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9,(11):62-66
根据平朔矿区古地理条件、古构造因素的研究成果,通过对煤层厚度与地层、砂体厚度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了煤层厚度在矿区的分布规律,对煤层赋存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经分析认为平朔矿区厚煤层形成的控制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为今后本地区的地质勘探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大江边地区的聚煤规律,通过分析区内含煤地层、煤层对比及可采性、煤质等煤层特征,综合研究区内聚煤期前古构造和古地理、聚煤期大地构造以及聚煤期后构造变动等成煤条件,指出区内含煤地层为多期次的沉积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3.
张光超 《陕西煤炭》2012,31(1):1-3,10
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彝良向斜煤矿区宣威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宣威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聚煤作用受古地理、古构造、古植物等因素影响,矿区东部含煤层数多,煤层厚度大;西部含煤层数少,煤层厚度小。富煤层位位于宣威组上段,是煤田勘探的主要目标层。  相似文献   

4.
聚煤盆地内富煤带的形成、展布方向和排列方式有一定规律,并主要受古地理、古构造因素的控制,而古地理因素等又和聚煤期的古构造活动有关。本文简述了富煤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从康苏盆地的发育及各阶段所经历的构造运动、古地理说明了同沉积构造、后期构造对盆地内煤系地层、煤层分布及赋存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菊花  谭志伟  关保国 《煤》2012,21(7):19-21
甘肃省靖远煤田红会南部井田因其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侏罗纪含煤建造受古构造、古基底、古地理环境、古气侯条件和古地形等因素控制,具有含煤地层厚度小、沉积相序发育不全、沉积物粒度偏细、含煤层数少、煤层厚度大、含煤系数高和资源丰度大等特征。通过对该井田含煤地层及煤层沉积特征的研究,对进一步扩大老矿区外围找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控制煤层厚度的影响因素,以安徽省淮南市潘集煤矿外围的钻孔数据为基础,分别提取了该地区主采8#煤层的6个变量。通过对应分析的方法,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R型和Q型因子载荷,并作出因子载荷图,将变量与样品直观地展现在一张图上。观察因子载荷图与因子载荷表,分别分析变量之间、样本之间以及变量与样本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控制煤层厚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潘集煤矿外围煤层厚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地形、现在构造以及岩相古地理的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8.
宝鼎矿区是“裂谷断陷盆地”沉积,原始地形和构造控制了煤田沉积变化,物源方向影响了煤层南北展布。东部活动强烈,盆地中心逐步西移,区域变质作用控制煤种。通过岩相古地理的变化和趋势面分析,对矿区深部煤层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9.
煤层薄化、缺失是矿井生产中常见的地质构造,本文通过对煤的成因及影响煤层厚度常见因素的综合分析,还原了古地理成煤环境,科学圈定了煤层薄化、缺失范围,科学指导了生产,有效提高了矿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湘中上二叠统龙潭组成煤物质的堆积方式、成煤古地理和古构造的分析,提出了湘中各矿区的主要可采煤层是异地生成的,即成煤物质在泥炭沼泽内分解为可流性溶胶,在外来水营力作用下,大量的成煤溶胶被运移到新的环境下堆积形成煤炭。从湘中各矿区的实际底板岩性、煤的灰分分析、构造运动和煤层瓦斯含量资料均可找到异地成煤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大量钻孔资料,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财神井田聚煤规律及控煤因素分析,总结出龙潭组和长兴组是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分布只有18#煤层是全区可采,煤层分布主要受古环境、构造以及古气候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2.
晚二叠世龙潭组沉积期是湖北省境内一次重要的成煤时期,该沉积期在湖北省境内总体为"两陆夹一盆"的格局,由秦淮古陆、海湾泻湖及江南古陆组成,沉积区主要为泻湖相和潮坪相单元。通过对湖北鹤峰煤田的赋煤岩性、煤层特征及古沉积构造进行对比研究,查明该煤田的成煤规律,结果表明:1鹤峰地区煤层主要受古沉积地理控制,形成的可采煤层是上述诸多条件在时间、空间上长期稳定综合作用的结果,古沉积沼泽亚相为煤层的最佳沉积环境;2鹤峰煤田北部的岩屋槽背斜、六合田背斜核部煤层稳定,是该区域找煤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3.
