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机控制技术是实现高性能伺服驱动的核心,也是体现先进制造技术的标志技术之一。基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理论,介绍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和基于=0的矢量控制方法,建立了基于空间矢量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Matlab仿真模型,并给出了仿真结果和系统软、硬件设计。硬件系统以TMS320F2812为核心,实现了电流、速度双闭环的矢量控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设计方案和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角度反馈的重要性以及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一种新型的磁编码器,提高了绝对位置检测的分辨率、精度,从而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矢量控制的电流环以及速度环的运行效果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控制方法设计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复杂、模型非线性从而导致难以控制的问题,通过推导建立了其基于矢量控制下的简化的数学模型,仅通过控制电机交轴电流就可对其进行控制.在此基础上,对交轴电流进行调节,将其转换为基于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电压矢量,设计了以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参考电压作为输入变量的空间矢量控制方法,借助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强大功能对系统进行实现,给出了所设计的硬件结构图及软件流程图,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且效果良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和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伺服驱动智能控制器,具体阐述了驱动器的软硬件组成及其设计方案;采用高性能的DSP芯片(TMS3201.F2407A)作为嵌入式系统核心,根据空间矢量PWM控制原理并针对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提出了一种数字化的电压空间矢量合成方法;结果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本原理,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分别基于SVPWM和电流滞环跟踪PWM(CHBPWM)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实验表明,SVPWM模式比CHBPWM模式的转矩波动小。电流谐波也较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介绍了采用TMS320LF2407A芯片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设计与控制,讨论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方法,并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跟踪性能,稳态精度较高;TMS320LF2407A作为DSP控制器24x系列的新成员,是电机数字化控制的升级产品。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器采用正弦脉宽调制技术存在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VPWM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分析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SVPWM算法的实现,并给出了该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启动速度快,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的验证矢量控制系统实际设计过程中各部分输出特性的正确性并为其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在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的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速度和电流双闭环仿真模型,并通过实例电机的仿真,给出了仿真波形。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并验证了id=0控制算法,为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国军  谢子殿  刘侠 《微处理机》2009,30(6):107-110
对空间电压矢量(SVPWM)技术和无位置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位置和速度估计方法进行研究.用基于新一代ARM内核CORTEX-M3的芯片LM3S8971作微控芯片,并结合智能功率模块,设计无位置传感器PMSM矢量控制系统,降低控制器硬件成本和促进新器件的应用.采用MATLAB7.0/Simulink6.5仿宾,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其他电机无可比拟的优点,如转矩密度高、运行效率高等.首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对其矢量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以TI公司DSP/TMS320F28335为主控芯片的PMSM矢量控制系统硬件平台,对电流检测、速度检测硬件及驱动单元进行了设计,同时给出了实现矢量控制的电流环及速度环软件流程,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当前点阵式大屏幕提出了一个创新---无线操作与随机动态系统。文中从科学意义到系统结构及具体实现方法与技术都给出了相应的论述与详细说明,且把作者当前研究中的部分结果内容以硬件电路设计图示例的形式予以给出。  相似文献   

12.
介绍新型液压可控停车器的研制背景和制动缓解工作原理,针对当前停车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停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给出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信模块硬件电路设计和闭环驱动模块硬件电路设计;根据现场需要制定了相应的通信协议,并进行了系统上下位机的软件设计.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了现场实时控制要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交流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容易控制等等特点,在许多场合中逐步取代直流电机,成为电机使用者的首选,但是交流电机的调速系统复杂,在使用上很难达到和直流电机相媲美.文章设计一套基于ARM平台的矢量控制和PID算法的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实现对交流电机的精确的控制.系统分为硬件、软件、和上位机界面三部分,硬件电路包括电流采集电流和IGBT电路,软件部分采用C语言开发,使用KEI MDK软件开发工具编程,上位机采用LabVIEW软件编写测试界面,运行PID程序,最终开发出一套用于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的电机控制.  相似文献   

14.
用单片机实现公交车的自动考核与报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考虑用单片机来实现公交车辆的自动考核与报站。文中介绍了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详细设计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主要包括:最小系统、显示部分电路、计数部分电路和语音电路等。软件部分介绍了主要模块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5.
摘要:强磁场环境下微弱信号的检测是利用硬件及软件对极易被噪声淹没的小信号进行提取。为了能在强干扰环境中,完成铝电解槽母线上的小电压信号的获取,从而设计了一套小电压信号检测的系统。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论文从微小电压信号检测电路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实验测试几个方面对检测系统进行介绍。硬件电路包括信号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软件设计包括数据转换部分和人机界面编程部分,并通过实验验证系统的精度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恶劣的电力监控现场环境以及在对4~20mA电流环远程通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2线制20mA电流环远程通信方式,给出了具体的硬件电路实现,并对其通信过程作了详细分析.通过调试和电力现场实际应用,此系统不仅降低了成本,能进行远距离、高速度通信,并且有较强的现场抗干扰和噪声抑制能力,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目前数控机床可靠性监控局限性的基础上, 将一种新的方法——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数控机床可靠性监控研究中, 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数控机床运行监视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详细阐述了系统硬件的设计过程, 并建立了硬件各组成部分的电路; 对系统软件各部分的功能及使用技术进行了介绍, 研究了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开发出原型系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表明, 该方案是解决数控机床的可靠性监控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工业控制网络发展趋势、嵌入式以太网接入Internet网络数据传输需要的协议的基础上,针对现场总线通信方式的不足,设计了一个基于Ethernet的嵌入式测控系统。文章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在硬件电路设计上,重点介绍了测控系统数据采集节点设计和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在软件系统设计上,提出测控终端软件设计方案,并实现了基于TCP/IP协议栈的网络通信设计。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灵活、可靠、稳定,可直接使用企业内部的Intranet信息网,也可直接接人现行的公共Internet网络。  相似文献   

19.
以HART协议为通信标准,提出了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通过对HART协议的理解与掌握,详细的给出了基于涡轮流量变送器的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部分包括涡轮脉冲采集模块,微处理器模块,HART通信模块和4~20 mA环路电流模块4个模块,其中HART通信模块采用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AD5700实现,4~20 mA环路电流模块采用环路供电专用芯片AD5421实现,二者共同构成了HART协议的物理层接口,文章硬件电路所采用的都是低功耗芯片,用纯硬件的方法解决了HART总线设备的低功耗难点;软件设计部分包括主监控程序、变送计算程序和HART协议通信程序3个程序模块,重点讲述了HART协议的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的实现过程;最后文章对涡轮流量变送器的二线制传输功能和HART通信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变送器的设计要求基本实现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基于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电力监测仪,该监测仪通过对电网的交流电压、电流进行采样,然后经过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可以实时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文章详细描述了硬件电路组成和软件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测仪表具有精度高、工作可靠、使用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