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海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剖析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调节上下游地区各相关主体间的生态利益关系,对促进海河流域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海河流域近20年实施的多种模式生态补偿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重要控制性和基础性因素。建立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对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恶化等问题十分突出,而与水有关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3.
从政策出台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对当前水生态补偿的开展的现状及成效作了归纳总结,梳理指出当前开展水生态补偿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要求,提出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彬 《海河水利》2010,(1):58-60
建设生态文明,要利用市场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控制性要素,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点。从水生态的特点入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对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架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唐克旺 《中国水利》2013,(15):43-46
在剖析水生态文明内涵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水生态文明的现状,对影响我国水生态文明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剖析,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态势、需求和价值取向,提出了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对策:一是优化国家水土资源的总体配置格局;二是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三是构建健康优美的河湖水生态系统;四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流域健康的重要基础。当前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存在补偿机制层级分明但衔接不足、目标明确但实施方案模糊、政策支持突出但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方式多样但侧重事后治理等问题。重点从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操作程序、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苏州市“自流活水”工程及“杭州G20峰会核心区河道水质提升”工程的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关键技术和实施效果,对我国南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城市河道水质提升和水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结合不同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深入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强调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特点和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确定建设任务和技术路线。强调急需开展生态环境价值理论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切实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这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虚拟水战略视角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虚拟水战略实施过程中流域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基于经济学角度建立流域内各方利益主体行为的博弈模型。分析博弈模型表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存在将会导致"囚徒困境"与"智猪博弈"现象,从而造成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缺失,不利于虚拟水战略的顺利实施。虚拟水战略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生产模式及农业用水模式,在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与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同时,需要配套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会造成流域内各方利益主体的非合作博弈,通过设计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模式,有助于保障我国流域内虚拟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江西水生态文明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市场化机制以及推动科技合作等建议,为进一步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实施生态保护补偿是调动各方积极性、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我国国土空间主体功能定位和生态功能区划、水资源权属制度角度,定义了水生态补偿的内涵,研究了水生态补偿范围、补偿对象、补偿内容、补偿费用测算、补偿方式和补偿经费来源等,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为我国建立并实施水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有数量众多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和水禽,是长江流域许多濒危物种最后的保护地之一,其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和大气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茅台等名优白酒品牌。近年来,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因此,应根据上下游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流域内的生态补偿立法,建立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资金分摊制度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异地开发"试点和项目支持等长效补偿机制,这样对流域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理论的分析,结合国情探讨了补偿机制的框架构成、规划重点保护区、明确补偿主体与原则、强制实施方法与策略。在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应进行广泛的调研,以形成准确的补偿依据,增强宣传力度,不断强化法律体系的建设以及加大资金的投入等策略,方可保障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当今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人们尝试用各种方法进行水土保持和生态稳定维护,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机制是国家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水土保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文章首先对水土保持的相关概念作以阐述,并对当前的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机制试行办法做了介绍,之后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对国家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具体实行给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摘要: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目前,国内尚未有较为明确或关于生态补偿概念的统一定义,厘清对其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在实践中准确地把握政策方向以及更好地进行设计和选择。生态补偿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作用为缓和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受到的干扰,并针对干扰调节自身的状态以维持生存,也可把该调节机制看作符合生态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5.
珠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萌  陈晓宏  陈志和 《人民珠江》2010,31(1):9-11,61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及法律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从珠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概况入手,分析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讨适合当地实情的生态补偿原则及补偿标准,提出建立多元化补偿资金筹集渠道,"输血型"和"造血型"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并给出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以及地区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生态保护成本(或效益)外部性问题内部化,依据"公平、公开、公正"和"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概念;从生态补偿主客体的划分,补偿标准,补偿模式与补偿方式,补偿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理论框架,为建立和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是指因从事生产和建设等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使其水土保持功能丧失或降低所应当为此补偿的费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规范征收和使用能积极地推进水土保持工作,对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水土保持建设者的积极性,而且对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起到制约作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水土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珠江流域水系发达,流域内各省水土保持现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以珠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相关重要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一定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完善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9.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解决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矛盾,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方法。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是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 解决该流域水土保持投入不足 , 提高全流域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的需要。依据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特点、形态、相关群体利益关系和防治对策的不同,提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构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