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强  张颖宁 《中州建设》2007,(11):26-26
当我们审视现代建筑发展的时候,无疑会注意到今天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一种特定的建筑形式——“玻璃盒子”。当人们对现代建筑中涉及此种外在形式的建筑物及其思想理论作进一步剖析的时候,它的产生、演变的过程,正像其晶莹剔透的外表一样,映照出并正在映照着现代建筑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阐述“玻璃盒子”广泛运用现象下的内在本质,揭示现代建筑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张玲 《南方建筑》1998,(2):36-36
现代建筑大师赖特在他的有机建筑理论中曾说:"自然界是有机的,建筑师应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房屋应当象植物一样,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从属于自然环境,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他认为,建筑是自然的,应该成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今天的建筑,提倡与环境紧密结合,建筑应与周围环境协调。这无疑受赖特有机理论启示,并体现出对人的尊重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深圳市华侨城第一幼儿园"就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实例,该幼儿园占地五千四百二十三米',建筑面积三千一百七十五米',建于深圳市华侨城东组团内,地域内风景自然优…  相似文献   

3.
空间是建筑的主角,现代建筑的空间模式复杂而相互渗透,是之前的各个时代的建筑所不能比拟的。对此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现代主义的"时间-空间"概念的引入。文章试着在纵向上以历史为序,横向上以社会发展的其他领域,对在历史上对现代空间理论产生影响的科学、技术、文化背景进行探讨,并在最后现代建筑的空间特征和审美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大师跨入中国大门,纷纷取得了许多重大标志性建筑的设计权,中国建筑师在学习他们国际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同时,也陷入了对中国现代建筑如何传承中国文化的困惑:如何让建筑打上中国的文化烙印?如何让建筑有机地适应环境?如何让建筑因地制宜?面对多元化建筑设计共存的今天,对"本土设计"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建筑风水理论的研究意义及内容、传统风水的"化煞"理论进行了论述,以杭州天工艺苑商场大楼的重新设计为例,介绍了传统风水之"化煞"理论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建筑今天出现了"地方化"和"现代化"两种建筑文化倾向,然而由于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很难从中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建筑发展的途径,从"现代建筑"的地方化和地方建筑的"现代化"两个方面加以阐述,辩正地对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由刘先觉教授主编的《现代建筑理论》一书,全面研究和评介了当今西方现代建筑理论的新进展,深刻揭示了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从而也为中国建筑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参照系。文中结合作者阅读该书体会,着重分析了建筑与科学相结合的必然性、广泛性和深刻性,并就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建筑的科学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建筑电气”的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建筑的出现,建筑电气已发展成为以近代物理学、电磁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理论为基础的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内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工程学科,成为现代电气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建筑电气的概念,力求给"建筑电气"一个科学而规范的定义,分析了建筑电气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赵辰 《世界建筑导报》2011,26(6):108-109
中国的当今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其建筑文化也已经汇入了世界的当代建筑文化之洪流。但若是讨论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认知中国建筑的文化特色问题,至今,我们依然被大量的误解、杂念所困扰着,而难以清晰地表述。其实,中国建筑的"百年辛路"正是这样一种"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土木/营  相似文献   

10.
赖特和他的“有机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提出"有机建筑"思想的是美国景观建筑师赖特,随后这种思想被逐渐借鉴到德国、法国乃至东方的日本,并最终形成一种理论体系.赖特作为"有机建筑"理论学派的领军人物,对于现代建筑学领域以及20世纪在美国大行其道的景观设计学领域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赞扬,诸如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海姆美术馆等经典名作,是现代建筑中弥存的瑰宝.因此,美国建筑大百科全书称他是那个时代或许也是任何时代最有创造力的建筑师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邹晖 《时代建筑》1993,(2):7-12,33
建筑形态学,足罗小未教授给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室内、园林研究生开设的必修课“近现代建筑理论与历史”的一个新专题。这门课可以说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这门课的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建筑本体论与认识论、建筑方法论、当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12.
杨涛  ;滕军红 《新建筑》2014,(4):94-96
1840年以来,中国建筑受西方Archjteeiure的影响颇深,既未彻底揭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问题,又缺失对西方Architecture观念的甄别与质疑。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要在现代中国探索出真正的“中国现代建筑”——既不是传统,也不是Architecture,更不是两者的“混搭”。在传统与西方道路上走不通的150年中国近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探索恰恰表明: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探索该“破题”了,“中国现代建筑”该“破土而出”了。  相似文献   

