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针对城市河道的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采用引水冲污方式,可提高河道的水环境净化能力,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以南京市河西水系水质现状为例,建立了一维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根据从长江引水的线路、方式及规模,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了南京市河西水系各河流引水冲污改善水环境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引水冲污能使城市河道污染浓度快速下降,有效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平原河道水环境整治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银芳 《水利水电技术》2005,36(7):23-25,37
改善河道水环境是河道整治的重要内容。利用洪水、潮汐等水动力进行水体置换,截污、河道拓浚、引水冲污以及采用生态修复技术等综合措施是改善浙江平原河道水环境行之有效和现实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深圳河湾污染现状是当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时,河道依然存在着黑臭现象。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3套动态数学模型,进行不同污水处理率下和不同引调水水源的环境需水量计算,确定了合理的污水处理率目标。对深圳河湾水系的珠江口引水和大鹏湾引水方案进行研究:从生态环境角度,首选方案是珠江口引海水加滨海水库水;从工程经济角度,首选方案是大鹏湾引水。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调整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河下游引水引沙特点人手,分析了非汛期不同河段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调整的影响,探讨了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影响机理,初步给出了引水引沙对河道冲淤影响的定量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论证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和存在问题,采用MIKE11模型对河网进行概化,建立了一维河网数学模型。以枯水期为例,选取6个控制断面的氨氮浓度为水质评价指标,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进行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内秦淮河水体污染较严重,水源地水质和引水流量达不到引水冲污的要求,需改善水源地水质,加大引水流量;每条引调水线路均存在引水盲区,引水冲污应采取4条线路联合引调水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相城区水环境状况及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苏州市相城区主要入阳澄湖(水源型湖泊)河道的水质现状,发现各水体水质均超出相应的标准限值,主要污染成因为:面源污染源强大,污水集中处理率偏低,水利工程破坏了天然的水力联系,工业企业布局散乱等。针对该区水环境形势的紧迫性,提出了面源控制、工业生态改造、污水处理、引水冲污、两湖强制性保护等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黄河艾山以下河道引水引沙与河道冲淤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引水沙与河道冲淤的关系,明确引水引沙对河道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引水引沙方案,并研究利用引水引沙减少艾山以下河道淤积措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福州市江北城区光明港水系水质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泵站补水与纳潮引水冲污结合并辅以其它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的改善水质思路:实施内河整治工程、加强水动力和水质输移规律研究、合理确定外江水闸调度规则实施纳潮冲污、优化生态补水方案等。特别是利用闽江涨落潮规律及科学调度现有水闸,引闽江水改善光明港水系下游部分河段水环境质量,实现"水多水动水清"的生态目标。  相似文献   

9.
1 概况 通州市地处汀苏东部、长江三角洲北樊,东临黄海,两南濒长江.城区水系发达,河网平均密度达5 km/km2,是典型的甲原河网地区城区河道水体南通江河道通吕运河、九圩港河等间接引入,受长江来水影响,桔水季节引水量少,内河水位较低;城区内部分河道水体常年多为缓流或滞流,白净能力小足,加之局部地段生活污水直排人河,时段性水质污染现象严重,水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平原河网地区水系连通,闸泵工程众多,工程调度中存在引水缺指导依据、引水时机欠科学等问题。考虑河道水位与生态需水的逐月变化,提出了基于河道适宜生态水位区间指导闸泵工程引、排水调度的计算方法。以南通市通州区为例,将年内水位划分为3个水位管理期,确定河道适宜生态水位区间并进行修正,以适宜生态水位作为控制目标,对工程现状引排水量进行调整。研究结果表明:(1)高水位时期(7—10月),适宜生态水位区间为1.77~1.99 m;过渡时期(4—6月及11月),适宜生态水位区间为1.54~1.95 m;低水位时期(12月—次年3月),适宜生态水位区间为1.46~1.77 m;(2)在满足适宜生态水位区间的基础上,6月中旬及下旬需增加引水287.56 万m3、399.56万m3,其余时段均应减少引水量,共减少引水量6 064.11 万m3,7—9月需减少引水量最大。适宜生态水位思路能够客观反映河网水位年内实际变化,便于水利部门管理,给出的基于适宜生态水位约束下工程需调整的引、排水量,可为平原河网地区引排水工程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JPWSPC水动力模型的优化引水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系河网水动力模拟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采用了汊点水位预测校正法(JPWSPC)处理缓流河网汊点和结构物连接处的回水效应,综合工程因素,建立了工程实例的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引水(分水)方案下河道水位过程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蓄水建筑物调蓄条件下,不同引水流量对河道水面面积和景观效果区别不大,河道的水力停留时间则与过流流量密切相关。通过优化调整引水量及河道分流比的模拟计算,为保证水资源高效利用、降低引水经济成本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庄杨  杨超  张兴  李一如 《江苏水利》2021,(10):56-58
