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四川盆地川东高陡构造带,20世纪80—90年代沿用蜀南勘探模式发现了卧龙河构造区块茅口组天然气藏,累计产量达44.13×108m3,占已探明储量的72.57%,但近年来却未再取得较大的勘探突破。通过分析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发现,卧龙河构造区块茅口组储层主要受后期岩溶及白云石化改造,其中,白云石化对储层起建设作用,岩溶缝洞体是该地区寻找茅口组气藏的关键,但常规的岩溶储层预测方法应用效果不佳,岩溶储层厚度平面分布的预测难度大。研究中提出岩溶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分析步骤包括:(1)从岩溶发育的地质基础入手,开展古地貌研究,圈定岩溶发育有利区域;(2)基于岩溶储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开发岩溶地震预测新技术,在岩溶发育有利区进一步圈定岩溶发育带;(3)根据岩溶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采用岩溶储层发育带作为相控条件,并通过相控随机反演获得岩溶的纵波速度数据体;(4)综合古地貌、岩溶发育带和岩溶纵波速度体,定量表征岩溶储层的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岩溶的时域厚度和岩溶储层厚度与实钻井的符合率达88%,有效地实现了卧龙河构造区块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地震预测,形...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1)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为典型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具发育程度不完全受构造控制。该区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单纯基于速度反演的预测难度较大。通过波动方程正演分析及多种储层预测参数在该区适应性的联合研究,获得了蜀南地区茅口组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对其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11参1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于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储层的研究多集中于沉积相、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气源对比等方面,井位部署也持续围绕着断裂展开,限于地震资料品质等原因对该套储层的定性分析及定量预测研究程度偏低。为此,基于前人的上述传统研究成果,利用川南荷包场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高产气井岩溶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模型正演、振幅属性分析及烃类检测等多种方法,开展茅口组岩溶储层的定性分析、定量预测与含烃检测,进而预测岩溶储层的有利发育区。研究结果表明:(1)荷包场地区茅口组岩溶储层纵向上具有分层特征,高产层段主要发育在距离茅口组顶部50 m以内的上部层段;(2)高产层段的茅口组顶部及下部同相轴表现出"弱波峰、弱宽波谷"的地震响应特征;(3)振幅指数属性定量预测和烃类检测结果显示,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区存在着3个优质储层发育带,并且与实钻井的吻合度达到了80%。结论认为,荷包场地区除沿着断裂发育储层有利区带外,远离断裂带也发育了3个岩溶储层有利区,3个有利区合计面积为79 km~2;上述认识对于远离断裂在构造斜坡及向斜区进行油气勘探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断裂是塔中地区岩溶风化壳裂缝型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且裂缝对于改善碳酸盐岩储层的储集性能、提高储层的连通性作用明显,裂缝预测技术的优选尤为重要。通过探讨地震裂缝预测技术在塔中岩溶风化壳裂缝型储层中的适用性,对比分析其预测效果,得出地震裂缝预测技术的预测结果与该区的钻井资料吻合。曲率分析法预测的无效裂缝较多,相干预测的裂缝方位与断裂走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古应力场分析法主要用于预测断裂、裂缝的发育趋势,叠前AVO梯度法对于大断裂周围的裂缝发育带或者岩溶缝洞体的边缘地带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深层岩溶储层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中部高石梯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是目前该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系,水平井为该层系开发的主要井型,但因高温、高压、含硫化氢和含硅质以及储层缝洞发育、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钻井过程中卡、漏频繁,井喷风险较大,水平井钻井追踪储层和定向困难,地质导向难度大。为此,在分析该区灯影组储层的地质与工程特征并总结实钻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进行多井岩相解释、储层对比和缝洞检测的地质建模技术,并结合随钻测井资料、储层地震模式和岩屑元素分析的储层识别与评价的实时地质导向技术,突出优化了灯四段顶部井斜角、优选造斜段轨迹方案、优化钻具组合和定向方案及避开硅质层和致密层的井轨迹优化技术,形成了适合于该套深层岩溶储层的一体化地质导向技术。5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地质导向钻井,提高了储层钻遇率和作业效率,降低了作业风险,满足了该区复杂地质与工程条件下地质导向的需要,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Z2)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是近年来勘探评价的重点地区。该区含油层系多,区内除三叠系延长组长3油层组以上及侏罗系地层发育的岩性—构造油藏,还有在长6、长8段发育岩性油藏,均是未来重要的储量接替区。长3段以上侏罗系油藏存在油藏规模小、分布规律不清;长6、长8油藏储层厚度为10~25m,比较薄,且横向变化快,含油丰度差异大。针对这些难点,利用二维地震测线,采用GeoEast解释系统中的构造变速成图、有约束神经网络砂体厚度预测、流体活动性油气检测等技术,对该区主要目的层构造形态及前侏罗纪古地貌特征进行精细描述,对主要目的层砂体及含油性进行检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太康地区上古生界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康地区勘探目的层为古生界太原组、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具有砂泥岩薄互层及横向不连续等特点。