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致力于通过分析英国乡村景观遗产保护的理论框架和相应保护制度,援引英国乡村景观遗产查尔斯顿庄园(Chastleton House and Garden)的发展案例,基于英国与中国在乡村景观遗产方面有共性的领域提出对中国的镜鉴意义。文献综述、调查访问、问卷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结论指出发挥中国相关协会的政策宏观导向作用;把握遗产保护和利用平衡点;鼓励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和运营3点为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颜姣   《风景园林》2021,28(7):39-53
庄园遗产景观是指包含花园和农业用地的历史乡村庄园集群。在气候变化、工业发展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庄园遗产景观正面临水生态环境失衡、空间碎片化和文化特征消失等挑战,而这些挑战只能从区域规划尺度去应对。以荷兰海德兰省巴克塞比克地区为例,在考虑地方景观异同的同时,以景观自身特性为基底,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诠释了一种旨在提升庄园遗产景观韧性的多尺度景观设计方法。发现森林砍伐为地域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水系统与生态多样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在区域尺度上对庄园遗产景观历史发展的分析,森林景观恢复(FLR)作为主要设计策略,旨在从不同尺度上对“退化的”景观进行生态功能修复并提升人类福祉。这种新的空间设计方法将在不同尺度上促进文化遗产景观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乡村景观获得重视。乡村景观遗产具有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的重要价值,是乡村景观的典范,具有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需求。通过探寻乡村景观遗产的内涵价值、研究乡村景观遗产保护发展政策与实践,探索其保护方法与发展趋势,为乡村景观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建成遗产认知维度的扩展,以中国传统村落为代表,承载了各地风土特色的传统聚落进入遗产保护的视野.此类乡村聚落遗产量大面广,亟需从保护方法、治理模式、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保护体系.受英国、日本城乡建设管控中的景观意识与景观政策启发,针对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的现状及问题,文章尝试建立中国"景观式保护"体系的基本框架,探讨景观式保护的对象范畴与基本原则,提出应在国家与区域层面建立乡村景观分区,在村落层面制定景观规划,以基层村委为主体进行建设管控引导,并由专业技术团体提供全周期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泉  张子岩  邹成东 《园林》2023,(2):69-75
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典范,英国的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发展日趋成熟。借鉴其规划政策与管理体制的优秀经验,对于中国乡村景观保护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从时间维度系统阐述英国乡村景观政策法规与管理体制的演变与特征,总结其在乡村景观保护方面的特色做法与优秀经验。结合中国乡村景观规划政策的发展历程与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即发挥景观规划体系作用以保护乡村景观特色、健全乡村景观法律法规及其监管评价机制、完善自下而上的管理体制并鼓励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对圩田景观、历史村庄及其周围环境,以及那些不能只被当作“纪念碑”来保护的考古景观等文化遗产景观的管理和保护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主要关注历史庄园景观,即由乡村庄园及其所在土地决定其特征的景观。首先,气候适应是一项重大挑战,亟须解决由于温度升高而导致的水资源“盈亏”与植被的变化。此外,持续的城市化与人类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也给庄园景观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如何应对由城市化带来的空间碎片化问题,以及如何回应休闲旅游业需求的增加而带来的庄园产权转换和功能置换等问题,是现如今庄园景观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的复杂性需要从区域或“直升机”视角(helicopter view)来理解庄园之间的系统性关系和内涵,从而找到各利益相关方可协作的平台。以荷兰格尔德兰省(Gelderland)为例,介绍一种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方法来理解、规划和设计历史庄园景观,即“通过设计来保护”的方法:以历史景观的空间发展结构为基础,执行核心利益相关者全过程参与机制,结合以图像为主要媒介的沟通方式,建构基于合作与共创的空间策略与准则。这是如何利用设计研究以及通过设计进行研究的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以英国乡村景观为代表的乡村景观变迁及变迁过程中的文化驱动力,有助于探寻景观变迁规律,明确人类活动与景观变迁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该关系运用于规划实践。对英国,特别是英格兰地区乡村景观进行梳理,通过研究乡村景观的典型主体空间结构与景观形式,构建英国各时期乡村景观面貌,同时通过纵向比较,探讨乡村景观变迁的文化要素及其驱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韩锋  郭晓彤  杨晨 《风景园林》2022,29(10):89-94
