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一直发展缓慢,现有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也存在着定位精度差和通信可靠性低等问题,针对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的特点,研究设计了井下人员定位管理系统,采用无线射频技术和现场总线网络组态的方法,提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系统现场总线的网络组态和数据接口设计2个角度切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实现了对系统定位数据的可靠传输,对于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技术及其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以及移动数据的发展,在享受4G通信系统所带来的便捷服务的同时,煤矿井下也开始使用4G网络。大柳塔煤矿利用这一技术对井下人员定位、工业视频、语音广播、无线或者有线电话、RS485数据上传等接入4G综合分站,通过井下网络与地面服务器连接,实现了井下、井上之间的信息互通,促进煤矿信息化、自动化的融合,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RFID技术与ZigBee技术的分析和比较,设计了一种新型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检测系统。阐述了ZigBee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煤矿井下的应用;重点介绍了井下人员定位网络的组成、结构和目标节点的定位过程。该系统可进一步提高矿井管理的安全性,便于矿领导、调度室和安监人员及时了解有关人员下井时间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KT101井下无线通信调度系统解决了南山煤矿井下人员的移动通信及人员的准实时定位问题,改变了目前井下通信手段落后,生产调度指挥不及时的局面,通过先进的定位数据模型算法实现人员的准实时定位.该系统采用的PHS技术是一种成熟的无线通信手段,具备组网灵活、投资省、见效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陈亮 《煤矿机械》2012,33(6):279-280
针对目前井下通信技术存在的弊端,设计出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井下人员安全定位管理系统,适用于矿井人员定位跟踪管理。将RFID技术应用到煤矿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可靠、便捷、完整的井下管理系统,为实现井下管理的信息化和可视化提供了重要途径。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为保障矿下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效率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杨国华 《煤矿现代化》2024,(2):41-44+50
由于传统方法在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中应用效果不佳,不仅定位结果相对误差比较大,而且定位失败人员数量较多,无法达到预期的定位效果,为此提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UWB技术的煤矿井下采掘人员定位方法。搭建无线传感网络场景,利用无线传感网络采集井下人员位置信号,利用自适应算法对信号自适应滤波处理,利用离散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无线传感网络信号矩阵的各个维度做波束形成,对矩阵的各个维度传感信号进行加权合并,增强各个维度上目标信号的强度,利用UWB技术对信号传输,根据增强后的目标信号传输信息确定井下人员位置,以此实现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UWB技术的煤矿井下采掘人员定位。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定位相对误差低于10 cm,定位失败人员数量与总人数比例为3%,设计方法在煤矿井下采掘人员定位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2019,(12):114-117
针对发光二极管(LED)技术和成像通信分析技术的成熟发展,结合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与摄像仪图像采集分析技术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井下防爆摄像仪采集LED矿灯的可见光信号图像,识别与矿灯绑定的矿井人员编码信息;利用可见光图像识别算法,确定矿井人员的位置信息,定位矿井人员。试验验证表明:系统定位误差不大于0.4 m,响应时间不大于0.368 s,该定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位置定位精度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牛园园  朱宗玖 《煤矿机械》2013,34(9):274-276
为了更好地实现煤矿信息传输系统在井下的信息传递,确保事故发生后救援工作的有效进行,利用Zigbee的低功耗无线自组网技术,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煤矿井下信息传输系统,阐述了Zigbee技术在煤矿井下的通信组网方式,提出了煤矿井下的人员定位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现有矿井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可达到的性能;在此基础之上,详细介绍分析了现有的自动化井下通信技术和自动化井下人员定位技术的基本理论基础,可达到的性能,特点以及发展现状;然后对它们的特点和性能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成桂玲 《煤炭技术》2013,(6):134-136
在煤矿发展向数字化转化的过程之中,煤矿信息化工作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煤矿的整体实力。对煤矿发展企业而言,煤矿井下人员定位信息系统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现实价值。文章主要基于WEB技术,对煤矿井下人员的定位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深入地探究,旨在为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杨伟光 《建井技术》2009,30(5):3-6,42
阐述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结合中煤第一建设公司科技创新情况,介绍了煤炭基建施工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谋划与部署的具体内容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SMA超弹性及减隔震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岳云 《同煤科技》2012,(4):48-49
从投稿方式、审稿方式、作者群3方面,探讨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影响SMA超弹性性能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两种不同的超弹性本构关系,总结了SMA超弹性阻尼器在工程振动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各种阻尼器的减、隔震效果及作用机制,布置方式和优化设计等,展望了SMA在减、隔震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移动变形等值线图是描述矿区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的主要途径,但其绘制方法比较烦琐。为了克服该方法的不足,开发了VB和Surfer接口程序,将其绘图功能集成到地表移动变形预计应用程序中,实现了等值线的自动绘制,为预测结果的正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图件。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不仅减少了编程量,而且提高了作图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锚索规格普遍采用φ15.24mm和φ17.8mm,在地质条件复杂和地压大的条件下,锚索常出现拉断现象。为保证巷道支护稳定和安全,研制出φ18.9mm和φ21.6mm大直径锚索,使锚索最大承载力分别比φ15.24mm和φ17.8mm锚索提高12%和38%。对大直径锚索的研制以及对配套锚具和施工机具的研制进行了表述,同时对煤矿井下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工程投标报价方法的分析 ,对工程投标报价改革的方向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义礼 《煤炭技术》2002,21(2):23-26
通过对选煤厂生产性质及工艺特点的比较与分析 ,深刻地阐述了大中型选煤厂集散式监控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构成 ,系统配置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9.
阴畅 《煤矿机械》2012,33(2):261-263
介绍了矿用设备关键元件聚氨酯密封件质量性能检测、储存、包装等生产工序,分析了各生产工序过程中的操作技术要点,指出了各生产工序的注意事项,为提高聚氨酯密封件性能检测、储存、包装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案例的剖析,提出了地应力、瓦斯压力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发展的动力,而煤体(或岩体)的坚固性则是起阻碍突出发生的力。总结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教训,提出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