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透山铜矿二轮找矿成果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阐述红透山铜矿二轮找矿实施对策,找矿成果,及地质找矿远景分析,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平 《有色矿冶》2013,(1):11-13
红透山铜矿是我国目前开采深度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之一,地压灾害显现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的简单监测到现在的微震监测,红透山铜矿一直不懈努力地研究地压显现规律。本文针对红透山铜矿岩爆等地压灾害频发现状,建立红透山深部地压微震监测系统,对深部地压活动规律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并结合监测数据实际分析深井硬岩矿山岩爆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3.
红透山铜矿是我国目前开采深度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随着开采的不断延伸,竖井深度最深的已达1 000m,提升机的数量也增加到了七台。提升机的液压站系统是保证提升机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该公司通过近年来的不断改进,将原有的液压站系统全部更新成靠PLC数字信号控制的新型液压站,本文主要介绍了E138G液压站在该公司提升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红透山铜矿地压监测与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勇 《有色矿冶》2003,19(1):9-12
通过对地压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的分析,根据红透山铜矿的特点及实际情况,介绍了红透山铜矿在地压的监测上的几种手段,以及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6.
红透山铜矿探采资料对比浅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红透山铜矿-647中段42采、43采为留矿法采场,目前已经开采结束,为进一步了解矿山资源利用状况、总结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地指导矿山勘探与开发,对42采、43采进行了探采资料对比,通过对形态误差率及储量误差率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指出了探矿与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今后的地质探矿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波 《有色矿冶》2006,22(4):20-22
对采矿深度超过1200m的矿山而言,在井下深部开采过程中所遇到的通风难题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文中探讨了系统改造的基本设想,对相似的深采矿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压测试技术在矿山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其弊端,提出与东大合作建立矿山微震监测系统。全面介绍数据信息采集、网络技术传输、进行三维背景应力场分析、深部地压活动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高桂荣  徐伟  石玉坤 《有色矿冶》2011,(4):14-15,18
天井、联络道探矿法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探矿手段在矿山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红透山矿床-767中段一采摸底探矿工作的分析。重点讨论了天井、联络道探矿,在矿体形态发生剧烈变化时应用的灵活性。阐述了该探矿方法的合理性。最后,针对此类探矿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采用岩矿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及微区成分分析的方法,对60块岩矿标本系统的研究,发现辉银矿、银金矿或金银矿三种银矿物,查明其载体矿物的种类及其粒度、镶嵌特征.并运用选择性分步溶解的化学方法,定量的了解银矿物在粉末矿石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对纯镁进行了表面渗锌处理,研究了扩渗温度及扩渗时间对于合金化渗层组织、相结构及反应层连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扩渗温度的选择有一个合适的范围,温度过低,扩渗速度太慢甚至Zn元素原子的能量达不到其激活能,不能产生活性原子,扩渗过程无法进行。温度过高虽然有利于形成合金化渗层,但会使基体晶粒粗化,甚至改变整个基体,而且,温度过高不利于反应层(金属间化合物区)的稳定:扩渗时间的延长会促使Zn的进入量和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量增加,并削弱晶界扩散优势的影响,最终使固溶层和反应层趋于均匀化。要形成连续的反应层,扩渗温度应控制在400℃~420℃,相应的扩渗时间为8h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鞍钢1#、3#连续热镀锌线生产过程的对比以及单因素、多因素控制对比试验,深层分析了带钢表面露铁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并对设计、新建类似退火炉提出了若干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索实施铁路站场零故障预防维修管理模式,将维护管理模式由抢修管理向预防维护管理转变,摸索出了一套简单易行的管理模式,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可靠性和设备管控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地震勘探在煤炭详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再局限于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和缓丘陵地区,而且在山区、岩浆岩屏蔽区等地表复杂地区也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本文以某详查区找煤勘探为实例,展示了地震勘探在地表复杂地区取得的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长时间现场跟综、模拟试验、分析变电站故障产生的原因,摸索提炼出“五诊”法点检管理模式。新的点检管理模式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设备故障率,保障了动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局部单层浅网壳的设计关键在于在满足网壳刚度与整体稳定的条件下,确定经济合理的单层部分的可能布置区域和面积。为了满足网壳的刚度与整体稳定,施加预应力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而预应力的施加对网壳单层部分的确定有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寻找单层部分范围和预应力值之间的相对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液相烧结法制取具有良好塑性和微观组织的板坯,在650—1100℃之间,在不同轧制工艺参数下进行轧制。通过SEM和OM微观分析手段观察金相和断口组织,研究了W-Ni-Fe板材轧制过程中轧制工艺参数对断裂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变形率的增加,板材的断裂行为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过渡;晶界处聚集的O,S,C等杂质元素引起脆性断裂;板材的机械性能与W颗粒和粘接相分布有密切关系,并受加工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SS400热轧带钢表面麻点缺陷攻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SS400热轧带钢表面麻点缺陷的特征,分析研究了麻点缺陷产生的实质,同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SS400表面麻点缺陷的解决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A nanocrystalline layer was synthesized on the surface of TWIP steel samples by surface mechanical attri- tion treatment (SMAT) under varying durations. Microhardness variation was examined along the depth of the de- formation layer.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face at the TWIP steel SMATed for 90 min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and high-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 sults show that the orientation of austenite grains weakens, and a-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 occurs during SMAT. During the process of SMAT, the deformation twins generate and divide the austenite grains firstly~ then a-martens- ite transformation occurs beside and between the twin bundles~ after that the martensite and austenite grains rotate to accommodate deformation, and the orientations of martensite and between martensite and residual austenite increase; lastly the randomly oriented and uniform-sized nanocrystallir~e layers are formed under continuous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