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获得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采用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对实验室保存的木葡糖酸醋杆菌BC13进行复合诱变。通过诱变、筛选和连续传代实验,获得1株产量达15.6g/L的高产突变株Y19-11,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比原出发菌株产量提高44.4%。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不同初始pH下的菌体量和细菌纤维素产量,确定突变株Y19-11的最适温度和初始pH分别为30℃和5.5。   相似文献   

2.
首先用紫外线对出发菌株的菌体进行诱变,然后再用硫酸二乙酯对突变株进行诱变,最后经筛选获得耐酸突变株。该突变株在pH值为3.1以下生长时,产纤维素水平为9.2 g/L,比突变株U31提高了12.2%,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1.43%。对突变株UE26进行传代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遗传稳定性,适宜作为研究细菌纤维素的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3.
张强 《酿酒科技》2007,(2):43-45
以一株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DG-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得到菌株DG-4—4,酶活提高了20.4%;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菌株DG-4—46,酶活在UV诱变基础上提高了61.9%,比初始出发菌株DG-4提高了95.0%。  相似文献   

4.
以一株耐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DG-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UV)诱变,得到菌株DG-4-4,酶活提高了20.4%;通过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得到菌株DG-4-46,酶活在UV诱变基础上提高了61.9%,比初始出发菌株DG-4提高了95.0%.  相似文献   

5.
纳塔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纳塔(nata)是一种由微生物经液态发酵形成于液体表面的凝胶膜状物[1],主要成分是纤维素[2,3]。目前在台湾和大陆的商品名叫“椰果”、“高纤椰果”,因其外形极象嫩椰肉,且最常用的发酵原料是椰子水。由于它持水性好,具有独特的凝胶状半透明质构,其最广泛的应用是加工成各?..  相似文献   

6.
细菌纤维素是木醋杆菌经液态基质发酵而形成的细胞外纤维素,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持水性、凝胶特性。将其添加到新鲜牛奶中进行乳酸茵发酵,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乳酸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研制出细菌纤维素酸奶。该细菌纤维素酸奶与普通酸奶相比,其口感和凝固状态均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对一株经紫外诱变手段筛选得到的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木醋杆菌C544进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研究,确定其产纤维素适宜温度范围为25℃-31℃,30℃时纤维素产量最高;适宜的初始pH值范围为5.5-7.0,在pH6.0时纤维素产量最高。优化出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0%(w/v)、大豆蛋白胨0.9%(w/v)、Na2HPO4·12H2O0.8%(w/v)及柠檬酸0.5%(w/v),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纤维素最大产量可达7.79g/L,是优化前产量的3.52倍。另研究了甘露醇对此菌株产细菌纤维素的影响,发现当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0%(w/v)甘露醇作为碳源时,发酵终点的pH值为4.50,对纤维素的合成有利,纤维素产量达到9.33g/L,是优化前产量的4.22倍。  相似文献   

8.
杜磊  袁超 《食品科技》2014,(12):38-42
酸乳在储藏、销售直至食用前,由于乳酸菌仍会生长繁殖,使pH值继续下降,出现消费者不可接受的过酸味及感官质量下降等后酸化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以市售酸乳中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先分离和筛选得到纯化菌株,通过发酵酸度和pH值筛选出9号乳酸菌作为诱变的出发菌株,再经过紫外、DES单因素诱变和UV+DES复合诱变以及青霉素处理等条件筛选出突变菌株F504,其诱变的最佳条件是UV+DES复合诱变:UV 1 min、1.5%DES。在42℃下诱变后菌株发酵酸乳8 h后酸度值比出发菌减少了14.5%。在10℃下贮藏时,10 d后突变菌株F504的酸度值比出发菌株9号菌株减少了13.1%,且F504菌株比9号菌发生后酸化的时间推迟了2 d。  相似文献   

9.
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利用传统Hestrin-Scharmm (HS)培养基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BC产量不高、葡萄糖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首先比较了传统HS培养基和改良HS培养基发酵生产BC的结果,改良HS培养基中BC干重产量达到3.34g/L,较传统HS培养基提高了28%,但培养基废液中仍含有41%和70%的残糖和残氮;继而对改良HS培养基一次发酵废液进行优化,添加2.5 g/L酵母粉和1.8 g/L磷酸氢二钠,调节p H至5.9进行二次发酵,可获得3.16 g/L的BC干重,同时发酵液中副产物乙酸浓度仅为一次发酵的一半。综上,利用改良HS培养基发酵结合优化发酵废液进行二次发酵,共获得6.50 g/L的BC干重,是优化前的2.5倍以上,并且葡萄糖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也分别由56.74%,22.86%提高至88.02%,36.87%。  相似文献   