针对该地区探井少、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等特点,开展了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应用研究。首先进行了区域沉积相分析和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砂体对比,分析认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性能良好的储集体,横向连续性较好的石盒子组砂岩为有效储集体。然后进行了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分析、测井资料预处理和合成地震记录制作,根据储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属性特征不明显这一特点,确定以砂组为单位进行储层预测;通过测井资料预处理以及资料分析,确定自然伽马值小于60 API为有效砂岩;通过制作正负极性合成地震记录,确定该区的地震剖面为负极性剖面。最后,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波阻抗对储层进行了宏观预测,采用绝对波阻抗与多参数测井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了质量控制,检验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研究区石盒子组砂锅窑砂岩、田家沟砂岩连续性良好,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雷口坡组发育一套碳酸盐台地相沉积,形成滩相白云岩和岩溶风化壳两类储层,均在川西地区获得了重要发现,如中坝气田、新场气田等,是目前四川盆地三叠系勘探的重要领域。为了明确川西地区雷口坡组与上覆地层的分界线,以及雷口坡组岩溶储层的特征与分布,开展了相关研究。分析认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与上覆马鞍塘组存在4种接触关系,通过露头、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重新厘定了雷口坡组与马鞍塘组的分界线,认为雷口坡组顶部存在明显的暴露特征,发育风化壳和岩溶储层,而马鞍塘组属于较深水开阔台地沉积,白云岩不发育,且后期未暴露地表。雷口坡组岩溶储层分布受控于该组顶部暴露地层岩性和古地貌特征,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预测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川西中南部,但储层非均质性和相带变化较大。根据优质储层与烃源岩匹配关系,指出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位于川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四川盆地磨溪地区灯四段的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研究磨溪22井区灯四上亚段优质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了岩心分析、物性测试、地震资料解释、测井分析和有利岩溶储层发育区预测等工作。结果表明:①岩溶储层的岩性主要为藻云岩类、砂屑云岩类和结晶云岩类,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溶洞和裂缝;②溶蚀作用包括同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埋藏期深部热液溶蚀作用和有机酸的溶蚀作用、表生期大气淡水的溶蚀作用;③表生期的溶蚀作用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分布,多发育于垂直渗流带附近和水平潜流带上部区域,平面上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相带和古地貌特征,以丘滩相和溶丘斜坡较好。该研究成果为磨溪地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综合预测评价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给储层预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利用某种单一技术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预测。针对塔里木盆地桑塔木地区碳酸岩岩溶型储集层,综合应用地震属性参数分析,古地貌恢复,应变量分析裂缝预测,并约束条件下的全三维波阻抗反演以及多参数融合储层评价等技术,提取了对碳酸盐岩岩溶型储集层反映敏感的参数,预测了裂缝的发育密度,恢复了古地貌,划分了各类储层及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个钻探井位,均钻遇到优质岩溶型储集层,并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地质背景复杂,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其反射特征多变;并且存在低速硅质白云岩,其纵波阻抗与储层接近,利用单一纵波无法准确区分硅质白云岩与储层。因此储层预测难度较大。而多波技术在储层预测、流体识别、裂缝检测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在纵波处理的基础上,针对该区转换波资料处理的难点,采用了改进的转换波静校正技术、转换波高分辨处理技术和转换波各项异性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解决了该区转换波深层成像问题,获得了高质量的转换波地震资料;同时通过多波层位标定和层位匹配,消除了纵波和转换波的旅行时差,将转换波压缩至纵波时间域,二者波组对应关系较好,结合测井数据的统计和实际纵波和转换波剖面的对比分析,利用横波阻抗能够有效区分低速的硅质云岩和储层,提高了该区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MDI多元油气综合评价技术是对现有的物探(重、磁、电、地震)、化探、钻井、测井、区域地质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通过多种定向、定量化的模式,对油气储集特征实现快捷评价的一项综合优化预测评价技术.多年来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适应于不同勘探阶段提出的任务,能为储量计算提供准确的各项参数,是一项实用的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MDI多元油气综合评价技术是对现有的物探(重、磁、电、地震)、化探、钻井、测井、区域地质等多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通过多种定向、定量化的模式,对油气储集特征实现快捷评价的一项综合优化预测评价技术。多年来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技术适应于不同勘探阶段提出的任务,能为储量计算提供准确的各项参数,是一项实用的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