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拒绝贫民窟     
目前,全球约50%人口住在城市地区,32%住在贫民窟,43%住在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联合国人居署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世界上某些最大的城市,例如孟买、加尔各答、曼谷,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1/3到1/2人口住在贫民窟。人口向城市积聚是世幂范围内的趋势,贫民窟仿佛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有资料显示,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这个数字迅速攀升至29%,而到了2010年,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住在城市.从我国来看,2000年城镇化率为36.5%,到2014年,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53%.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城镇化水平还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人居署的预测显示,未来几十年,全球城市人口增长的95%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将不断提高,本世纪,亚洲和非洲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地区将从农村社会转变为以城市为主的地区.到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达到53亿,而亚洲城市人口将占全世界城市人口的63%,即33亿人.  相似文献   

4.
海外简讯     
☆全球城市化预测日前,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到2007年,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将居住在城市中。联合国2003年修订的《世界城市化预测》报告指出,2003年全球48%的人居住在城市中,并预测到2007年,城市人口将超过一半。这也是人类历史上,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居住在农村的人口。而城市人口的大规模增长将主要发生在目前人口规模不足50万的城市中,而不会发生在像东京、墨西哥城和纽约等目前的特大城市中。因此到2015年,全球人口数量的城市排名将与现在有所变化,但是目前拥有3500万人口的东京仍然将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现在位居人口第…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规定其1999年国际老人年。有关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和权利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也备受我国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亿人,到2000年将达到1.3亿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将超过10%,按国际标准将进入老年型社会。之后,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老年人口到2020年达到2.3亿人,占总人口的15.6%。从2020年到2050年,是进入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到那时,老年人口将达到约4.1亿人,占总人口的27.4%,即全国每四个人中就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北京、上海等城市老年人口均已超过10%人口比例,率先进入了老年化城市,这对城市规划、公共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科学上,当老年人口比例增大时,称为人口老龄化。老年的年龄起点有不同的标准,取决于研究问题的需要。联合国进行人口统计时,常以65岁为老年的起点,而在研究老龄问题时。特别是包括发展中国家的老龄问题时,多以60岁作为起点。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7%时,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或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即为老龄社会。参照该标准,我国在2000年底就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9.34%;到2040年将占全国人口的27.8%,届时三个半中国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我国目前人口总数已经超过13亿,所以就绝对数而言.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3亿.这意味着我国老年人消费群体规模庞大。  相似文献   

8.
宗菁 《人类居住》2005,(1):40-41
贫困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难点问题。联合国人居署提供的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36%;据该机构估计,2001到2031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将翻一番,总数将高达40亿,平均每年增长7000万。  相似文献   

9.
宜居城市新议程与海峡两岸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居城市概念与亚洲城市发展 都市已经成为人类居住的主要形态.根据联合国数据显示,全球的都市人口比例在2007年将超越50%,而在2025年将达到61%.人口超过一百万的都市,在1995年有178个,在2000年增加到241个,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358个,其中有153个在亚洲1.  相似文献   

10.
王瀛 《人类居住》2005,(4):10-13
城市化是个不可动摇的过程。到了明年某个时候,地球上的城市人口会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人口。1950年,全世界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有86个,目前有386个。到2020年,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总数将至少是480个。目前的城市人口(约30亿)超过了1960年世界总人口。  相似文献   

11.
王瀛 《人类居住》2007,(2):12-13
据预计,世界城市人口将会出现戏剧化的增长,在2005年至2030年增长超过8亿住户。实际上这意味着在城市地区平均日增长10万户。本文是基于联合国人居署题为“为城市住房筹措资金”的《2005年全球人居报告》撰写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人类居住》2004,(1):39-39
印度的西北部城市印多尔已成为联合国人居署“亚洲城市供水项目”的第一个受益城市。印多尔是中央邦的大城市,人口160万,年增长率4.6%。但是该城市所在地区水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13.
《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系列丛书当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城镇里。根据联合国人居著(UN-Habitat)的研究,到2050年,城市人口将占到全球人口的2/3。这一快速的、大规模的世界性人口集聚给人类的智慧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人类塑造新的人居环境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在当前城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实践者亟待实用案例借鉴和有效精简信息的需求,联合国人居署开发了"快速导则"系列,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来帮助城市和区域在不确定性增加和人口增长难以预测的情况下,重新获得其与生俱来的发展优势。基于在2011年2月由联合国人居署召开的题目为"绿色经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骑行的城市     
如果说家体现着生活的方式,那么城市则蕴含着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城市,关注着城市。"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是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话,解释了城市的魅力。有资料显示.再过不到20年,全世畀的城市人口将突破总人口数量的60%。规模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会越来越多,城市的空间尺度也越采越大,人们的生活越米越依鞍汽车。道路更宽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更远了。  相似文献   

15.
王宁 《城乡建设》2005,(3):6-14
据路透社联合国2月16日电,联合国人口和发展委员会当天发布报告指出,到2007年,世界将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而1950年,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30%.这意味着届时世界将首次出现城市人口多于乡村人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叶一剑 《中州建设》2012,(16):80-80
我们好像一直有对“历史性时刻”或“历史性转折”迷恋的情结,所以,当2011年年底,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所显示的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的时候,这让很多人对这个国家的想象马上又多了一些浪漫:这对中国历史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刻,至少从统计数据上看,中国第一次实现了聚居于城市的人口超过了散居于农村的人口。  相似文献   

17.
Haris  Gazdar  王瀛 《人类居住》2006,(4):23-24
卡拉奇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目前人口估计超过1200万。卡拉奇人口占巴基斯坦人口的7%,占全国城市地区总人口的20%以上。该城市是国民经济工业和商业活动的主要聚集地。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全球城市化进程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据联合国人居署发布的报告显示,1950年到2020年,全球城市人口增加了近两倍,城市地区现已是世界56.2%人口的家园。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各种“城市病”逐渐显现并发展,对市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早在19世纪的英国,人们就已经发现建设城市公园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健康危机中的效能。2018年,我国提出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城市建设,将公园作为城市基本风貌,环境在健康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最新数据表明,中国城镇化指数是53.7%,相信这个指标未来还会持续提升。我们的生活有赖于如何设计所生活的城市,所以一定要提高城市生活的品质。第一,亚洲巨型城市的发展趋势。亚洲国家的城市化指标目前还没有达到75%,而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人口将会达到10亿,超过了所有美洲地区的城市人口,也包括了欧盟地区的城市人口。这个数字非常惊人。  相似文献   

20.
余群 《上海住宅》2005,(5):86-87
21世纪,世界城市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步伐.预测到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达到50%以上。在中国,1999年至2003年的4年间.中国城市人口比例从30%激增至40%,预计到202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60%以上。城市的迅速扩张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对城市的发展理念、功能、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体现人文关怀、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寻找一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