10.
细菌纤维素发酵果冻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可食用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持水性、凝胶特性,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食品的成型剂、增粘剂,同时作为健康纤维食品,可以降低胆固醇、增强消化功能等.本文以菠萝汁与玉米浆为原料,经过木醋杆菌发酵制得细菌纤维素发酵果冻.通过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来确定细菌纤维素发酵果冻的最佳工艺参数.研制出的果冻,营养丰富,酸甜适口,富有弹性,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赤藓糖醇的产量,对自选耐高渗酵母菌T-3-2进行紫外线与亚硝酸复合诱变处理,并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其发酵条件。复合诱变得到1株稳定高产突变株UN-11,其赤藓糖醇的产量达到78.3mg/mL,比T-3-2提高了38.8%;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了关键影响赤藓糖醇产量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到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1℃、转速170r/min、接种量9.8%。模型预测结果产物浓度达到84.93mg/mL,验证实验结果产物浓度为85.25mg/mL。该模型对赤藓糖醇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海超  王延斌  熊强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3):117-121,126
以实验室筛选、保藏的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分析,对其产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以优化过后的发酵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实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实验结果如下:当培养基组成为(g/L):蔗糖10,酵母粉9.36,蛋白胨5,磷酸氢二钠2.86,柠檬酸0.3,pH5.96时,BC膜干重最高,约为4.779 g/L。在此基础上,采用接种量10%、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 ℃、培养时间10 d的培养条件,可以获得干重为8.515 g/L的BC膜干重,比优化前的2.022 g/L提高了30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高产碱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及其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短小芽孢杆菌1.894(Bacillus pumilus 1.894)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育种,得到产碱性蛋白酶较高的新菌株短小芽孢杆菌2080(Bacillus pumilus 2080).经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其酶产率可达15300 U/g.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硫酸二乙酯(DES)对纳他霉素产生菌恰塔努加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ttanoogensis)SC21进行诱变处理,以添加了硫酸链霉素的平板进行筛选,选育出一株正突变株SC216,在同等发酵条件下,纳他霉素产量达到1.262g/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31倍,连续5次传代,其产量稳定在1.2g/L左右,性状无大突变,表明该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5.
弹性蛋白酶高产菌株摇瓶发酵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勇芳  李洪军 《食品与机械》2006,22(1):18-21,38
对假单胞菌属B菌种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B菌株生产弹性蛋白酶的最适发酵条件为:0.5%葡萄糖、3%干酪素、1%酵母膏、0.2%K2HPO4、0.01%MgSO4·7H2O;起始pH为7;最适发酵温度为28℃;装液量为20mL;接种3%、种龄为12h的种子培养液;B菌株在24h左右产弹性蛋白酶的量达到最高,为23.3U/mL。  相似文献   

16.
从红茶菌中筛选获得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产生菌株C1,结合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将其鉴定为木糖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xylinus).随后以筛选所得菌株C1为试验菌,以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分批发酵制备BC,分别构建菌体生长、产物生成以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产凝乳酶的米黑毛霉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照射、紫外复合氯化锂处理,以筛选产凝乳酶活力较高的菌株。确定的紫外线最佳照射时间为90 s,经多次诱变,筛选得到了突变株UV-13,其凝乳酶活力为2448.98 S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2.85%;复合诱变的最佳条件为90 s紫外照射复合1.5%氯化锂,在多次诱变的基础上,筛选得到了突变株UV-Li Cl-6,其凝乳酶活力为2703.58 SU/m 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70%。传代实验表明,两株突变菌都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茶水发酵法生产细菌纤维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以茶水、白砂糖为原料,利用木醋杆菌(Acetobacterxylinum)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工艺流程,为细菌纤维素的大规模生产开发出了成本低、来源广泛的原料。  相似文献   

19.
微藻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作为新一代功能食品药物保健因子, 成为全球科研和产业研究的热点。菌种选育技术是微藻DHA提取的前提和基础, 发酵培养是直接决定微藻DHA产量的核心技术, 因此对微藻DHA菌种选育和发酵培养技术进行研究对微藻DHA的产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微藻DHA菌种选育和发酵培养的技术链, 比较了微藻DHA菌种选育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对菌种选育和发酵培养的重要技术进行研究, 以期能够为微藻DHA菌种选育和发酵培养技术的优化、创新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从而有效提高微藻DHA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