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围绕李光头和刘镇群众,以夸张、嘲讽的方式和狂欢式的情绪言说着荒诞。但是,小说之荒诞是与客观真实结合在一起的,是以现实的荒诞为基础的,小说正是用荒诞叙说真实。  相似文献   

2.
以《老人与海》为中心并兼及海明威其它重要作品,探讨了其作品的主题和解读了其妇女观,指出海明威的“硬汉子”是其创作的外化表象,而其“冰山之下”体现的主题是人生不懈的寻求。  相似文献   

3.
索尔·贝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公认为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一向以描写男性犹太知识分子而闻名。《院长的十二月》是其在写作生涯中期创作的一部作品,此小说被很多批评家认为是一部失败之作。贝娄的这部作品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仍有许多题材值得挖掘。本文主要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心理分析等入手,着重分析作品的"荒诞"主题,力图把握贝娄对此哲学主题的隐喻阐释。笔者认为,通过小说中"荒诞"主题,贝娄揭露了当代美国社会文明与道德的虚幻和荒谬,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自觉的反思精神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经历6次转世投胎,分别以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的视角洞察了西门屯50年间的社会变化,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的关联.小说采用章回体形式,运用荒诞主义叙事手法,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分析小说中荒诞性的表现,探析其原因所在,解读了荒诞背后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肯·凯西(Ken Kesey)的作品《有时有个奇怪的想法》分析,可以发现作者试图借助离奇图像的刻画、无常轮回时空的设置、弄巧成拙人物的塑造和荒诞悖理行为的描写,来揭示人类存在的荒诞性,同时也表明了在这样一个失去理性的异化的世界中,任何的诉求都是可笑和徒劳的。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海明威究竟属于现实主义作家还是现代主义作家一直存在争议。以海明威早期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为例,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性思想倾向,对人们进一步理解海明威后期的文学创作,厘清海明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篇充满女性意识和象征手法的佳作。小说通过三个重要角色——女人、猫和雨所代表的深层涵义及相互关系,通过三个主要场景——寻猫、诉猫、送猫,传达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地位和女性渴望改变处境的强烈愿望。海明威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吸引了无数人来阅读及欣赏,因为其代表了海明威所崇拜的精神,也是人类所共同敬仰的一种精神:承受挫折,永不言败。海明威之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一直独具魅力,直至今日,仍值得研究了解。  相似文献   

9.
英国荒诞派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归家》,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剧情却充分显示了荒诞派戏剧的特点,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不可思议。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文中人物的心路历程,来找出他们反常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作家、"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和传奇般的个人经历赋予了他的作品强烈的自传性色彩。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也并不例外。多数批评家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而忽视了海明威在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的东方主义色彩。通过对海明威的名篇《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后殖民解读,力图揭示其作品中潜在的东方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丧钟为谁而呜》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海明威放弃了他早年信奉的虚无主义,对自身和社会树立了新的信心,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时空艺术手法,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形式,他利用自然时空、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自然时空为基础,通过对题材的放大和扩展将其变为现实时空;开掘人物的心理时空,以冷静的观察、流畅的笔墨,揭示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迷惘、空虚、惆怅、哀怨、忧伤、绝望和悲愤,从而表现出了人物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了海明威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是是一部关于伦敦的小说,其中充斥着现代人的困惑。小说反映了生活在一座受到恐怖袭击威胁的现代城市中,人们遭遇的人际冲突与困惑。  相似文献   

13.
《苍黄》是一部当代官场缩略图,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妙的人物刻画充分显示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艺术特色;荒诞与讽刺的有机融合,对官场世态辛辣的揶揄与嘲讽,更彰显其官场叙事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4.
赏析了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认为凯瑟琳这个完美女性是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海明威正是运用这样一位天使般人物的悲剧结局来打动读者,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战争即死亡.  相似文献   

15.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但读者看到的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即文本,它是作家和读者交流的媒介。因此,欲探究冰山之谜,还须以文本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作品的特色和内涵。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一切视角都是全知视角变形的产物,并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人者》为例进行证明,同时分析了文本中叙述者的真实面目,也从侧面对"冰山"原则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在他的寓言性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进一步开拓了男子汉主题,刻画出面对挑战独自战斗,在挫败面前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和毅力,在压力下不失体面地活下去的硬汉子。老渔夫圣荣亚哥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作者本人所崇拜的品德与尊奉的价值:勇气、尊严和忍耐力。在写作风格方面,小说所采用的简单的句子结构,通俗简浅的词汇和恰当形象的比喻,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有多个译本。今对4个译本的译文进行分析,发现涉及技术语言的译文存在误译、硬译、术语翻译不准确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词义是动态的,原文文本会涉及各种知识,译者需要充分作好译前准备,了解翻译文本的相关知识,建立与要翻译的文本相关的认知模型,便于在相应的语境下确定词义时调用,达到与原作的语境匹配.避免翻译错误。  相似文献   

18.
《白象似的群山》的叙述者既不是全知的叙述者 ,也不是故事的参与者 ,而是“游离”于故事之外的“缺席的叙述者”。这种叙述策略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海明威“冰山”理论的核心内容———“省略”。  相似文献   

19.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描写的世界是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的缩影,暴露了美国统治集团的荒谬与腐败和美国社会的混乱与疯狂.海勒在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及黑色幽默、语言游戏和通俗化倾向等后现代主义艺术手法,深化了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文化无根的作家,奈保尔给世人的印象总是一个局外人,犀利的批评家,思想虚无的知识分子,很少有人关注他是否具有温和,现实的一面。在他的封笔之作《魔种》中,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开始宽容乐观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做太多抽象的思考,而是将目光投向现代人生存之困境,对自己虚无的生活态度有所批判。在他看来,人的生存更像是一颗种子,顺其自然才能健康成长。从虚无到现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奈保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