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杜诗疗疟"之说兴于唐代,缘起于杜诗能"避疟鬼"和"驱疟鬼"的戏说,后来伴随历代读者对杜诗理解和感受的积累,读杜诗可以祛病的阅读体验逐渐被丰富和强化。"杜诗疗疟"之说的流传,不仅是杜诗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接受现象,也是我国阅读治疗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医案。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的五行生克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仲舒的五行思想是他庞大思想体系的理论支撑,也是我国五行思想发展史上的重重一笔,突出表现在他吸收前人五行理论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五行相生之序"和"五行相生之说",并独创了"五行土为贵"之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杜诗"诗酒"与"诗筵"角度入手进行研读与赏析,发现杜诗里不但有一股浓烈的酒香,还有许多美食的描述和记录。为此,笔者在研读杜诗的基础上,以唐时御席、华筵以及民间清宴、家宴等席谱为线索,并根据西蜀饮食文化特色和古今宴席特点,与川中有名川菜烹饪大师合作,再现杜诗中当年的美味佳肴,最终探索与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杜甫诗宴"。  相似文献   

4.
莫砺锋先生的《杜甫评传》是《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种。该书在继承前人成果后自创新说,围绕"思想"这一宗旨,贯穿整部著作的叙述。通过阅读《杜甫评传》发现其在对杜甫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杜诗的解读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诗歌是唐诗成就达到最高峰的标志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代"前七子"领袖何景明创作了大量诗歌,一般认为何景明受杜诗影响较深,其实除杜甫外,李白对何景明诗作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正是因为对李、杜二人优秀诗歌传统的接受,何景明成就了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及在明代诗坛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6.
东晋诗人陶渊明对后世影响深远,陶诗的传播史十分漫长,接受形式也多种多样。苏轼是陶渊明接受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和陶诗"则是他独创的一种接受形式,它根据陶诗的原韵,融合苏轼的生活经历和哲学思考,与陶诗形成了一种隔代唱和的模式,蕴含着值得关注的接受学意义。研究这一特殊的接受形式既可以从新的角度挖掘"和陶诗"的价值,也能够为古代文学接受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人们对邓析的"两可之说"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诡辩,有人认为它是合情合理的.用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邓析的"两可之说",其结论是:邓析的"两可之说"并不是诡辩.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鬼神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是一个重要阶段。在社会政治动荡的环境中,鬼神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人的存在与价值受到关注。这一时期的鬼神观念呈现出“重人轻鬼”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现状与阅读疗法的发展与原理出发,探讨了大学图书馆阅读疗法的意义和功效,提出建立治疗阅览室、提高阅读疗法人员素质、引导学生阅读自疗等值得关注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代学者王国维文学理论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一书,内容谈及文学(诗词)的创作与批评审美,极负盛名.阅读归纳,其理论观点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出"境界"之说、诗文之道--贵在真情、文学创作中的若干讲究,见解独到,给人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禹偁诗学杜甫,是北宋尊杜第一人,他对杜甫的师法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探讨王禹偁在讽喻精神、诗歌体式、主题构思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对杜诗的学习,从整个宋代杜甫接受史和阐释史的角度讨论了王禹偁学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三言"中的两性关系偏向于"反封建"之说,认为是对封建社会的挑战.其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要获得解放是难以实现的,原因有三:一是女性本身的糟蹋;二是男性的控制;三是创作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部集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伟大著作.其大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价值,即提供阅读的技巧.接受美学视域下,其包含的审美因素具有审美意义,是对接受理论的反映与发展.同时,对本书的审美解读是我们欣赏应用型书籍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对文学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研究的启迪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品的意义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读者从阅读具体化过程中生成的;二是读者的接受反作用于文本创作.接受美学为文学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楚辞文辞协调、音韵优美,且“文”与“韵”之间协同度高,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具沉浸感的艺术体验与情感抚慰。楚辞之所以具有这种疗愈功能,不仅与屈原的自我疗愈、两汉文学疗愈的发展有关,也与楚民长期的祭祀疗愈不无关系。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楚辞文化通过心理暗示、社会认同、宣泄补偿、回归升华等有机统一的疗愈机制,一直为文学阅读疗愈实践提供着充沛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
近期,市场有种标称"金还珠"的"保健品"宣传能美容、补钙,对胃肠疾病症状也有作用,可经查证方知该产品为普通食品。所谓的保健功能纯属子虚乌有,治疗作用更是欺人之说。 "神奇的'金还珠'"中宣称:传统中医对海水珍珠的论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集利用珍珠的国家,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最早的文献记载于晋朝葛洪著《抱朴子》一书中"珍珠竟寸以上,服食令人长生。明朝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较为详细的记载(珍珠)'镇心、点目、去肤翳瘴膜。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棉裹塞耳,主聋。磨翳坠痰。除面,止泄。合知母,疗烦热消渴。合左缠根,治小儿痘疮入眼,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白浊,解痘疗毒,主难产,下死胎胞衣。"  相似文献   

18.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无瑕 《商品与质量》2012,(42):48-49
传统文化可以给今天的生活带来借鉴,而如今很多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甄嬛传"中蕴含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给我们以启迪。阅读"后宫甄嬛传"不仅是生活的高雅调剂,更是一种文化的滋养,品位和雅趣的提升,依托现代人能接受的方式来达到推广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造纸术和印刷术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信息存储新材料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作为图书馆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飞跃已经到来.信息存储新材料将改变传统图书馆的馆藏结构、服务方式、阅读方式和工作手段,为数字图书馆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