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以细菌M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处理,经刚果红培养基初筛及摇瓶发酵复筛获得突变株。经紫外诱变获得6株正突变株以第2株产酶活力最高,CMCase、FPA相对酶活力较原始菌株提高了6.06倍、6.88倍。紫外诱变可使细菌M7产纤维素酶活力提高。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及其产酶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具有一定纤维素酶活力的黑曲霉菌株A.niger59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光、甲基磺酸乙酪(EMS)的复合诱变,选育出一优良的突变株An—238,其产生的纤维素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2.48倍。同时对菌株An—238的产酶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最终测得纤维素酶活453U/g。  相似文献   

3.
以黑曲霉HY-D3为出发菌株,采用化学试剂—亚硝酸及物理诱变剂—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取果胶酶高产菌株,最终筛选出1株产果胶酶性能稳定且酶活力明显提高的突变株HY-LL3,其酶活力达到了3124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9倍。  相似文献   

4.
利用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纤维素酶高产菌株CMC酶活力提高了58.7%,滤纸酶活力提高了60.6%,而且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普鲁兰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从啤酒厂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的产偏碱性普鲁兰酶的细菌PUG12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和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从大量的突变株中筛选得到一株产普鲁兰酶活力较高的菌株YBC42,酶活力达8.32U/mL,比原出发菌株提高了3.4倍.  相似文献   

6.
产纤维素酶细菌的微波诱变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S(3)7为出发菌,对其进行微波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液体摇瓶发酵复筛,得到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突变菌株S(3)7-5。对该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突变菌株最适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37℃,起始pH9.0,发酵时间4d。在此条件下,该突变菌株所产纤维素酶活最高,达52.55U/mL,比出发菌株的产酶活力提高了26.6%。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酿造大曲中分离到一株产较高纤维素酶的霉菌,该菌株经紫外线-亚硝酸盐复合诱变选育出突变菌株HY3-2,其CMC和FPA酶活力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89.69%和88.86%,且传代稳定性较好。对该突变株进行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以硫酸铵或蛋白胨为氮源,发酵酒糟与麸皮比为2∶3,培养120 h,产酶活力最高,CMC酶活力为89.892 U/mL,FPA酶活力为30.912 U/mL。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黑曲霉菌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诱变,选育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产酶能力提高1.61倍,而且产酶件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里氏木霉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选育及产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里氏木霉DWC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筛选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突变株并对该菌株的产酶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原生质体最佳诱变时间以筛选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同时分别对产酶培养基中不同种类碳源和氮源、Vogel's母液、表面活性剂对cMc酶活(CMCA)、FP酶活(FPA)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经过90 s诱变,得到产纤维素酶活力高的突变株DWC5,其CMCA、FPA分别达到410.2 ms/mL·0.5 h和23.2 mg/mL·h分别为原菌株的1.5倍和1.2倍.DWC5突变株的CMCA、FPA达到最高水平的培养基条件是:氮源NH4>C10.2%、碳源微晶纤维素1%、Vogel's母液4.0%、吐温80 0.1%~0.15%、微量元素母液0.01%.  相似文献   

