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先应用光阻计数器对实验提供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万、1200万、1600万、2000万的4种聚合物测定了分子线团尺寸,接着利用饱和煤油法测得现场岩芯的孔隙累计分布曲线,最终绘制出各岩芯对应的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与不可及孔隙体积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将含水饱和度赋值给不可及孔隙体积,依据已经绘制的聚合物分子线团尺寸与IPV关系曲线优选出与岩石孔隙配伍性更好的聚合物分子质量。该方法是以地下岩石的微观孔道为研究切入点,取值合理,步骤简便,对现场聚合物选择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对N开发区进行不同段塞注入聚合物驱油室内实验,优选段塞。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2 500万和700万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对岩心进行室内驱油实验,明确各组合段塞的采收率、聚合物用量、含水率变化和注入压力变化,优选段塞组合。研究表明,高质量分数聚合物有助于地层憋压,提高采收率,可更快获得含水率低值及较低的含水率,单一聚合物驱宜采用高浓高分子聚合物,同时,高分子聚合物也可用于组合段塞的前置段塞使用;相同聚合物不同质量分数三段塞组合可获得与单段塞较接近的采收率,但随前置高质量分数段塞的注入量增大,其注压上升明显;实际中,宜综合考虑,选择采收率较高、注压较低、聚合物用量较少的方案;与单一段塞、相同聚合物组合段塞相比,不同聚合物组合段塞在采收率、聚合物用量、含水率及注压等综合性能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为定量描述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在聚合物驱过程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渤海J油田聚合物驱方案优化提供重要依据,参照渤海J油田特征参数,依据相似原则开展了聚合物驱油以及产聚质量浓度测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能够较为可靠地用来计算产聚质量浓度;在聚合物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随岩心渗透率降低而增加;在驱替岩心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吸附滞留孔隙体积和不可及孔隙体积随注聚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渤海J油田吸附滞留孔隙体积为0.04~0.22 PV,不可及孔隙体积为0.12~0.22 PV。  相似文献   

4.
5.
6.
聚合物溶液在通过孔隙介质时产生的剪切降解作用与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剪切降解越严重。流经孔隙介质后的聚合物溶液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低于原始聚合物溶液,交联效果也明显差于原始聚合物,产生弱交联需要更高的聚合物浓度和交联剂浓度。因此在室内评价调剖剂性能时,应考察在一定流速下流经孔隙介质后的聚合物的交联情况。同时也说明,聚合物驱产出液中的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弱交联技术实现增加粘回注。  相似文献   

7.
8.
为提高LH 2 500万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替效果,进行了单段塞和多段塞驱油实验,通过实验确定A块试验区采用段塞组合方式和注入方式为0.2、0.6、0.2 PV(1 800、1 500、1 200 mg/L)。A块试验区与常规2 500万聚合物区块相对比,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基本一致,但油层动用特别是薄差层动用更好,注采能力保持更好;注入相同PV条件下,采出井含水率降幅更大,见效更快,好于注常规2 500万聚合物区块;采出分类井在含水率降幅、受效时间、受效井比例存在差异,III类井指标要好于I、II类井。  相似文献   

9.
针对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因素很多,不同因素对聚合物驱效果影响程度也有较大差异的情况,建立了单层和多层两类地质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聚合物性能、注采参数和大孔道等12项参数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到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现场措施的针对性,提高聚合物驱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分层注入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技术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目前已有302口井分层聚合物注入,占总井数的37.6%,在聚合物驱开发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受到油层适应性与分层注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处于不同聚合物注入阶段的分层聚合物注入井的油层动用状况、动态变化特征及生产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分层井的选井原则及分层时机,分析了目前分层注入工艺的适应性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分层聚合物注入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13.
基于高浓度聚合物黏弹性动态力学模型,利用RS600型流变仪测定了不同稀释条件下的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溶液母液的黏弹性,分析各因素对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改进油田用聚合物溶液配制方法,开展相关高浓度聚合物驱油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水质和配制浓度可获得较好驱油效果.段塞组合注入时,提高第1段塞注聚合物质量浓度可有效封堵大孔喉,保证第2段塞转向进入中小孔喉驱替剩余油.现场应用发现,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油方式可降低开采成本,获得较高注采收益比;结合室内实验研究证实,某油田矿场试验采用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质量浓度为3 000 mg/L的聚合物溶液,注入后油井综合水质量分数由96%降至80%,单井日增油最高达2.8 t,累计增油24 068 t.  相似文献   

14.
15.
1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海上油田先导试验井组注聚段塞组合方式进行优化,提出适合该区域的最优注聚段塞方案。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此正交试验设计最优方案进行再优化。建立响应面回归方程,以综合指标为响应目标函数,求得方程最优解,得到再优化后的注聚段塞组合新方案。  相似文献   

17.
18.
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是聚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考察了聚合物的传输运移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不存在正相关性,等质量浓度的“抗盐”聚合物黏度(52.4 mPa?s)高于“高分”聚合物黏度(35.6 mPa?s),但与储层孔喉结构配伍性、注入性和抗剪切性差;“抗盐”聚合物驱替整体采收率增幅(6.94%)低于“高分”聚合物驱替整体采收率增幅(18.94%),与等黏度或等质量浓度的“高分”聚合物相比,“抗盐”聚合物的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差。  相似文献   

19.
20.
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认识其形成机理和形态分布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按照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成因,将剩余油划分为岩性变化剧烈型、层间干扰型、局部高点型、厚油层顶部型、压力平衡滞留区型等5种模式,并提出了不同模式的定量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主要剩余油成因类型为"厚油层顶部型"和"压力平衡滞留区型",聚合物驱在注聚阶段主要是以"调剖"机理为主,在含水恢复阶段和后续水驱阶段都是以"增加平面波及面积"机理为主;相对于"虚拟水驱开发",聚合物驱主要在含水恢复阶段大幅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