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云峰 《山西建筑》2008,34(4):55-56
从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中所涉及的传统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都城选址与布局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入了解,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江南地域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其独特的江南园林设计和江南传统民居设计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文从空间研究的视角出发,深入挖掘江南园林和江南传统民居中的地域文化特征,进一步探究其背后承载的美学理念。为传承和发扬江南地域文化,该文以室内设计学为基本理论基础,探讨了现代室内设计中对江南地域文化的传承和转译,并辅以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室内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和思路,并推动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07,25(12):1-3
在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礼"与"贵和尚中"的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最为显著、强烈.从都城规模、方位布局与分区规划到礼制建筑的形制、宫殿建筑的群体布局、传统民居的空间序列等方面,无不浸透着"礼"之规制.儒家"贵和尚中"的基本特征,则在较大程度上赋予了中国古代都城和谐、严整、方正、秩序的理性美基调.  相似文献   

4.
梁智尧  赵云 《建筑师》2021,(3):87-94
规划经验的因革相续是中国都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明中都作为中华帝国最后一座在南方的新建都城,既继承了成熟的规划经验,又反映出与北方都城有所不同的革新内容.本文从择中和模数两个主要都城规划层次,剖析了明中都规划的因袭和革新内容,其中环境择中和方格网模数法是其突出的方面.在此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提出明中都城规划方法研究对把...  相似文献   

5.
金俊  李晓雪 《华中建筑》2009,27(7):157-158
该文通过对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与景观观念的分析,提出了对中国传统景观观念在当代的合理继承与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将中国古代都城的研究同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演进结合起来,探讨关于中国古代都城的空间意识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北京历史性的胡同街巷格局,胡同-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态,是北京旧城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和宫苑、庙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我国封建时代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都城.它不仅保存了500多年前都城的物质形态,而且保存了500多年来的生活形态.这是北京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700多年前的胡同还活在今天的城市里的古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可是,北京对旧城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却走了一条漫长、曲折、艰辛的道路,探索中走了许多弯路,也有许多失误.  相似文献   

8.
江南民居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具文化价值的一大区域特色。江南民居对中国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笔者经调查发现,现代江南传统民居保护不到位,失去了江南传统民居独特的韵味。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江南传统民居这一文化瑰宝呢?笔者以杭州东梓关村以及乌镇古镇发展为例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亚洲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森林游牧族——鲜卑族,其对于中国都城形式的影响甚巨。   本文以北魏拓跋鲜卑族的族群社会转变与空间移居的脉络出发,突显游牧民族的文化路线与历史脉络意义;并由拓跋鲜卑族的城市营造历史经验出发,进行几个都城政治议题的再思考与理论对话:(一)多重城墙与拓跋鲜卑的政治社会建构关系,(二)佛教石窟与城市轴线转向的呼应关系,(三)权势建构过程的三城与双城系统和都城集权松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薛天  陈易 《住宅科技》2022,(10):33-37
上海敬一堂是由中国传统民居经适应性改造而成的上海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教堂。其改造坚持对本土建筑文化的适应与融合,在保留中国传统民居的结构、建造方式、风格样式的基础上,满足天主教堂在建筑空间功能和文化表征方面的需求,显示出改造者试图将天主教堂融入中国建筑形式的强烈意图。这一案例不仅体现出江南传统民居在建筑类型方面的普适性和建筑空间方面的可塑性;同时,可丰富中国传统住宅改造研究的理论体系,其改造过程中所运用的改造理念和改造手法至今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玮 《中国园林》1994,10(4):6-7,5
中国是世界造园发祥地之一。中国园林历史悠久、崇尚自然、自成一体、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重要和光辉的篇章。苏州古典园林历史久远、数量众多、造艺精湛,为当今世界所罕见。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园林,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型。苏州园林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小巧精雅的艺术特色。苏州园林是第宅园林,园林是住宅的扩大和延伸,其设计主导思想是创造“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苏州传统住宅都是较封闭、规则、对称、院落  相似文献   

