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凌 《华中建筑》2011,29(6):164-166
文章通过对窑洞建筑的重新定位及设计,结合陕北的地形、地貌及地域特色,使之成为陕北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民居.既符合陕北人民的居住习惯,又能彰显名族特色.窑洞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与其他建筑相比投资少,成本低节能环保、美观大方.又是陕北旅游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
窑洞是典型的陕北民居。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约高15度,可谓冬暖夏凉。窑洞有单独的沿崖式窑洞(土窑)、土坯或砖石的拱式覆土窑洞以及天井院落地坑式窑洞三种。窑洞门面装有较大面积的门窗,其采光好、受外界噪音和其他污染的影响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区域地理、民俗、经济技术诸方面对陕北窑居进行回顾和剖析,认为陕北窑居经过从崖上穴洞到坡地(或平地)建窑,从土穴走向石(砖)拱窑的衍变过程。提出窑居是区域特征的产物,发展的关键是通过现代技术改造使其更完美地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戴立飞  高辉  谢贤文 《工业建筑》2007,37(12):54-57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中对建筑自然采光设计关注较少的现状,提出了利用反光板进行自然采光设计。介绍了反光板的作用原理,结合具体案例的软件模拟,提出一种建筑师容易掌握的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利用反光板进行自然采光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金磊 《中外建筑》2001,(6):25-25
位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省,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陕西的岁时风俗、人生礼仪、民俗节日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陕西的居住习俗最为丰富多彩,体现了“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的特点,居住习俗与陕西各地的地理、水土、环境、气候和风土人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陕北、陕南和关中,地形分为黄土高原、汉中盆地和关中平原,分属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自然条件不同,造成生活习惯、风俗特点的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民俗住宅,关中平原地带多厦子和四合院,汉中盆地的陕南,则有竹木房、石头房和土木房,而位于黄土高原的陕北,最常见的民宅却是窑洞。  相似文献   

6.
陕北地处黄十高原北部,黄土、粘性土及石灰岩、砂岩分布广泛,当地居民利用这些材料建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居——窑洞。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陕北窑洞可分为土窑、石窑、砖窑3种。土窑是以黄土作为基本材料,在黄土坡建造;砖窑是用粘土砖砌筑而成;石窑是将人工采用撬凿法和爆破法开采出来的石块加工后砌筑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建筑在不断涌现,传统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结构面临严峻挑战。在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地域文化创新性传承。文章深入研究了窑洞建筑砌筑施工节能技术,以期优化和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为陕北窑洞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地域文化创新性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磊 《山西建筑》2008,34(10):70-71
针对我国原始生态建筑之一的陕北窑洞,对其发展及种类作一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其特有的生态优势进行分析,最后对目前陕北窑洞所处困境进行介绍并提出解决方法,对保护自然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糖 《中华民居》2011,(5):70-77
担起陕北米脂,人们总会想到貌倾天下的美女貂蝉,总会想到名扬天下的闯王李自成,也会想到秀甲天下的"米脂婆姨"。然而,在这些名人的背后,具有浓厚历史文代的米脂古城却鲜有提及。在历经数百年的岁月剥蚀和人为损毁之后,这座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古城,仍然保存了完好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0.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7):137-137
窑洞民居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几大类生土建筑中仍处于活性状态且继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民居。而陕北则保存有中国现在最丰富、最单性的窑洞民居。这种民居由于它与当地地貌、气候的协和,更由于它的“绿色”(低能耗、保护环境与生态等),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建筑界的重视。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文化”和“民族”的范围。这是中国对人类居住方式极为重要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1.
姚佳丽  刘煜  韩晓娟 《华中建筑》2008,26(12):258-262
陕北窑洞是中国西北部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民居形式,它既节能、节地,又冬暖夏凉,具有悠久的建造历史。然而,一项中国建设部课题的实地调查表明,这种传统建筑形式正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本文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并以陕北延安的两个实际项目为例,分析了传统窑洞民居如何通过在建筑设计中改善采光、通风和功能分区、在住区规划中变分散为集中等手段,在延续其传统优势和特色的同时,更加清晰而准确地把握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韩奕 《山西建筑》2006,32(16):33-34
就陕北高原地的民居窑洞,分析了陕北窑洞这一建筑形态产生的必然性,介绍了它所具有的几个特点,并详细阐述了它的几种形式,对保护自然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说到陕北,人们不由自主地会把窑洞和它联系在一起。不知从哪年哪月起,先民的穴居习俗在陕北落下深根,从此,窑洞便成了陕北一道厚重而具有标志性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具有标志性建筑之一,沉积了古老的黄土文化,创造了独特的窑洞艺术,是陕北劳动人民的象征[1]。然而,随着现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和陕北地质洪涝灾害对古老窑洞的破坏,使得窑洞的发展形势变得十分严峻。通过对陕北农村窑洞的现状调查,运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知识分析窑洞特点及发展困境,对窑洞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5.
王欣  刘冬 《山西建筑》2008,34(8):46-48
从窑洞形成的历史背景、分类、现状问题等方面着手,结合实际工程,以“整合”与“重构”的方法论为指导,“和谐发展”为目标,探讨窑洞在川道型城镇的民居发展模式,以便为进一步的全面保护和更新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针对陕北窑洞现状的调研分析,对陕北地区继续保留和发展窑洞建筑,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道果  王彦芳 《城市建筑》2013,(16):280-280
本文通过分析陕北砖石窑洞民居的演变历史,并结合当前砖石窑洞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砖石窑洞民居在当前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土窑洞是目前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地下工程群体,研究窑洞建筑具有重要的工程和人文及生态意义.针对陕北暴雨后的窑洞损毁,总结分析了窑洞损毁成因以及防治对策,为以后同类地区窑洞建筑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陕北窑洞的研究,论述了窑洞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要性,并通过窑洞自身的改进以及多种方式的创新,使得这种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凌 《城乡建设》2011,(4):53-55
窑洞建筑投资少、成本低,节能环保、美观大方,承载着生态文明和文化传统,是陕北农居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