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多层次价值体系的有机构成,为自然遗产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国际遗产保护理念和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解读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价值内涵及其保护与发展的局限,从价值认知、规划制定和多方共治3个层面构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协同框架。以武陵源中湖乡为例,识别乡村景观在生态、农业、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价值,提出乡村景观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策略,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乡村景观的“五位一体”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空间规划改革进程中号召全域历史文化保护,象征从“文物遗产视角”转向“全域历史景观视角”,“景观方法”已逐渐进入历史保护领域并发挥有效作用。基于“景观基线”的研究方法,借鉴英国历史景观特征评估工具的经验,以广西南宁为例开展“市域尺度”的历史景观基线构建工作。针对南宁约2.2万km2的行政范围,基于Arc GIS平台构建历史景观信息数据库,从自然历史、乡村历史、城镇历史3个维度建立南宁市域的历史景观评估基线图并进行层积解译。该实践为中国全域历史保护的工作要求提供了构建历史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全域历史景观体系框架、建立保护与开发的决策参考机制、增强历史景观的动态管理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珠三角部分地区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存在的不足,研究论证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将有助于改善乡村景观更新中“场所感”缺失的问题。通过解读针对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景观特征评估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结合珠三角乡村的景观导控现状,提出将英国景观特征评估方法进行本土转译,用于我国珠三角地区乡村的途径、要点和形式。该途径可用于珠三角乡村多个场所尺度的景观特征评估,将助力于珠三角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郭晓彤  韩锋 《风景园林》2021,28(2):116-120
目前中国许多村镇规划中有关乡村景观遗产认知的内容存在不足或较为片面,缺乏有效的价值转化引导和协同发展策略.文化景观研究以人地关系为核心,解读乡村景观遗产价值及其要素的内在联系,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梳理意大利皮埃蒙特遗产地近10年的保护管理成果,从认知理念、规划策略、管理机制3个层面归纳文化景观视...  相似文献   

12.
杨晨  韩锋  刘春 《风景园林》2018,25(5):37-42
点云技术为提升乡村景观遗产保护方法带来了重要机遇。从乡村景观的遗产价值保护出发,以识别乡村景观空间模式为目标,探索如何运用点云技术定量化记录和表现乡村景观的空间信息。以贵州安顺鲍家屯古村落为研究案例,全面集成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和点云可视化技术,构建了一套多尺度的空间信息数字化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快速、精确、全面地记录和表现乡村景观的空间特征,为识别其空间模式提供数据基础,也为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  相似文献   

13.
立足当前城乡遗产保护从"资源保控"向"文化传承"的观念导向转变,聚焦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基因的保护传承问题。针对传统历史城镇形态保护方法"依形套式、附形失韵"的问题瓶颈,提出基于景观基因"双系统"识别解译的历史城镇空间特征保护与文化气韵传承关联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镇景观的格局关系、簇群形态、街巷空间、建筑风貌和地域文化的哲学基础、发展观念、实践思维、气质品性等方面,系统识别、解译了山地历史城镇的"空间基因"和"文化基因";并据此提出山地历史城镇景观基因配对关联的保护传承措施,以拓展既有遗产保护研究的理论认知,为山地历史城镇地域景观、文化的特征识别与保护传承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2024,40(7):77-82
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的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 观构成了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的研究,目前已呈现多元化、 跨学科的发展趋势。基于此,对互文性的基本理论进行剖析, 并开展对陕西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文化景观的嵌合发展研究, 通过实证考察与资料收集,对成果进行分类对比,形成多个两 两对应案例的互文性关系。选择淳化县甘泉宫与凉武帝村、礼 泉县昭陵与袁家村、留坝县张良庙及紫柏山与庙台子村3个互 文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剖析遗址遗存与乡村聚落的文化景观历 史层级脉络,反映出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并在各自的历史发 展进程中形成互文关系。而这种互文关系,可以促进历史遗址 遗存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以及乡村聚落的振兴与发展,进而 形成乡村聚落文化景观与其周边历史遗址遗存文化景观互文嵌 合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吴屹豪  刘阳  高璟 《中国园林》2023,39(12):67-73
田园综合体作为国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在各省市的试点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以文旅、产业驱动的经济发展为导向,缺失了对乡村地区既有遗产要素的关注。尤其对于具备一定景观资源禀赋的村镇,在构建田园综合体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困境。从ICCROM界定的活态遗产概念切入,探讨了乡村地区活态遗产“无形-社群-象征-实体”的类型要素和价值认知框架,在比较了国内外乡村遗产的3种保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田园综合体发展和乡村活态遗产保护的共融路径。以云南省澜沧景迈山田园综合体作为案例实证,围绕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茶林文化景观,深入解读、挖掘景迈山乡村遗产的多元价值群落,通过原生文化景观一体,源流汇生态空间修复;一二三产业融合,聚落单元联动发展;民众参与共建,经济效益共享三项涉及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延续性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田园综合体生态建设和世界乡村遗产保护做出探索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以文化遗产景观“记忆”为线索,探讨文化遗产景 观保护的设计应用与方法。