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全球最薄的超极本之一,Acer蜂鸟S5最薄处仅11mm,独创的一触即启隐藏式接口将超极本推向更薄的新标准。同时配备的Acer全时在线功能以及Acer个人云技术,使用户的移动生活实现真正的全时备战。  相似文献   

2.
7月2日,宏碁在北京香格里拉酒店正式发布极致超极本Acer蜂鸟S5。作为全球最薄的超极本之一,Acer蜂鸟S5最薄处仅11mm,独创的一触即启隐藏式接口将超极本推向更薄的新标准。Acer蜂鸟S5创新专利"一触即启隐藏式接口"既做到了极致轻薄,又满足用户日常需求。通过尖端科技设计,将HDMI、2个USB3.0接口和极速传输雷电接口隐藏在小小的  相似文献   

3.
业界     
《电脑迷》2011,(20):5-6
Acer宏碁发布超极本Aspire S3 2011年9月16日下午,全球PC行业的领导厂商Acer宏碁与英特尔在北京共同宣布,Acer宏碁超极本(Ultrabook)——Aspire S3蜂鸟正式发布,并将在9月底成为国内第一个上市的超极本。13mm左右机身厚  相似文献   

4.
细细数下来,S7已经是Acer推出的第三代超极本产品了,其首代产品AcerS3是首款面向消费领域推出的超极本产品,无论对于Acer还是对于超极本,S3都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性意义的产品,而第二代产品S5也在英特尔发布新一代处理器后随即上市,小巧的机身加上别具一格的电动马达接口的设计,让S5在众多超极本中强劲风头,而这款独属于Acer的第三代超极本产品S7虽然早在年初的CES上就已经经验亮相,但也因为注定要搭载Windows8操作系统,而一直留给世人一个悬念,如今Windows8正式发布,这款来自Acer的潜心力作S7也正式的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5.
《电脑时空》2011,(11):20-21
AcerAspires3蜂鸟是我们实验室收到的第一款超极本(Ultrabook),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还有更多的超极本将会陆续面世,包括东芝的Z830以及联想的U300。不过必须承认,Acer是这些厂商中行动最陕的一个,虽然华硕早在今年5月份就发布了第一台超极本的概念机UX21,但却是Acer让超极本的正式销售成为现实。想想这些薄到极致的笔记本即将成为市场主流,那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6.
《数码精品世界》2012,(7):86-87
这个年代聊笔记本.如果不是满嘴的“超极本”,恐怕会被别人认为是落伍了,但是放眼看去,很多并非超极本的笔记本电脑也有着不俗的设计。在满眼超极本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把眼光关注到那些并非超极本的明星产品,Acer Travel Mate 8481就是很值得我们去追星的一款非“超极”的笔记本电脑。  相似文献   

7.
王欣 《个人电脑》2012,18(2):14-15
让我们来数一数有多少厂商已经推出超极本产品了:Acer、ASUS、TOSHIBA、Lenovo,当然Apple MBA是超极本的鼻祖,也要算进去。还有么?SAMSUNG?我问过他们,得到的回答是已经推出的900X系列是定位高端的,虽然看上去像超极本,但三星并不想这么做,要看到打着SAMSUNG Logo的超极本,等Ivy Bridge出来再说吧。  相似文献   

8.
5月3日Acer宏碁率领全线新品点亮纽约,一时间业界首款"触打双用"双轴承的R7和可分离平板超极本P3成为舞池中央的亮点。5月9日Acer宏碁再携含超极本、笔记本电脑、变形平板、一体电脑在内的触控家族全线新品亮相北京798艺术区,全面打响触控战役,开启创新未来。Acer宏碁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林显郎,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张永红出席了发布会,并分享了Acer宏碁2013年在产品和营销上的运营策略。未来宏碁将以"创新研发"和"营销"为重心,持续精进设计,不断提升使用者体验,在新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蜂鸟来了!     
《个人电脑》2011,17(10):150-151
Acer宏基AspireS3成中国首台上市的超极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笔记本电脑何以实现轻薄与高性能兼得?2011年9月16日下午,全球PC行业的领导厂商Acer宏基与英特尔在北京共同宣布,  相似文献   

