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索创业意向的维度结构,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访谈研究,编制了个体创业意向调查问卷,并运用此问卷调查了420名被试.采用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探讨个体创业意向的维度结构.结果表明,在中国背景下个体创业意向的结构维度包括创业希求性和创业可行性两大部分.其中创业希求性包括创新导向,成就导向和自我尊重,创业可行性包括个人控制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对15名大学生进行关键事件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调查问卷,并运用此问卷对44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建构并检验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通用胜任力模型包括5个因素、21项胜任特征,该模型对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方差解释率累计达到63.08%;其中,自我提升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是预测大学生就业胜任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交互式产品美学特征一直是人机界面研究中容易忽视的方面和研究难点。本文回顾了国外研究者近年来在交互式产品美学特征领域研究取得的成果,具体介绍了美学特征的界定、维度、感知特征及其与可用性、总体品质之间关系。同时,文章对目前交互式产品美观性与可用性之间关系的争议以及今后交互式产品美学特征研究的开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绩效评估过程中组织公平感结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296名在职员工,探讨了绩效评估过程中组织公平感结构。研究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揭示组织公平感由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和信息公平感构成。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四维度模型的拟合度指标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综合以往经典研究观点,开发了警觉性量表。先后对2个样本的企业家(n=104和n=277)和1个对比样本的管理者(n=166)进行了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EFA)、验证性因素分析(CFA)和方差分析(ANOVA),研究表明:①警觉性包括探求挖掘、重构框架、敏锐预见3个维度,该模型的测量参数均达到可接受的标准。②不同从业时间的企业家在警觉性的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区别。在企业家与管理者的对比中,上述差异也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6.
基于KEYS的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气氛包括心理创新气氛、团队创新气氛和组织创新气氛三种类型.关于组织创新气氛的本质有两种观点,客观论和主观论.客观论认为组织创新气氛是员工对组织创新特征的现象知觉;主观论认为组织创新气氛是员工对组织创新支持或创新驱动的心理知觉.客观论的典型测量工具为SOQ量表,主观论的典型测量工具为KEYS量表.在KEYS的基础上构思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组织创新气氛量表,并通过实证检验了该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终确定的量表包括同事支持、主管支持、资源供应、任务特性和组织理念等5个维度,共20个条目.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创新气氛指数的构建和在SOQ基础上开发适合中国文化的组织创新气氛量表.  相似文献   

7.
采用主、客位相结合的方法,编制我国文化背景下,人际影响策略的问卷。通过开放式问卷对2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编制大学生人际影响策略初步问卷。此后,560份有效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572份有效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认知到的人际影响策略由7个维度构成:外在激励、专业能力、合法地位、平等公平、互惠公平、合理依靠以及情感参照,数据表明改编的人际影响策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8.
上海大学生择业心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高珏 《人类工效学》2001,7(1):28-32
在职业心理理论的基础上,以自编问卷为工具,对上海4所高校的615名上海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上海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形成是个人因素和因素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择业心理结构的维度是:个人取向因素)包括择业意识,发挥能力,信息掌握,就业准备4个维度;社会取向(因素)包括就业途径,经济收入和个人能力的培养,社会地位,家庭影响,社会环境5个维度。  相似文献   

9.
彭燕  张锦 《人类工效学》2007,13(2):51-52,56
为了考察中国高校背景下行政人员的组织公民行为(OCB)及组织公平的维度,对300名行政人员进行了调查。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行政人员的OCB由组织忠诚、协助同事、组织参与、工作尽职、自我发展五个维度构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公平由互动公平、程序公平、分配公平三个维度构成;相关分析表明OCB及其维度与组织公平及其维度均达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情感表达在家电产品外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曾智林 《包装工程》2011,32(20):57-60
运用心理学、美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了视觉感知过程中家电产品外观特征与用户知觉活动的关系,探讨了产品设计情感表达所涉及的多种因素。通过分析当前国内家电产品外观设计的现状,提出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强调产品人文情感的表达。从造型设计的生命形式、文化情境对用户个人期望的影响、人与产品的交互式体验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与构想。  相似文献   

11.
移动增值服务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移动增值服务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维度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在回顾文献和用户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得出移动服务中消费者感知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然后,通过试调查和初步统计分析得到正式调查的测量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最后,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移动服务中消费者感知风险的维度,即感知隐私风险、感知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木质材料视觉感观特征的语义分维量化评价过程,借助SPSS 24.0软件分析以得出不同特征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木质材料视觉感观特征指标维度;通过语义分维评价法,构建语义分维评价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法,采集不同性别及专业背景的被试者的评价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工具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木质材料的色彩和光泽特征在5个指标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纹理”特征仅在美观感和环保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光泽和纹理特征的交互作用在环保感和文化感维度上产生了显著影响。不同性别主体对木质材料的评价在环保感和文化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主体对木质材料的评价在美观感、经济感和文化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木质材料的视觉感观主要受“色彩”和“光泽”共同影响,纹理的影响较小。评价主体是否为设计类专业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该量化评价方法为木质材料的创新设计与应用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撑,在辅助设计从业者把握用户心理的同时,为其他材料在家具设计领域的应用开拓了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In order to improve product design efficiency, the dimension data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design is discussed from two aspects: the propagation of dimension change between the parts and between the key structures inside the part. Firstly, the basic logic structure of product dimension correlation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the change propagation logic meta-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n, by analyzing the assembly correlation and dimension correlation among the parts, the correlation path among the parts in assembly and the propagation model of dimension correlation change were established. Taking the change par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connection and constrai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dimensions of the part, the change propagation path for the internal dimensions of the part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art modeling process, and the dimension change propagation of the key structures inside the part was completed. Based on the above process, the whole change propagation and data transfer process analysis from the change source to the part and to the specific dimension inside the part were completed. Finall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by an example of a veneer reeling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propagation of product dimension change,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product design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产品设计效率,从尺寸更改在零件间和零件内部关键结构间传播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产品更改设计过程中的尺寸数据传递流程。首先,分析了产品尺寸关联设计的基本逻辑结构,建立了更改传播逻辑元模型。然后,通过分析零件之间的装配关联及尺寸关联,建立了装配体中零件之间的关联路径以及尺寸关联更改传播模型;以变更零件为研究对象,基于零件建模过程,根据零件内部尺寸之间的连接与约束关系,建立了零件内部尺寸的更改传播路径,完成零件内部关键结构的尺寸更改传播;基于上述过程,完成了从更改源到零件直至零件内部特定尺寸的更改传播及其数据传递流程分析,最后,通过卷板机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产品的尺寸更改传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提高产品设计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I anxiety has emerged and is receiv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but research on this topic is not comprehensive.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dimensions of AI anxiety us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integrated fear acquisition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49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Through a first-order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a factor model of AI anxiety was constructed, and eight factors of AI anxiety were verified. Then, a second-order CFA was applied to verify the adaptation of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AI anxiety to fear acquisition. We identified four dimensions of AI anxiety and proposed a theory of AI anxiety acquisition that illustrates four pathways of AI anxiety acquisition. Each pathway includes two factors that cause AI anxiety. We conclude by analyzing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AI anxiety research and proposing a broader research agenda for AI anxiety.  相似文献   