古环境和古构造结合分析是盆地分析的基本内容,因为在盆地范围内古环境和古构造是控制聚煤作用的两个基本因素。其它因素如植物演化、古气候条件等在同一盆地、同一含煤岩系中往往没有显著改变。由于沉积环境直接决定着有利于形成泥炭沼泽的部位,所以盆地分析的大量工作是古环境的重建。沉积环境和煤聚积又受控于古构造因素,因此,只有古环境分析和古构造分析密切结合才能有效阐明煤聚积的规律性。古构造因素在断陷盆地中似乎比在其它类型盆地中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另外,除了盆缘控制性断裂之外,盆地内部基底上的断裂也常造成明显的差异沉降,并导致沉积厚度(包括煤层厚度)和岩相的剧烈分异,这种情况有时在几百米内就有明显表现,而在其它类型盆地,如近海的地台型盆地,有时要跨越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才能显现古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博 《山东煤炭科技》2022,(7):186-189+194
为研究永陇矿区含煤特性及控煤因素,以地勘数据为基础,通过地质资料的分析,开展了研究区含煤特性、沉积环境及控煤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为区内含煤地层;延安组煤层总厚度0.20~16.90 m,平均6.03 m,含煤系数0.18%~38.97%,平均12.95%;区内含煤地层的沉积厚度和分布规模受基底古地貌构造控制,煤层是古地貌控煤和古环境控煤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7,(11):107-109
对唐古拉山赋煤带的煤田分布特征、成煤环境及控煤构造进行研究,认为乌丽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乌丽群那益雄组(P3n)和拉布查日组(P3l),扎曲煤田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俄群尕组(C1e),通过分析区域石炭纪及二叠纪古地理特征,表明煤田成煤环境为潮坪中的泥炭沼泽相环境,繁盛的植被、区域构造运动的减弱和湖盆水体的缓慢退却都是聚煤的主要因素。两煤田控煤构造均为褶皱断裂型,煤层发育在复向斜两翼的次级背斜中,NW向的逆断层控制着褶皱及煤层的展布形态,NW-SW向断裂多对煤层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云南镇雄县牛场、以古煤矿区含煤地层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结构、构造、含煤岩系主要沉积相分析,研究了区内的主要煤层沉积特征,从而进一步对影响区内主要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规律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暴雨山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其主导因素是同生沉降分异对煤层原生厚度的控制作用,古地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的原生厚度,后期构造改造对煤厚影响较大,控制了厚煤带和不可采区的展布方向,而后期冲刷作用只影响了局部煤厚.  相似文献   

18.
从古地理、古构造入手阐述了福宝山盆地古地理条件的形成、发展,尤其是区内帚状构造应力的作用给盆地成盐成钾提供了极其优越的地质条件.福宝山盆地以其优越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和成盐的岩相组合条件与邻区成盐条件进行比较,论述了本区成盐成钾的优越性和探索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德钦县拖顶铜多金属矿床,区域构造上位于松潘—甘孜褶皱系中甸褶皱带之东旺—巨甸褶皱束。一般来说,控制矿床的地质因素包括:成矿构造、岩浆岩、地层、岩相古地理、后期保存条件等(范永香等,2005)。通过对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体研究,铜矿体的赋矿空间与地质构造有关,成矿物质的来源则与地层的沉积密切相关。因此,作者把构造、地层、岩相古地理作为该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瓮安是贵州省磷矿的重要产区之一,磷矿在当地乃至贵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及经济意义。针对永和磷矿区地质特征开展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并分析磷矿形成的环境及控矿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磷矿形成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由上、下2层磷块岩组成,主要为砂屑状、假鲕状、凝胶结构;条带状构造、团块状构造及致密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为胶磷矿,含量约30%;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海绿石等。成矿环境为潮下海湾浅滩环境,海滩能量的差异影响着磷矿石的不同结构成因类型。控矿因素主要为: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及层位因素,其中,古地理因素是研究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