合  薛向欣 《矿冶》2008,17(2):43-48
以油页岩为原料,采用碱溶-沉淀法制备了白炭黑。具体工艺条件为:NaOH/SiO2(摩尔比)=4,水/油页岩(质量)=1,100℃,6 h,粒径≥0.15 mm。分别研究了NH4Cl、正丁醇、PEG三种分散剂对制备白炭黑的影响。FT-IR和XRD分析表明,三种分散剂对白炭黑的化学结构和无定型状态没有改变;TEM分析表明,三种分散剂对白炭黑的粒度和分散效果都有明显的作用,其中PEG对白炭黑的粒度和分散性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煤矸石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通过工业水玻璃加碱后制备的水玻璃模拟酸渣-硫酸钠合成的低模数水玻璃,在接近石灰窑尾气CO2体积分数下,采用碳化法制备白炭黑。本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物体积分数和电解质对吸油值的影响,以获得符合国家吸油值标准2.0~3.5 m L/g的白炭黑产品。通过SEM,化学吸附分析仪,激光粒度仪等手段对产品进行表征,探明产品形貌、粒度等与吸油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粒径与吸油值呈负相关,90℃粒径达到最小值7.34μm,吸油值达到最大值3.538 m L/g。水玻璃体积分数影响产品粒径,V(水)/V(水玻璃)在0~2,颗粒粒径与硅酸钠体积分数正相关。70℃时,加入电解质,孔体积增大,结构变得疏松,吸油值增大至3.343 m L/g。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制得满足国标要求的白炭黑产品。  相似文献   

7.
用低温煅烧法从粉煤灰中提取纳米Al_2O_3和SiO_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粉煤灰为铝、硅源制备纳米α-Al203和Si02(白炭黑),并对α-Al2O3进行表面改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碳酸钠采用1:1的配比,800℃低温保温2h,可得到自粉化较容易的霞石相.硅、铝分离盐酸浓度3.5mol/L,样品的产率较高.XRD衍射图谱及SEM分析得知:Al(OH)3经1100℃煅烧后,得到纯度达99.9%,比表面积为180m2/g,粒径达到纳米级的α-Al2O3;从硅胶可获得纯度达99.9%比表面积为374m2/g的SiO2(白炭黑).改性研究表明:制备的α-Al2O3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大箕铺硅灰石酸法制备白炭黑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阐述了硅灰石酸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原理,研究了其工艺流程,分析了粒度,反应时间,盐酸浓度,反应温度等工艺因素对硅灰石反应程度及白炭黑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出满足工业指标的白炭黑产品,能耗和成本产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硅灰石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粉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两种强酸为复合酸、PEG等为复合分散剂,以硅灰石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粉体;通过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仪(XRD)和孔隙率测定仪等手段检测了产品的性能,产品颗粒为球状,平均粒径为25nm,SiO2含量大于99%,主峰孔径为18nm。该方法工业化生产二氧化硅粉体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液相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硅灰石/TiO2复合颗粒材料(WOL/Ti-CPM)各因素的影响、WOL/Ti-CPM的颜料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球料比和研磨时间等机械力条件及TiO2用量对WOL/Ti-CPM性能影响显著。WOL/Ti-CPM具有类似钛白粉的颜料性质,白度96.6%,遮盖力17.97g/cm2,吸油量22.72g/100g。SEM分析显示TiO2在硅灰石表面形成了有效包覆。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聚乙二醇在TiOSO4 常温氨水水解反应制备纳米TiO2 粉末中的作用 ,并对不同制备条件及热处理温度下的纳米TiO2 粉末结构、粒径大小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讨论了水解时聚乙二醇的加入与否和煅烧条件对纳米TiO2 粉末的团聚作用 ,以及对晶型转变温度、粒径大小、比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解时加入聚乙二醇制得的纳米TiO2 粉末团聚作用小 ,颗粒为球形 ,平均粒径为 7.4nm ,平均比表面积为 1 1 6.5 5m2 /g ,最高比表面积达 1 60 .92m2 /g。  相似文献   

12.
秦永男  李珍  徐红燕  李飞 《非金属矿》2012,35(1):13-14,17
以湖北冯家山硅灰石为原料,采用盐酸原位酸化硅灰石制备纤维SiO2.研究了反应条件环境、反应时间对反应程度、产物成分的影响,利用SEM、XRD等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盐酸原位酸化硅灰石制备的SiO2有两种:一种是反应溶液中形成的无定形SiO2,另一种是保持了原料硅灰石的针状结构、表面较为蓬松有孔洞,成分为...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硅灰石为原料,采用一步碳化法制得CaCO3/硅灰石(W@C)复合材料,并对其表面进行有机改性。采用BET、XRD、SEM、FT-IR和TG-DSC等表征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以及改性前后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基团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CaO添加量为25%、碳化温度为15℃、CO2流速为0.08 m3/h、聚乙二醇用量为4.37 g/L时,可制得比表面积为15.28 m2/g的W@C复合材料,其比表面积比天然硅灰石提高了500%。W@C复合材料未改性时,接触角为19.37°,活化指数为0;采用1.5%硬脂酸钠改性W@C复合材料,接触角和活化指数分别增大至118.02°,99.9%,疏水性能显著提高。硬脂酸钠通过物理吸附包覆在W@C复合材料表面。   相似文献   

14.
在酸性条件下直接水热分解高锰酸钾合成了二氧化锰纳米棒, 用XRD、TEM/SAED和SEM/EDAX等方法对所得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系统研究了水热反应温度、酸用量、酸种类以及搅拌对所得产物晶相和形貌的影响, 分析了水热分解高锰酸钾过程中锰的价态变化及二氧化锰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 纯相的二氧化锰纳米棒可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100~150 ℃)合成; 酸的用量和种类对所得MnO2的晶体结构和形貌有一定影响, 当浓H2SO4用量少于0.1 mL时得到了层状MnO2产物, 而当使用浓H3PO4时则得到了α-MnO2和MnPO4·H2O的混合物。同时考察了所制备的二氧化锰纳米棒在碱性锌锰电池中的放电性能, 并与文献中已报道过的结果和商用电解二氧化锰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研究针对四川石棉县石棉尾矿高铁性质,采用二步酸浸、磁化除铁工艺,在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制备得满足HG/T3061-1999中A类标准要求的工业级白炭黑:SiO_2>95.8%,比表面积为233m~2/g,平均孔径1~10μm,DPB吸油值为2.42mL/g.工艺流程设计简洁,操作便宜,为以高铁石棉尾矿为原料制备白炭黑提供切实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黄磷渣微晶玻璃制备及显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磷渣是热法磷酸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熔融态工业废渣。利用黄磷渣进行热态浇注成型和一定的热处理 ,分别获得黄磷渣透明玻璃样品以及微晶玻璃样品。对样品进行了 X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分析 ,确定黄磷渣微晶玻璃主晶相为硅灰石 ( Ca Si O3)和透灰石 ( Ca Mg( Si O3) 2 )。黄磷渣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特征为 :细长、纤维状硅灰石组织中弥散着白亮的小颗粒状透灰石晶粒 ,硅灰石纤维状晶体的晶宽以及透灰石粒状晶体的粒径均大约为 1μm。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分析了硅灰石合成多孔二氧化硅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综述,采用硅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备多孔二氧化硅,并且将其应用于硅橡胶、催化剂载体、尾气净化及吸附领域.与其它方法制备多孔二氧化硅相比,利用硅灰石制备的多孔二氧化硅不仅生产成本低、能够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对环境友好,而且具有优异的耐酸,耐碱、耐高温性能、良好的电绝缘和分散性能,是一种新型非晶质固态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