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淤地坝是水土流失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可以拦蓄治坡措施没有拦蓄了的洪水和泥沙,是沟壑治理的主要措施。在沟壑区修建淤地坝,不仅可以稳定和抬高侵蚀基点,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岸坍塌,拦蓄洪水,减少入河泥沙和干支流水库淤积,还可以增加坝地、落淤肥田、变荒沟为良田,为山区农林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淤地坝高度的确定。淤地坝总高度H应由拦泥坝高h_拦、滞洪坝高h_滞和安全超  相似文献   

2.
张健 《山西水利》2010,26(4):1-2
<正>近年来,山西省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全省已建成大中小型淤地坝和生产坝4万多座,其中骨干坝1 100多座。大大小小遍布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淤地坝与坝滩联治等综合治理工程相配套,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这些工程已拦蓄泥沙21亿t,成地10.47万hm2,出现了一大批治一条沟、增一片地、改善一方环境、富裕一方百姓的好  相似文献   

3.
杨家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杨家沟水土保持措施数量的变化及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效益发挥年限等方面,对杨家沟流域水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流域径流量、泥沙量的增加由两方面的因素引起:①发挥拦蓄效益的水土保持措施数量有所减少;②沟道工程措施的拦蓄效益下降,沟头防护工程没有被及时修复.同时,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拦蓄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工程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占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总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西果园沟流域采取治沟措施、治坡措施、坡沟兼治措施后,土地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形成了完整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农田增加到0.15 hm~2/人,林地增加到668.83 hm~2,草地增加到126.19 hm~2。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32.73%提高到77.07%,流域侵蚀模数由5 900 t/(km~2·a)下降到1 535 t/(km~2·a),拦蓄泥沙效率达到73.98%,土壤侵蚀强度明显下降,流域内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显著的蓄水保土效益。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蓄水保土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疏,坡陡沟深,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水土保持造林、种草和封坡禁牧等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及毁林毁草后水土保持效益减退情况进行的研究表明:沟谷林、沙棘林、人工林等均可有效地减少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效益;森林被破坏对流域年径流总量影响较小,对径流年内分配影响较大;在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地种植草木樨,可有效地减少冲刷量和径流量。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水利》1995,(4):23-25,27
1 全盟水土保持建设成就较好地完成了重点治理一期工程,二期重点治理工程也有了新的进展.我盟无定河、皇甫川流域的43条小流域于1983年列入国家8片重点治理区一期工程,经10年治理,到1992年新增治理面积1079.7km~2,(其中基本农田6446.67hm~2,水土保林7.37万hm~2,经济林1673.33hm~2,种草2.62万hm~2,新修淤地坝107座,其它工程2000多处,动用土石方720.8万m~3),治理度达76%,人均收入由136元提高到617元,人均粮食由335kg提高到806kg,拦蓄径流总量由796.7万m~3,增加到4978.3万m~3,拦蓄泥沙由331.1万t,增加到1709万t,年均侵蚀量由2415.5万t减少到706.8万t,初步形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苏金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苏金沟小流域采取工程与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采用地面观测方法对项目区进行了水土保持监测,经过近2年监测显示,项目区的植被覆盖度提高到了70%以上,年保水量达到6.39万m3,保土量达到3.51万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辽宁省朝阳县东山上沟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问题,指出综合治理的必要性,介绍了耕地保土、沟壑拦蓄、荒山林草和封育自修等4个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措施与实施过程。实施后,水土保持效果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人民治理黄河70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12):20-23
人民治黄70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人民治黄五十年水土保持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调查与典型分析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层面,对人民治黄近20 a来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截至2015年底,国家和各省(区)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投资累计达502.48亿元,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21.84万km~2,修建淤地坝5.84万座,累计保土量193.54亿t。按2015年价格折算,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42万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效益1.18万亿元。水土保持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拦减了入黄泥沙量,减少了下游河道淤积;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显著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对黄河年径流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年径流量是水资源评价与合理配置利用的重要依据,而水土保持减水定额、水土保持措施累计保存面积又是估算水土保持对河川年径流量影响的基础。本文综合分析了水土保持减水作用现有主要研究成果,在对黄河上中游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基础上,采用小流域综合治理法计算了各分区水土保持减水定额,黄土丘陵沟壑区为245.5m3/hm2、黄土高塬沟壑区为118.5m3/hm2、土石山区为471.9m3/hm2。并结合《2003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区域配置及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研究成果,计算了各分区水土保持措施累计面积。最后求得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区、河源区水土保持减水量分别为85618.13×104m3、15672.81×104m3、26808.64×104m3、8475.32×104m3,全流域水土保持减水量为136574.90×104m3。  相似文献   

11.
水土保持     
《中国水利》2006,(24):23-23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15周年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水利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15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浅议城市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亦越来越普遍和严重,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是今后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城市水土流失特点、成因及造成的危害,对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解决人类由于生存需要,而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和破坏,推行MMS政策,实施小水电代燃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有效的保护了森林和草地,水土水分得到涵养,水土流失得到遏止,生态得以修复,水土保持得以加强.在实施MMS政策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水土保持法,不要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找出了水土保持在产业结构中属基础产业的地位。并通过深入分析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水上流失是经济发展的长期障碍因子,经济发展了能促讲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但并不是说,经济发展了水土流失就会自然得到控制,只要加强法制建设,这种现象就能得到抑制.文章最后还提出今后进行水土流失治理,要建立灾害意识,使有限的投入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叙述珠江流域10年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工作成效,指出不前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的变化,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已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1监测工作的必要性1.1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讲,监测工作还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也不断更新与完善.其涉及领域已经从农业、农村、农地,逐步向非农领域、城市、矿山等一切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扩展;其内容也从预防监督、治理开发扩大到监…  相似文献   

17.
关于水土保持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流失的主要根源在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因此水土保持的首要任务是预防。预的主要措施有(1)改革现行土地政策,调整政府目标(2)调整产业政策,减少土地开垦;(3)实行土地封禁,恢复草木植被;  相似文献   

18.
论库区水土保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库区水土流失造成库容减小,蓄水能力下降,影响发电、防洪。灌溉等效益,要搞好库区水土保持,必须在规划设计中增设水土保持项目,预测水土流失发展状况,保护现有植被资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并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利》2011,(12):33-36
(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9号公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减轻水、旱、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20.
新化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大县,又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县.水土流失导致了贫困,贫困又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展.县领导深刻认识到,不治理水土流失就不可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对水土保持工作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党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投入,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广大农民群众齐干的水土保持新局面.但水土保持工作任重道远,治理难度还很大,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各级领导班子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交给一代干,要为建设新化、美化新化、富强新化锲而不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