"畅流活水"工程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在控制截污条件下,通过引清入城加速河水流动,促进水体置换,增加水环境容量.结合传统泥沙动力学公式,发现该调水模式对改善河道淤积也有一定作用.利用现有平台数据,分析调水时水流冲淤、挟沙能力的变化,评估"畅流活水"对改善河道淤积的影响,为探寻减轻淤积的非工程措施,延伸水利工程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对商丘市现状及水污染成因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制定了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与原则,提出了整体的治理策略和规划技术路线。根据治理目标,计算了水环境容量与污染削减要求,明确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与径流污染控制的要求。根据商丘市实际情况,重点探讨了控源截污工程中的污水处理厂布局、合流制分流改造、截污干管与排口、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径流污染控制,以及水系综合整治中的生态岸线、河道清淤、人工湿地、河道补水、闸坝调控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并根据商丘市的特点,基于动态模型的精准计算,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科学的规划及有效的实施,商丘市中心城区的黑臭水体得到了有效治理,水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高邮市东部新城规划的合理性,从防洪排涝规划、水系规划、河湖水质控制3个方面对高邮市东部新城水系规划进行分析.通过方案比选,选择通过封闭南澄子河,调整中市河功能形成防洪圈;通过构筑"三湖五纵五横一斜"水系布局,立足抽排,结合河道整治、水系沟通、增加动力、控管水面等措施提高排水标准;通过控源截污、引水调流,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湖水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水系连通性衰退的成因,本文通过引入水系连通性指标和推求河道水力几何关系,深入分析了水系连通性的连通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道纵向连通性取决于河道来水来沙条件与边界形态,侧向连通性取决于河道分汇流比及分汇流区的水流流态和冲淤形态,河道横向连通包括河道滩槽并存、洪水期滩槽水沙交换以及水生植物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洪水...  相似文献   

16.
常州市运北主城区畅流活水方案设计与现场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常州市运北主城区水环境,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和现场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畅流活水水环境提升方案研究。依据常州市区域地形和水系情况,确定主城区引水水源、引排格局和引水水量,结合现状工程条件,提出“利用长江优质水源、打造两条清水通道、新建四座活动溢流堰、形成三级水位差”的畅流活水方案。基于Infoworks ICM构建常州市主城区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澡港河入口水位3.80~4.00 m多种方案下,运北主城区内部河道流量分配情况,确定最佳入城水位,并结合现场试验验证了活水效果。结果表明,常州市运北主城区畅流活水方案实施后大部分河道流量显著增加,流速达7 cm/s以上,多项水质指标达到Ⅲ类及以上水平。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分流制污水管网的外水侵入是造成管网高水位运行、河道溢流污染主要原因之一.在全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中,各地积极探索"挤外水"对策研究.深圳茅洲河流域属珠江水系三角洲水系,受地下水位偏高、河道感潮、管网建设年代跨度大等因素影响,污水收集片区普遍存在外水侵入情况.依托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全面排查管网问题的基础上,对流域内某污水收集片区管网的雨污混接、结构性缺陷、河潮水倒灌进行系统治理.在创新的"六边"实施模式保障下,外水得到有效控制,提质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海村落水体治理已进入生态小流域系统治理阶段。文章在充分梳理崇明地区村落水体特点与问题基础上,提出四阶段治水思路,对村落水体进行分级,优化水系布局,对镇域起到排涝、蓄水功能的主要河道进行疏拓、生态治理;对起到引、排水功能的次级河道进行水系连通,保持河网水系通畅;对河网水系末级已经丧失水体功能的河道进行水系归并。主要通过水系调整、水系连通、河道疏拓和生态治理等措施恢复乡村河道基本功能,修复河道形态,提升水域岸线环境,实现生态清洁小流域河湖水系治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湖北省枝江市金湖水体存在的水量不足、水质恶化问题,结合金湖现有水系设施条件,设计可行的长江-金湖水系连通方案及适宜的引水流量,并利用MIKE21模型及MATLAB零维模型模拟确定的引水方案对金湖水动力、水质条件的改善效果,论证所制定的金湖换水方案的科学合理性。结果显示,选定生态引水流量为5 m~3/s时,能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较好地改善金湖的水质状况,且湖中水体掺混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水动力调控是治理黑臭水体、建立良好水环境和水生态的重要措施。对于感潮河网地区,做好闸门泵站调控的水动力调控达到活水循环是水环境问题治理的关键。研究了福州感潮河网地区水系水质维持的水动力调度模拟。基于EFDC构建福州复杂河网水系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研究区内不同水质目标及引水条件下的闸泵调度对河道水质变化影响。根据模型模拟结果得出结论:采用潮差引水可以降低运维成本,但是无法使水质恢复维持在优秀水平;采用泵站引水可以快速恢复河道水质,使用不同位置泵站对河道内水质产生影响不同,应根据实际的运维目标进行调整;同时开启水系南侧闸门及泵站易导致河网中心区域水体流向反复,引发水体震荡,不利于河道水质恢复维系,在运维调度中应避免同时开启。研究结论可以为感潮河网地区水质维系和水动力调控实施提供方法借鉴。关键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