10.
《电脑时空》2012,(10):60-60
作为业界首款正式发布且上市的超极本.AcerAspire蜂鸟S3可谓是吸引着大多数人的目光,除了极致轻薄的机身厚度外.该系列机型最大的优势就是在价格方面,这也保持了Acer笔记本一贯走亲民路线的定位方式.目前Acer蜂鸟s3凭借其性价比优势,是市场中销量最高的超极本。时隔一年后.随着英特尔第三代酷睿低电压处理器核芯推出,Acer蜂鸟S3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外观上增加了一套香槟金的配色方案.并集中在内部硬件配置上进行了全面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电脑时空》2013,(6):22-23
在去年6月的中国台北电脑展上Acer公司就发布了其第三条超极本产品线:AspireS7,这也是Acer旗下第一个使用触摸屏的超极本系列。S7分为两种型号,分别为11.6英寸的S719l和13.3英寸的S7391,在Windows8上市后,我们评测过13.3英寸的s7—391,对其美轮美奂的外观以及极简设计的理念赞誉有加。如今,11.6英寸的S7—19l已正式上市,我们PCLabs实验室也在第一时间拿到这款产品。  相似文献   

12.
笔记本电脑虽然现在最热门笔记本电脑的是那些叫做超极本的产品,但我们必须冷静下来考虑一下什么才是主流的笔记本电脑。2011年超极本的出货量仅占所有笔记本电脑的2%,2012年据预测也不超过15%,显然离主流还有距离。我们测试的这款Acer Aspire 4752G,用其配置价格和测试表现来描述了一个事实:这就是主流。  相似文献   

13.
覃特 《电脑时空》2012,(9):13-13
说到Acer的商务笔记本,就不得不提及我们去年测试过的TravelMate8481,即使在超极本大行其道的今天,其轻薄的魅力也可谓是不遑多让,更何况长达10小时以上的电池续航能力更是让人l惊叹不已。如今作为Acer大客户TravelMate家族全新升级产品P643,不仅保持了其全能商务的特性,更是在功能上大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新品     
Acer发布Timeline系列笔记本2009年4月9日,acer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号称拥有8小时以上电池续航能力的AspireTimeline系列新品。Acer Aspire Timeline系列笔记本有13.3、14及15.6英寸三种尺寸。三种机型最薄24mm,最厚29mm,重量在1.6~2.4kg之间。值得一提的是,Aspire  相似文献   

15.
《个人电脑》2012,18(12):85
Acer日前向中国市场隆重推出了含超极本、笔记本、平板电脑、一体机和显示器在内的5大系列10款触控新品,全面开启消费者"触控及输入(Touch&Type)"体验之旅。Acer宏基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林显郎,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张永红出席了发布会,同时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叙和微软大中华区消费渠道事业部总经理张永利等嘉宾也参会并做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16.
《数码精品世界》2012,(7):56-71
日本原装LIFEBOOKU772是富士通领先科技的标杆,其令人不可思议的纤薄体积和14英寸屏幕完美融入到13英寸的精巧机身内,配合SSD硬盘最轻仅重138kg,最薄处为9mm,而最厚处也仅有156mm是目前可配备超大容量智能混合硬盘的最纤薄超极本。睿智大气的外观、极致无边框等惊艳设计,都让U772成为超极本世界里的新秀。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什么时候,“大咖”热已席卷了全国,成了很多人标榜的楷模。而对于当今的商务精英,怎样的笔记本电脑才能堪称“商务大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Acer最新一代商用超极本TravelMateP645上找寻一下答案。  相似文献   

18.
新闻日历     
金球最簿超极本之一Acer蜂鸟S5在京发布;华为终端发布上网卡新品类WiFi猫;智美P1,有沃相伴华为P1联通合约政策发布;夏普发布80英寸声日UOS LX 842A;派诺特推出无线音频与电话耳机Parrot Zik。  相似文献   

19.
经典再降价 Acer Aspire S5 作为Acer首批Ivy Bridge超极本,Aspire S5凭黑色镁铝合金外表,配上拉丝工艺,已经比不少与之同时期推出的超极本抢眼.刚刚推出时售价十分高昂,反应却是一般.如今此机价格已随着Windows 8新机推出而回落,虽然官方建议售价仍高,但卖场中已经普遍降价,亚马逊已经给出了8999元的报价,比官方报价便宜了近2000元,但功能依旧.规格上保留了128GB,容量虽比硬盘型号略少,但存取速度肯定比其他型号更快,方便追求速度的用户.加上机身最厚位置只有15m m,配合1.18Kg重量,外携更见方便.机身还配有多种实用接口,功能及便携性方面都相当完整.  相似文献   

20.
《电脑时空》2013,(10):20-21
在很多人看来,英特尔最新的Hasweil平台将会成为具备划时代意义的芯片平台。原因很简单,Haswe]1平台的改变和性能提升明显,这就给0EM厂商醑下充足的空间设计新品。Acer公司最新推出的超极本AspireS7—392便是最好的例证,这是~款13.3英寸的超极本,除延续了上一代的特色外,还提升了电池的续航能力,强化键盘使用时的手感,并提供更安静的散热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