13.
《安徽建筑》2019,(11):25-26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绝大多数历史建筑因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所需的功能及各方面的要求而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那些具有重大价值的"文保"类建筑自然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但大部分历史建筑却仍在"编外",他们最终难逃被拆迁的厄运。与此同时,意味着一段历史以及其伴随的文化也将从记忆中抹去。当我们以后想再去研究这段历史,这个建筑的时候就出现了豁口。"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就是一本史书,是活化石,尤其是历史建筑。文章旨在探索关于"非文保"类历史建筑的在当代生活的遗存问题,挖掘其背后隐藏的价值,从而找到适合"非文保"类历史建筑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4.
李明同  王璇 《华中建筑》2009,27(11):45-47
该文运用格式塔理论,通过对格式塔理论"场"与"力"的分析,阐明了审美主体人的生理场、心理场与物理场之间的关系,剖析了建筑的基本型中蕴藏着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下的"力"的结构式样.这种结构式样是在"心理力场"的作用下才使得我们领悟到建筑动感的存在,张力地存在.最后详细的阐述了当代建筑基本型中"场"与"力",以及产生建筑构型式样张力的几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工业建筑遗产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遗产价值取向上与传统遗产明显不同。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时间起点,从现代工业建筑入手,总结并归纳出从工业建筑发展成为工业建筑遗产的四个标志性阶段:工业建筑"现代化"时期、工业建筑"艺术化"时期、工业遗存"遗产化"时期以及工业遗产"博览化"时期,以期厘清工业建筑遗产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为工业建筑的多元价值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筑之外     
<正>随着现代建筑学的发展,建筑师职业越来越专门化,建筑与社会、生活、艺术之间早已存在且从未离散的关系逐渐变得模糊,长久以来。建筑师给社会的印象仅限于对建筑的专业想象,而今天,建筑师涉足的多元多样的领域被视作"建筑之外"。这些建筑的外延活动引发了建筑师某些带有批判性或创新性的思考,也为其他领域带来了新的思维。我们尝试从历史的角度回溯建筑学科的发展,讨论其与艺术人文方面的多元关联,以文明特定时期的文化取向作为参照,梳理建筑外延的各  相似文献   

17.
从几座有争议的大型公共建筑引发的中国工程院"大型公共建筑讨论会"的召开,论述了当前中国建筑创作领域出现的个别"畸形建筑"与建筑理论的缺失之间的关系,重提了"回归基本原理"的主张,并围绕由王贵祥教授新译《建筑理论》上、下册中有关建筑学的基本范畴与派生范畴的关系,对中国建筑理论与世界建筑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提出正确的建筑理论主张与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强调应该面对当前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现状,对建筑理论基本原理做更为深入的探索与理解,真正在建筑理论与创作两个方面有所发展与创造,以繁荣中国的建筑事业.  相似文献   

18.
"异形"建筑在后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在建筑设计师的眼中,"异形"建筑已然成为现代建筑的领导者.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异形"建筑将继续成为建筑设计师的焦点.那么,"异形"建筑的整体造型在设计过程中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通过对世界各地成功的"异形"建筑进行分析研究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对于设计师在设计"异形"建筑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将从功能、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建筑外环境)及技术这三个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首先梳理世界及中国建筑风格的发展变化,进而从形体巨大明快,造型简洁韵律化,建筑富于理性,体现多元化的建筑思潮和建筑理论等方面论述二十一世纪中国建筑的特点,从而给出"删繁就简, 领异标新"是建筑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中的总体趋势,现代建筑在百年左右的时间中所取得的进步,是历史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现代住宅建筑对于无障碍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障碍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正常生活提供安全保障.本文就我国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展开深入的分析,为从事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以及理论基础,推动我国住宅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