提出阐述了文化景观“记忆三元 素”及其在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中的关键作用:1)人类活动的 文化历史记忆;2)自然生态的环境变迁记忆;3)景观营造的 文化景观实体空间风貌记忆。基于现代景观的开放性和参与 性,以2个文化景观遗产设计实践为案例,从人的景观感受 出发,分析探讨了文化遗产景观感受与记忆的因果关系,阐 述了“记忆三元素”作为人、场所和城市之间互动的一种联 系,而成为三者交流的共同“语言”,及其三元耦合、主客 互动关系。基本结论:“记忆”是一种物质文化资源和社会 文化实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历史、现实和未来脉络; “记忆”强化了人与场所之间的互动、场所与城市之间的联 系以及人类文明历史的延续;基于记忆的城市文化遗产景观 设计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遗产地文化保护、社区生活质量提升与景区旅游发展等多维需求,传承和完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成为当下焦点。遵循"限定范围、分类人群、挖掘风貌体验需求与兴趣点、总结体验冲突点"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研究思路,首先以游客、本岛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线下问卷和社交网络文本进行调研,挖掘人们对于鼓浪屿景观风貌现状的体验需求;其次,开展鼓浪屿POI、人流运动定位和空间热力分布研究,分析人们的活动行为与鼓浪屿景观风貌特色空间的联系;随后,在旅居体验与行为叠加影响下,总结出人们对于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的关注兴趣点和体验冲突点;最后提出基于旅居兴趣的鼓浪屿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建议,为今后鼓浪屿建设管理提供参考意见,对遗产地社区景观风貌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study focuses on tea plantation cultural landscapes in Sri Lanka and its historical formation, present issue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 [Sri Lanka was known as Ceylon before 1972. At present, the country uses Sri Lanka for all related docum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 tea estate is identified as the main building unit of tea heritag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tea heritage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xisting landscap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Nuwara Eliya region, as it is the main area for tea cultivation.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ea plantations in Sri Lanka is derived through a survey conducted in Labookellie estate, Blue Field estate and Pedro estate. Past and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s are examined through analysis of literature, topographical maps and site observations, while interviews with outsiders (foreign visitors) were used to strengthen the thoughts on tea plantation landscapes. This paper reveals basic concepts such as agriculture as a heritage, active agriculture and value added through future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dure. The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tea estates and governing factors. Second, the paper explains estate settlement as the main building block of tea heritage with researched case studies and explains existing landscape values. Third, the paper explains future thoughts on the tea plantation landscapes in Sri Lanka. Opinions of foreign visitors to the plantation are considered as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the conclusions. The paper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ea estate cultural landscapes and their heritage value for future planning and the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in Sri Lanka.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世界遗产精神与评价标准,京西稻的遗产价值包括:体现了农耕文化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根基,证实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南北交流,证实了中国农业景观与园林艺术的交融,据此提出农业文化遗产“文化性”与“生产性”结合的特点.再结合京西稻的遗产价值与现状分析,从宏观保护策略和微观格局调整2个层面提出具体的保护与规划建议.最后,总结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