16.
班慧勇  施刚  石永久  王元清 《工程力学》2014,31(6):60-69,100
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钢结构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能的一种重要初始缺陷. 为研究国产Q460高强度钢材焊接工字形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 该文采用分割法对8个不同截面尺寸和焊缝类型的截面试件进行了测量. 基于近2000组测量数据, 得到了不同试件全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和拉、压应力大小, 并研究了腹板和翼缘的板件宽厚比、板件厚度、焊缝类型以及腹板和翼缘的相关性等因素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残余压应力的数值大小与截面尺寸直接相关而基本不受焊缝类型的影响, 残余拉应力的大小则与截面尺寸没有相关性;由于翼缘和腹板内的残余应力能够分别满足自平衡条件, 二者没有相互间的影响作用. 最后, 该文提出了能够准确描述试验结果和截面尺寸影响的国产Q460高强钢焊接工字形截面的残余应力分布模型和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产品外观设计的审美偏好本质与规律进行分析,探索产品外观设计的审美评价方式与评估方法,建立产品CMF设计的审美评价模型。方法 首先,基于产品美学研究文献梳理产品CMF设计的审美评价维度;其次,结合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进行消费者审美偏好要素调研,探索审美评价指标并进行权重分析;最后,依据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模型的构建,完善评价模型界面。结果 提出产品CMF设计的感知、认知和社交3个审美评价维度,多样性、统一性、典型性、新颖性、独特性、连通性6个要素,以及25个评价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权重分析构建产品CMF设计的“Aesthetics-PCS”评价模型。结论 通过评价模型助力产品设计的方案筛选过程,设计师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并做出相应的设计,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陈郁璐  雷青 《包装工程》2022,43(8):180-189
目的 通过对考古盲盒在线评论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考古盲盒用户体验形成的影响因素与成因机制,探索考古盲盒用户体验设计的优化方式。方法 基于在线评论的研究方法,采集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淘宝线上销售平台的在线评论为数据样本,以价值感知质量为分析的理论视角,应用Python软件收集评论数据,依据扎根理论的3级编码程序,借助Nvivo12.0质性分析工具进行3级编码。结果 从情感、社会、功能价值感知3个维度出发,分析出影响考古盲盒用户体验因素3个层级之间的关系,其中情感价值感知质量为首要影响因素,社会价值感知质量为关键影响因素,功能价值感知质量为次要影响因素。结论 对其价值感知质量因素及其子因素的作用机理进行剖析,并由此归纳了考古盲盒用户体验APF3维模型,及其各要素关系与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9.
马宏宇 《包装工程》2019,40(22):102-106
目的探讨和界定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与内涵,并且从美学和设计学的交叉视角,针对产品美学设计提出系统性创新思维。方法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有关产品美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产品美学价值的概念,然后对其特征和要素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其审美认知层次,再运用系统化和结构化思维对产品美学设计的创新维度进行划分,构建理论创新模型,最后结合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进行反馈验证,并解读各维度的内涵及其关联。结论产品美学价值是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以物质为载体,带有一定功利性的以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为主要目的的无形属性,它具有审美愉悦性、关系依附性、感官观照性、表现多样性和价值动态性五大特征。物质要素、技术要素、符号要素是其三大构成要素,感知觉层、品位体验层和领悟判断层是其主要认知层次,造型感官美、功能体验美和形象内涵美是其设计创新的三大维度。  相似文献   

20.
A validation of the graininess attribute was made by means of a psychophysical experiment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lgorithm. A visual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obtain graininess differences to be used like the dissimilarity matrix in the MDS algorithm.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wo dimensions are needed to characterize the graininess effect. The BYK-mac-i instrument and a gonio-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statistical dimensions. On one hand, the first dimension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graininess value provided by the BYK-mac-i (r2?=?0.9566). However, we were unable to find a relationship with dimension 2 and any parameter measured by this instrument. Furthermore, the images captured by the gonio-hyperspectral imaging system were processed.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rrelation parameter was observed (r2?=?0.8958). However, no relationship was established with dimension 2. Based on these conclusions, further research is necessary that focuses on the new imaging processes and a new visual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