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认同是一国发展软实力的核心,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互动,重新构造和丰富着自己的文化认同,维护着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和完整性。传统文化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对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两大目标的追求,是实现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
由于文化认同是在现代化背景下提出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民族文学在认同建构中必然伴随着诸多的困惑。困惑产生的原因有历史的因素、民族文化的差异及民族文化身份的深层诉求。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文化认同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以及本土文化认同与西方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国家认同的相互关系。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应树立相互认同、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新型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寻找求证迷失--解析《河湾》主人公萨林姆的身份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保尔的小说《河湾》以主人公萨林姆的文化身份追寻历程为主线,展现前殖民地边缘人的文化生活状况,揭示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前殖民地人民的心灵迷失,并以此警示人们:放弃本位文化,以西方文化作为价值取向会给人带来身份定位的困惑和错乱,导致自我身份的丢失。在备受西方文化冲击的当今世界,《河湾》对于探讨如何抵制外来文化的支配有着普遍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现代本土文化的变迁与外来强势或非强势文化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一些国人对传统文化日益忽视或遗忘甚至否定,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面临缺失的危机,对此,迫切要求时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民族精神的精髓,重塑中国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华民族之源.  相似文献   

6.
彭肜 《饰》2008,(4)
中国当代艺术以民族身份、政治身份和传统身份三种"视觉他者化"策略来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并建构自己的"中国形象"。这些身份策略使中国当代艺术得以在西方艺术话语方式之外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视觉符号语汇,为世界艺术共同体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 (culturalglobalization)是指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不断超越本民族文化的国界并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 ,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1] 文化全球化使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有了互相学习、彼此交流、共同发展的机遇。不同社会、文化以及不同地区的人们产生了相互交往的强烈愿望 ,并对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达成了共识 :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交往 ,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成为善于跨文化交往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种思想文化的交往、冲突与融合加剧,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并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把握自我认同、发展先进文化、去除功利思想等三个关键点和采取培育主体的人文素养、塑造大学文化、改革传统民族文化教育体制、开展特色民族文化实践教育等四个措施,对如何强化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逐渐引起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在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教师的自我身份认同是指教师通过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建构性地逐渐形成一种动态的心理体验。在此对两位蒙古族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四个月的定性考察。通过整理分析数据,发现了少数民族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呈现不一样的自我认同。针对现状,笔者提供了一些建议,从而可以让蒙古族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积极、合理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0.
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特殊的民族文化身份,华裔美国作家有意夸大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其作品中强化东方人落后的“他者”形象.通过分析几位美籍华裔作家的作品,探讨“他者”形象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者必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沟通素养,尊重全球不同区域文化的氛围.交际者的文化身份定位出现偏差、移情“缺位”或“越位”都会导致文化冲突,影响交流和沟通的效率.文化身份与移情尽管它们的概念有所不同,但两者却都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要素,两者之间存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人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决定了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们正确的身份定位应该是在适当移情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坚持原有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世界体验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因此,汽车制造的理念以及方法也随之逐步发展和变化,现代汽车设计越来越认同全球视野下的本土文化,而不是对简单处理的符号或图形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于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表现回族人民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对小说中回族族群身上具备的民族性进行分析,主要从民族文化心理内涵、民族身份认同以及民族意识方面展开。探究民族历史车轮在发展的道路上滚滚前行之时,回族人民身上所体现的民族生存与生命的意义,以及回族人民对本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想象,更重要的是分析回族人民在文化与信仰的追寻中如何坚守自己的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本土化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翻译毋庸置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极大地冲击了各国的本土语言和文化,弱势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如果无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站稳脚跟,很容易就会迷失自我,失去方向。因此,作为引介和抵御他者文化的翻译就成了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要吸取异质文化长处,一方面我们还要保护本土文化。这二者的尺度如何把握,是译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而生态翻译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平台,使译者可以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并存的过程,也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全球化影响着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认同.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的文化鉴别和选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全面的,反映到文化领域就是文化的普适性问题。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普适性问题,人们在事实认定和意识形态领域内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分歧,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普适性具有必然性。面对文化普适性的趋势,每一个民族都应当努力保持其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国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进程中保持其独立性,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去关注。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人们国家意识淡化、民族身份消解。爱国主义教育也应随之深入了解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总体情况,提高国家意识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调查发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爱国认知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以社会为主,以个人为主的取向不占主流,但也占相当比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依具有肤浅性;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集中体现于认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向往国外更高生活水平。为此国家意识教育要把"国家意识"的宣扬和灌输放在首位;要大张旗鼓地进行主导价值观的宣传;国家意识教育方式应注重由抽象理解爱国知识上升为在现实中具体把握;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意识教育应具有开放性,应增强大学生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伴随与异文化的融汇过程.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民族文化与异文化的融通就是建立在社会存在状况趋同基础上的文化之间的竞争、交流与相互扬弃;我国民族文化与异文化的融通不仅不会影响其独立的发展,反而会带来其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跨越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处在一个多语言、多文化的环境中,经历着身份的重新建构。近二十年来"身份"问题成了社会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热点。"身份"的建构与人们所学习和所使用的语言分不开,因此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应该融入对二语习得者身份的研究。《第二语言身份》一书让广大的语言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进行身份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范例。在此旨在将本书推荐给国内的学者,促使他们对第二语言习得展开社会情景化的和文化情景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从文化认同的视角予以考察,缺乏文化认同的价值观教育只是一种理性认知教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也越来越多,价值多元化已然成为时代共识。在此背景下,价值观教育更加显得重要。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为了宣扬某种价值观而宣扬某种价值观,缺乏文化意识的涵养,最终在学生身上留下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特定的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的,高校应该着力营造一种与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相融合的文化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受到濡染,从而树立起国家和民族着力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