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建筑工业化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到目前提出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经历了一个“马鞍形”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其内涵和基本特征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但目前我国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统筹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和建筑一体化信息管理(BIM)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产业升级的三大重要战略方向,引起了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从建筑行业贯彻国家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结合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和建筑一体化信息管理的发展背景,提出了三者的发展理念、策略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剖析了钢结构建筑在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以及充分发挥BIM平台功能等方面的优势,提出应以钢结构建筑为抓手,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背景下,对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包括树立工业化产业化融合发展理念、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的合作机制、突破行业发展共性技术、完善产业组织模式等对策建议,以期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自主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的曲折发展,我国建筑工业化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认真研究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战略机遇,分析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在阐述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机遇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持机制、设计技术体系、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成本、舆论宣传和行业队伍水平6个侧面,剖析了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已经引起了行业高度重视和各级政府的关注和支持,但在建筑工业化的本质和内涵方面尚缺乏共识。在简单回顾3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制造业工业化的推动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技术定位、本质和内涵进行了探讨,剖析了当前国内建筑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一些落后的观念与可能会误导的口号,提出将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的本质定位为实现"9段9化"的观点,并强调了BIM技术对推进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当前国内推进建筑工业化的现状和问题,对如何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俊杰  杨晖 《建筑经济》2016,(11):10-14
根据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提出"互联网+"大环境下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构建该生产模式的运作框架及实施路径。然后分析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式面临的困难,并就应用BIM技术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传统住宅建造模式所造成的"能效劣"、"寿命短"、"性能低"、"质量差"等住宅课题,分析了住宅工业化建造模式和住宅建筑体系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借鉴SI住宅的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及其建造设计方法来创建发展我国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的创新之路,并系统阐述了示范工程的集成技术研发和设计方法。本文提出,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应积极推动全寿命周期的长寿化住宅的建设,走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的发展道路,才能转变粗放型的住宅建造生产方式,以实现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先进技术和较为成熟的管理经验,论文选取了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分析总结其发展过程和先进经验,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就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而言,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历程和经验来看,当前业内对"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式"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应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基本内涵出发,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式为根本要求,社会各界统一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0.
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到现在的建筑工业化过程分析为切入点,探讨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我国住宅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建筑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绿色环保的特点,符合我国当前的科学发展要求.早期的大板建筑由于抗震性能差,一度遭遇瓶颈;新型的装配整体式结构改进了节点构造,其抗震性能与现浇结构相当.文章回顾了我国工业化建筑的发展历程,总结新型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特点和关键技术,介绍万科在工业化建筑方面的实践与创新,并对工业化建筑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斌 《城市住宅》2016,(7):114-116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为建筑业提供了全新的建造方式。通过对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发展的意义及优势的解读,结合相关政策论述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的阻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文灿 《建筑》2014,(10):72-73
针对可持续发展对建筑创新的要求,从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和水平出发,分析了当前适合工业化发展的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提出在我国工业化不等于全装配化,发展适合工业化的建筑结构体系,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过程,阐述了BIM技术在工业化建筑中的应用途径,并针对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促进"建筑工业化+BIM"的发展与实务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建筑垃圾现状调查和污染环境的危害分析,依据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结合钢结构建筑"轻、快、好、省"四大优异特性,提出:新型工业化钢结构建筑不仅考虑工程的承载能力,而且还考虑生态的承载能力;其不仅能满足建筑功能的各种需求,还能有效地处理好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节时和保护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目标,可创建一种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各种资源能循环使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新模式;发挥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可构建循环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体系,可加快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进程,破解"建筑垃圾围城"污染环境的困局,减少建设工地扬尘,打响空气质量保卫战,将建筑污染关进绿色建筑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6.
为加快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我国大力推广与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相结合的装配式建筑。由于装配式建筑人才的短缺,让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遇到新的发展瓶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应对智能制造与建造背景下的装配式建筑人才需求的研究亟待展开。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制造和建造结合情况介绍,分析了建筑行业目前对装配式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并结合高校目前对建筑行业人才培养的情况,提出高校从教学内容、师资配置、校企合作等几方面加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优势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论述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生产工厂化等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对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住宅建筑工业化与新型住宅结构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对建筑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住宅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可持续发展对建筑创新的要求,从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趋势和水平出发,分析了当前适合工业化发展的新型住宅结构体系,提出在我国工业化不等于全装配化,发展适合工业化的建筑结构体系,需要注意立足现有条件、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立足本国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标准化和多样性相结合,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技术集成.最后指出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应当是符合当前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建筑工业化和精益建造的概念,并从实现方式、作用以及目标三方面进行两者的特点对比,认为两者目标一致,两者应该结合以协同发展。通过案例梳理建筑工业化对精益建造在减少浪费、并行工程和提高客户价值方面的支撑作用,以及分析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过程中的浪费,阐述精益建造在促进工厂现场之间的计划协调、价值生产两方面的支撑作用。最后根据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工作流程,结合精益建造两大目标提出在建筑工业化过程中应用精益建造的方法框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障碍与路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禹 《建筑经济》2012,(4):20-24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其技术基础是建筑结构的预制化,产业基础则是产业组织的集成化。基于此,阐述了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并从结构预制化与产业集成化两个方面对发展建筑工业化进行了论述,提出我国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选择路径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