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的悲剧性。以悲剧的"情节的整一性"、"人物的非普通性"和"情感净化"功效,比照分析《宠儿》的情节、人物和效果特点,认为这部小说充满了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了许多圣经故事中的原型来突出奴隶制的残忍和奴隶们的悲惨命运.虽然原型仪是表达作者对奴隶制的深恶痛绝与强烈不满的手段之一,但从深层结构来看,莫里森是企图探索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从体力上和精神上,无论是反对奴隶制的白人还是深受其害的黑人都要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反对奴隶制、努力重新建筑自己的伊甸园,通过自救的方式摆脱痛苦与灾难,重获人类最基本的权利--自由.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笔下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巴金的中篇小说《寒夜》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寒夜》主人公汪文宣的分析,指出:汪文宣是旧中国正直善良而又软弱无能的小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悲剧是国统区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悲剧;他的悲惨命运是对那个社会有力揭露和控诉;他是巴金继觉新之后创造出的又一个成功的软弱的小知识分子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被别林斯基称为是“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根据自己对歌剧的独特见解,选择这部小说作为自己新歌剧的题材,运用各种音乐手段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重新加以塑造,使他们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丰满,同时也突出地体现出歌剧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作曲家所描绘的音乐形象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柴可夫斯基的创作风格及特点。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创作主要以黑人命运为题材。《宠儿》是莫里森最畅销的小说之一。以罗洛.梅的人格发展理念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小说中丹芙与当代美国黑人的心路历程,进而阐释了莫里森借助丹芙这一形象来体现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6.
拉尔夫·埃里森和托妮·莫里森都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作家,《看不见的人》和《宠儿》分别是两者的代表作品,备受学术界推崇,至今已有许多学者对这两部作品进行研究,但是对于其中的智慧长者形象的研究却依然空白。本文将对《看不见的人》中的祖父和《宠儿》中的祖母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对比,总结男女黑人作家笔下的智慧长者形象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芳官出场的次数虽少,但个性鲜明.她美丽聪明,重情重义,不受约束,蔑视权贵,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但她不清楚自己作为丫环的地位,实际上就如猫儿狗儿一般,而因了贾宝玉的宠爱,恃宠生骄,倔强嚣张,最后必然招致悲剧的下场.  相似文献   

8.
小说《宠儿》中的话语对抗与主体动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是黑人文学探讨的一个重要主题,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深刻揭示了话语与主体性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处于对抗的奴隶主与奴隶两大阶级,分别采取不同的话语形式,以期建立不同的话语秩序。奴隶主叙述以书写性文本为表述模式,巩固其权力并消解奴隶主体性。另一方面,奴隶们选择植根于黑人口头传统的口语性文本,与书写性文本形成对抗。莫里森将源于黑人口传文化的召唤—回应模式融入了小说创作,不仅使奴隶叙述成为一个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参与性、即兴性等特点的口语性文本,而且促成了奴隶叙述文本之间、奴隶个体之间的动态多重互动,奴隶最终得以重建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在《三国演义》这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中,共写人物近一千人。除了主要人物贤相诸葛亮、枭雄刘备、奸雄曹操、英雄孙权之外,还有数不清的王侯将相、无名走卒。在三国的乱世风云里,他们或崭露头角,或避世隐居,共同书写着只属于那个时代的魅力。在罗贯中笔下所描写的那个英雄辈出、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艺术舞台上,陈宫只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却在亿万读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分析造成其短暂而又崇高悲剧一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科林斯和格里芬关于黑人女性安全空间的论述,认为托妮·莫里森在科林斯和格里芬对安全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创见性地将是否有祖先存在作为安全空间的特点,并在其小说《家》中细致地描述了"家"这个安全空间。莫里森在小说中建构黑人女性的安全空间,是将安全空间作为解决黑人女性困境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1.
《士兵突击》讲述的是一个刚进部队就向坦克"投降",但后来成长为一个特种兵尖子的故事。主人公许三多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他的语言"不抛弃,不放弃。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甚至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或是口头禅。许三多简单朴实﹑执着坚强的优良品德唤醒我们对生活的渴望,让我们对生活不再抱怨,许三多的人物形象蕴涵着很多值得思考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2.
王蒙的系列小说<在伊犁>所描写的外乡人老王,不同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外乡人形象.分析了老王从"清浅"到"深沉"、从浮躁到澹定的思想和情感升华过程.从北京发配到伊犁进行劳动改造的诗人老王,由于维吾尔劳动人民的朴实、达观和宽容,由于伊犁河谷神奇瑰丽的大自然,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儿子与情人》中男主人公莫雷尔和保罗进行分析,阐述了劳伦斯在作品中刻画与塑造的男性形象。两个男主人公都以弱者、失败者的身份出现,陷入被控制、被削弱、被排斥、被遗弃、被毁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为托尼·莫里森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小说《宠儿》,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部经典之作。互文性是西方文论批评中一种重要的批评理论,它不仅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相互"吸收和转化",还指文学文本和文化文本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此利用朱丽娅·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来分析《宠儿》中所体现的文化互文和文本互文。  相似文献   

15.
《坎特伯雷故事集》是杰弗里?乔叟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英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短小精炼、意蕴丰富,生动形象的展现了英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这部作品中的骑士形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象征主义,使用了大量意象来反映人物内心思想和解读他们的真实命运。从象征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意象象征的分析,来揭示其主题含义,即重构黑人文化历史,再现已为历史的奴隶制度,并告诫人们不应忘记历史,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以安徽宿州农民生活为素材创作的小说<大地>曾经改变了西方对中国人的认识.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内部研究角度,分析了<大地>所描写的中国及中国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来审视《1984》,其女性角色之形象特征从两个方面被构建:首先,在小说中被以老大哥为代表的现代极权主义构建;其次,男性叙事者本着男性中心思想预设了这些女性的形象特征。《1984》中的女性形象处于一种被双重塑造的处境。  相似文献   

19.
威廉·福克纳对于父亲形象,尤其是对自己的父亲默里·福克纳的感知充斥着不满与反感。失败的、缺席的父亲形象是福克纳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标塔》中的记者和杰克·舒曼这两个人物的生活中,他们的父亲形象一直是缺席的,导致他们孤苦无依,找寻不到生命的意义。福克纳在该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父亲形象的缺席对孩子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由此我们得知他一直在努力逃离与应对父亲对自己所造成的刻骨铭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塑造了一定数量的思妇形象,这类角色的出现及其心态表现,有着自己的特点。她们与后世文学中的思妇形象,在外在形态上呈现两种特征,前者质朴无华,后者流光异彩,可谓各具姿态,却同样的动人心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