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疆河流多系山溪性多沙内陆河,其特点是河床纵坡陡,洪枯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大,推移质泥沙占年总输沙量的20%左右。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很好地解决了引水与排沙的矛盾。本文将这种枢纽的设计与改进及其在管理运行上的经验作一简要的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叶尔羌河径流主要由融化冰川积雪与降水补给,因此受季节气温影响极大,主要表现为年内分布极不均衡,春季3~5月只占年径流的7%,夏季6~8月占68.3%,秋季9~11月占18.5%,冬季12~2月占6.2%.洪枯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大,推移质泥沙占年总输沙量的20%左右.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可很好地解决引水与排沙的矛盾.在此将依干其渠首的设计做一简要的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叶尔羌河径流主要由融化冰川积雪与降水补给,因此受季节气温影响极大,主要表现为年内分布极不均衡,春季3~5月只占年径流的7%,夏季6~8月占68.3%,秋季9~11月占18.5%,冬季12~2月占6.2%。洪枯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大,推移质泥沙占年总输沙量的20%左右。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可很好地解决引水与排沙的矛盾。在此将依干其渠首的设计做一简要的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疆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郭德发 《人民长江》2004,35(1):13-14
新疆河流多系山溪性多沙内陆河,其特点是河床纵坡陡,洪枯流量变化大,含沙量大,推移质泥沙占年总输沙量的20%左右.为了解决引水与排沙的矛盾,采用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使其产生横向环流,因而上层清水主流靠近凹岸的进水闸,底层水挟带了泥沙和推移质向凸岸移动,最后从排沙闸排出.实践证明:这种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的设计适合新疆河流特点.  相似文献   

5.
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是50年代修建的,经38年的运行与改进,证明这种沉沙池是推移质泥沙较多的山溪性河流引水的一种好形式。本文将该沉沙池的设计与改进及其在运行上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是50年代修建的,经40多年的运行与改进,证明这种沉沙池是在推移泥沙较多的前山河段引水的一种好方式,本文仅将该沉沙池的设计与改进及其在运行管理上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供有关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疆弯道式引水枢纽运行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是50年代修建的,经38年的运行与改进,证明这种沉沙池是在推移质泥沙较多的山溪性河流引水的一种好形式。本文将该沉沙池的设计与改进及其在运行上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玛纳斯河总干渠曲线形沉沙池是 5 0年代修建的 ,经 4 0多年的运行与改进 ,证明这种沉沙池是在推移质泥沙较多的前山河段引水的一种好方式。本文仅将该沉沙池的设计与改进及其在运行管理上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供有关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巴音沟河引水枢纽1956年始建为印度式,由于泥沙淤积、引水困难等原因,于1959年改建为人工弯道式,1973年改建为拦河闸坝式,1990年再次改建为拦沙库式。在35年中先后兴建、改建了4次,前3次中使用寿命较长的是拦河闸坝式,使用了17年,最短的是印度式,仅为3年。拦沙库渠道于1990年投入运行以来,引水防沙效果显著,排洪安全,管理方便,证明规划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弯道式引水枢纽中弯道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弯道式引水枢纽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确定人工引水弯道稳定几何形态,并使之产生稳定而强烈的横向环流.文中根据最小能耗率理论,以能耗率作为目标函数,并应用与弯道有关的约束条件,对引水弯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给出了引水弯道底宽、曲率半径、中心长度、纵向比降、水深、流速.最后用几个工程实例对该优化方法进行了检验,证明该方法是正确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玛纳斯河为山溪性多砂河流,在洪水季节河水以急流状态挟带大量的泥砂下泄,在渠首形成了大量泥砂淤积。玛河渠首为费尔干式引水枢纽,利用天然弯道产生横向环流进行正面引水、侧面排砂,充分利用整治河段的有限容积,采用正常引水冲砂与集中水量冲砂相结合,对闸前闸后推移质淤积量进行控制,使河段呈现时淤时冲交替变化的动平衡状态,保持了河段的基本稳定,但对于掌握推移质的运动规律,维护渠首的正常引水和提高引水比,仍需有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红岩河泥沙的特性,通过枢纽布置对推移质泥沙进行拦、截、导、排,对进入进水闸的悬移质泥沙通过分析其在库内、渠道、隧洞及隧洞出口的运动规律及对石头河水库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和运行方式以解决工程防沙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多沙性河流上,泥砂处理是水利工作者们多年来一直积极探讨的问题,就新疆乌什县秋格尔引水枢纽工程多年运行管理存在的泥砂问题,通过抬高引水道进口底板高程、人工弯道横向环流、功能设施布置的综合措施,力求达到引清冲砂的良好效果,对农业引水灌溉、工业梯级发电、周边生态环境等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多沙性河流上,泥砂处理是水利工作者们多年来一直积极探讨的问题,就新疆乌什县秋格尔引水枢纽工程多年运行管理存在的泥砂问题,通过抬高引水道进口底板高程、人工弯道横向环流、功能设施布置的综合措施,力求达到引清冲砂的良好效果,对农业引水灌溉、工业梯级发电、周边生态环境等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的布置及其计算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是利用环流原理使水沙分流的“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一种低水头引水枢纽布置形式,用于山麓区大卵石河床有着较好的引水防沙效果。我国西北、西南及华北山区河流适宜修建这种形式的引水工程。新疆1958年在乌鲁木齐市大西沟河上建成了第一座人工弯道式引水枢纽——青年渠。在六十年代这类枢纽已建成30余座,大大地促进了这一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建筑规模和基本情况见表1。但是,在初建这类枢纽时,对苏联提出的设计原理和布置形式在我国的适应性认识不足,未能很好地结合我国河流特性和水文泥沙特点进行适当处理,致使早期修建的这类枢纽,人工弯道断面宽度设计偏大,弯道纵向比降选定不适宜,加之泄洪、冲沙建筑物在平面布置和闸底板高程等存在的问题,枢纽运用2~3年后,上下游都发生严重淤积,如照片1、  相似文献   

18.
人工弯道式(过去称“费尔干”式)引水枢纽,是利用水流在弯曲段产生的横向环流的有利作用,将进水闸布置在水流的凹岸,引取表层较清水流,将冲沙闸布置在水流凸岸,使含有大量底沙的水流很快排走的“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一种枢纽布置形式。这种引水形式的原理,在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中,就被广泛采用,如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  相似文献   

19.
自然弯曲河流中,浸没式植被的存在及分布会改变其水动力特性,进而影响弯曲河道泥沙输移及底床变化.该研究采用180°U形折叠往返式水槽模拟天然弯道河流,木棒模拟刚性植被,运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ADV)进行测量,分析不同人工浸没式植被的分布对弯道纵向流速分布、湍流动...  相似文献   

20.
万家寨水库具有库区比降大、库尾以上河道比降平缓的特点,控制水库泥沙淤积末端在库尾拐上断面以下尤为重要,为此,水库泥沙设计进行了两个数模的计算和四个河工模型试验,其结果基本一致。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自蓄水到2002年的水库泥沙冲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