10.
从酿造大曲中分离到一株产较高纤维素酶的霉菌,该菌株经紫外线-亚硝酸盐复合诱变选育出突变菌株GY3-2,其CMC和FPA酶活力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79.38%和52.69%,且传代稳定性较好。对该突变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表明,在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为9.0,Tween-80浓度为0.2%条件下培养120h,产酶活力最高,CMC酶活力为58.880U/mL,FPA酶活力为22.991U/mL。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改善菌种产纤维素酶的能力,该研究以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原始菌株,以纤维素酶酶活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诱变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复合诱变条件为紫外(UV)处理150 s、0.25 mol/L亚硝酸钠(NaNO2)在诱变温度23 ℃下诱变处理23 min。在此优化复合诱变条件下,突变株UN-5纤维素酶酶活为101.48 U/mL,比原始菌株的酶活提高了205.8%。经10代传代,纤维素酶酶活仍有100.5 U/mL,说明该突变株产纤维素酶能力强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从赊店老酒酒醅中采用透明圈法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经过酶活力测定筛选出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的菌株,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对该菌株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产纤维素酶能力最强的菌株4-2,并被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该菌株最优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为淀粉添加量3.5%,酵母粉添加量0.6%,初始pH 5.8,培养时间5 d,培养温度34 ℃。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达3 101.83 U/mL,是优化前的20.69倍。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产气气杆菌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复合诱变,从大量突变株中筛选出一株产酶稳定且酶活较高的菌株UV2-10-6,酶活由最初的2.9592U/mL提高为14.82U/mL,提高了4倍.并探讨了一种高效的异淀粉酶产生菌的选育方法,为下一步培养基优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一株从西藏雪莲中分离的产胞外多糖的嗜热链球菌(多糖产量343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和亚硝酸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诱变研究。用薄层色谱和苯酚硫酸法进行筛选,获得一株产糖能力较高的突变菌株(多糖产量459 mg/L),其多糖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33.8%,遗传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LiCl和紫外线诱变圆红冬孢酵母AS2.1389,以红四氮唑(TTC)为显色剂通过96孔板进行初筛;通过气相色谱(GC)进行复筛,得到突变株D2。与原始菌株相比,D2的脂肪酸含量提高了72%,α-亚麻酸(GLA)含量提高了259%,达到O.508g/L。经传代培养,其GLA产量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及复合诱变3种方法对黑曲霉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以提高其酶活。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诱变效果最好,复合诱变所得菌株的酶活比出发菌株大幅度提高;应用单因素实验优化突变菌株的产酶条件,其最佳产酶条件培养基为:5%蔗糖、1.4%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镁,在250 mL摇瓶中装液60 mL,10%接种量、29℃下200 r/min培养96 h,酶活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诱变方法获得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优良乳酸菌应用于降低腌制品中的亚硝酸盐。方法 以前期实验筛选获得的降解亚硝酸盐性能较强乳酸菌D2作为初始诱变菌株, 采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 选育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乳酸菌。结果 经15 W紫外线和0.5 mg/mL亚硝基胍三轮复合诱变得到一株优良乳酸菌, 该菌株24 h降解亚硝酸盐(200 mg/L)降解率为91.4%, 较初始菌株提高了12.7%; 以亚硝酸钠为底物, 其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比活力为7.7 mmol/L, 较诱变前提高42.9%; 连续传代培养后降解亚硝酸盐能力和产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性能稳定。结论 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 获得一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效降解亚硝酸盐的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以产纤维素酶枯草芽孢杆菌HAS-8为出发菌株,利用氦—氖激光进行诱变育种。通过透明圈筛选和酶活力测定,筛选得到1株细菌HAS-8D,其纤维素酶活力提高68.2%。遗传稳定性试验证明它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经过正交试验优化,最终得到菌株HAS-8D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麸皮2.0%、玉米粉1.0%,培养时间24h,起始pH为7.0,发酵后活菌数达到1.1×109CFU/mL,酶活力为684.35 U/mL。  相似文献   

19.
紫外和超高压诱导漆酶产生菌变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利用紫外线和超高压诱变漆酶产生菌灵芝(Ganoderma.lucidum Karst),发现超高压的诱变幅度较大.经初步筛选和发酵,获得了2株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漆酶超高压突变株G1502和G2001,前者漆酶活力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83倍,发酵时间缩短了1 d;后者漆酶活力提高了0.89倍,发酵时间缩短了3 d.  相似文献   

20.
红曲霉红色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文以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No.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处理,获得一株制备原生质体的起始菌N0.18,该菌株红色素含量比No.1提高1倍。进而对其制备原生质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在优化方案基础上,紫外诱变原生质体,诱变株经筛选,最后得到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红色素高产菌株N0.154。在摇瓶培养基中进行液态发酵,连续传3代,发酵液中红色素量稳定在20.6U/mL-22.8U/mL,其红色素产量大约是菌株No.1的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