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针对目前框架结构布置少量抗震墙的情况逐渐增多的现状,以某大型RC框架结构为例,探讨了此类结构的位移控制,为结构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已有的试验资料并结合现有的结构设计分析方法,提出了含少量剪力墙RC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800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设计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普 《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2000,(2)
本文就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中罕遇地震作用下有关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有钢结构构件、钢结构梁柱组合件和钢结构模型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对高层钢结构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时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比较可以发现,这类结构的变形能力介于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之间,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以控制填充墙的墙面裂缝贯通为判断标准,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取值应当既有一定的保证率,又要符合工程实际,建议取1/75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6.
7.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房屋在历次地震中震害均较严重,做好该类结构的设计,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是结构设计的重点、难点。本文通过对某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结构设计的分析、总结,对该类房屋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层间刚度比的控制、过渡层的加强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常见的耗能减震构件,屈曲约束支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然而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并没有明确给出这类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基于ANSYS软件,分别对纯框架结构和含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BRB-RC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BRB-RC框架结构应当考虑更为严格的水平位移控制参数,并通过静力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当确定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时,发现若采用初裂层间位移角作为位移角限值偏于严格,无法直接用于工程实践。基于比较分析法提出了标记层间位移角的概念。通过改变支撑参数、混凝土强度和结构跨度,进行9组算例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这9个试件标记层间位移角与刚度比的关系,最终保守地给出了BRB-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公式。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现有研究及震害反映剪力墙在首层破坏最为严重。RC少墙框架结构中,剪力墙因墙少受力大首先破坏,框架次之。规范对此类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过于笼统,结构下部应该采取较上部更为严格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若首层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合理,能够实现底部剪力墙在可修复范围内破坏,而框架不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4)
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体系,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尚未规定其变形限值。为提出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合理的层间侧移限值,本文对已有的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基于概率方法分析了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在开裂、显著屈服、峰值荷载、破坏时的最大层间侧移比。同时,还采用累积层间塑性侧移比、累积延性比、累积能量耗散系数对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破坏时的性能点进行了定量描述。分析结果表明: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首次开裂时的平均层间侧移比为1/1368;取单侧置信区间下限确定的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显著屈服及峰值时刻的最大层间侧移比分别为1/253及1/97。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在破坏时以单侧置信区间下限确定的最大层间侧移比及最大层间位移延性比分别为1/64及3.50;所对应的累积层间塑性侧移比、累积层间位移延性比、以及累积层间能量耗散系数分别为0.12、26.45、及12.13。 相似文献
12.
13.
14.
近年抗震设防目标逐渐从保护生命安全方面的考虑,向震后迅速恢复城市、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方向发展。带有可更换构件结构就是在这一目标下产生的结构新形式。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带有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墙脚可更换构件是新型拉压组合减震支座,由叠层橡胶垫和软钢板组合而成,叠层橡胶垫主要承受压力和剪力,钢板主要承受拉力;还建立了这种剪力墙及其可更换构件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以及截面验算方法,并给出了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15.
16.
对于采用剪力墙结构的不同住宅建筑平面,结构布置都有相对合理的方式。本文结合设计经验,针对剪力墙结构中的短肢墙、柱和梁,以及剪力墙布置的量化指标等问题,探讨如何使剪力墙设置更接近较优解,即更经济合理的布置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一种新型 6自由度刚杆一弹簧单元的剪力墙宏单元模型 ,针对两种不同的单元边界条件 (εx=0与σx=0 ) ,及基于修正压区理论的两种不同的二维混凝土本构关系(分别定义于全应变主轴系下与弹性应变主轴系下 ) ,对中高RC剪力墙进行了弹塑性推覆 (push over)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方法所得到的局部剪应力—剪应变曲线虽然存在差别 ,而顶部水平方向的荷载—位移曲线却非常接近 ;采用εx=0及基于全应变主轴系下的修正压区理论 ,因无需迭代而计算量最小。这对于以减少计算量、得到整体变形描述为主要目的RC剪力墙宏单元模型建模而言有很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以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及进口云杉-松木-冷杉(SPF)为木框架,以进口定向刨花板(OSB)为覆面板材料,设计制作了3组共12面木框架墙体.通过单向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木框架对墙体的单位长度承载力、极限位移、弹性抗侧刚度和耗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及进口SPF为木框架的墙体,单位长度承载力分别为9.59,7.08,9.05kN/m,极限位移分别为58.09,53.33,65.84mm,弹性抗侧刚度分别为1 369.92,1 126.30,1 119.04kN/m,耗能分别为7 839.89,5 262.74,8 027.20J/m.以日本落叶松制作的木框架墙体抗剪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