12.
从蹒跚学步的孩子沿着轴线走动始,轴线事实上成为了校准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虽没有明确提到"轴线"一词,但纵观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城市,轴线的存在确是明显的.我国古代都城犬都较为方正,在南北方向上多存在城市轴线且基本上位于城市中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民居是我国非物质营建经验的重要载体,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迁徙.随着历代江南民居营造技艺的输入,云南传统民居深受影响,其结构形式和节点构造在江南民居中都有迹可循.木构架是传统民居的内核,榫卯组合是一榀屋架立而不倒的关键,对传统民居的溯源,是发掘和继承古建筑营造智慧的重要视角.通过对两地构架形式和榫卯节点进行对比分析,探索江南与云南传统民居的源流关系,为今后更深入的定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唐渤海国三座都城的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相关考古工作进展,剖析三座都城排水系统的规划布局和部分排水措施的构造方式,说明其排水系统因袭唐长安排水理念的同时还保持本土特质的营造特点,揭示渤海国作为唐代边疆地区和中国传统营造文化边缘区,其都城排水系统营建中体现的地理环境响应性和寒地气候响应性响应性。  相似文献   

15.
以唐渤海国三座都城的排水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年相关考古工作进展,剖析三座都城排水系统的规划布局和部分排水措施的构造方式,说明其排水系统因袭唐长安排水理念的同时还保持本土特质的营造特点,揭示渤海国作为唐代边疆地区和中国传统营造文化边缘区,其都城排水系统营建中体现的地理环境响应性和寒地气候响应性响应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都城在封建政治的中央集权意志与传统哲学的二分平衡观念作用下,通常呈现出轴对称式的布局形态1.城市中轴线地区是我国古代筑城的精华所在——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无论在体量、工艺,还是功能、地位上均在全城之中首屈一指2;轴向空间系统与轴线建筑体现的形态整体性和场所意义,以及规划建设在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能够充分展现出古代都城的秩序与威严3.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市文化发展史上的“江南现象”(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廷海 《华中建筑》2000,18(4):121-122
江南城镇网络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发展、积累过程。其中,地方中心城基本定型于唐代(图3)。唐代江南共设置10州,计州城10座(扬州是淮南道治所在),其中常州、苏州、湖州、杭州、明州气、歙州都是新兴的地方中心城市,与今天江南地区中心城市相比,除了嘉兴、无锡外,都已出现。这些地方中心城市构成了后世城镇体系的中坚部分。五代十国时,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每每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如十国中吴、南唐的都城为扬州、金陵,吴越的都城为杭州。 南宋时,江南地区县城的分布格局也基本确定下来。随着江南地区人口的增加和经济…  相似文献   

18.
园林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假山置石是园林遗产中蕴含"意境美"的典型要素,具有其特殊性.从遗产活化的角度,以江南园林中的赏石为切入点,探究赏石文化同园林文化发展的历史,并通过对"江南四大名石"的历史、形态特征和评价总结,探究赏石蕴含的美学和人文价值.探究理论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3D打印...  相似文献   

19.
从张     
《中国园林》2001,17(6):75-76
南宋虽偏安江南,但经济发达,因而都城临安园林众多,并在园林史上达到了新的艺术与技术高度然而留下详细记述的甚少张为他的宅园桂隐林泉自撰的<桂隐百课>和<赏心乐事>,使我们得以管中窥豹本文就其描述的植物景观方面,浅析其特点以见南宋园林植物景观之一斑.  相似文献   

20.
玉麒麟酒店     
在充满江南风韵的杭州,这个现代都市里设计了一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所特有氛围的小型酒店。将传统中式造型元素运用于现代空间中,并巧妙地融入了江南园林风格,这是玉麒麟所以能在杭州食肆大林的竞争中独树一帜的胜筹之处。设计师们力求展现中西文化合并的古典风格,这是他们一直所想追求的理念。在玉麒麟酒店的案例中,设计师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具有内涵、深度的设计风格。 运用质感细腻、制作精良、高贵的仿红木式的色彩为主要基调,既耐看有不混俗流,使整个酒店有温馨、高雅的感觉。 具有浓郁的江浙风味的餐桌与复古餐椅,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