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心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内膜和中—外膜(MA)轮廓勾画是冠脉粥样硬化和易损斑块定量评估的必要过程。由于存在斑点噪声、图像伪影和各类斑块,重要组织边界的自动分割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检测20 MHz心电门控IVUS图像内膜和MA边界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深度全卷积网络(DFCN)学习原始IVUS图像与所对应手动分割图像之间映射,预测出目标或者背景的概率图,实现医学图像语义分割。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心血管先验形状信息,采用数学形态学闭、开操作,平滑内膜和MA边界,降低分割过程中错误分类像素或区域的影响。结果 针对来自10位病人的IVUS图像及其标注信息所组成的435幅国际标准公开数据集,从线性回归、Bland-Altman分析和面积交并比(JM)、面积差异百分比(PAD)、Hausdorff距离(HD)、平均距离(AD)等性能指标上,评价本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检测结果与手动勾画结果的相关性可达到0.94,其超过94.71%的结果落在95%置信区域内,具有良好一致性。内膜和MA边界的AD指标分别为:0.07 mm和0.08 mm;HD指标分别为:0.21 mm和0.30 mm。JM指标分别为0.92和0.93;PAD指标分别为5%和4%。此外,对临床所采集的100幅IVUS图像进行了测试,证明本文学习的模型在跨数据集上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结论 与现有的国际算法比较,本文方法提高了各类斑块、声影区域和血管分支等因素的识别能力,不受超声斑点的影响,能准确地、可重复地检测出IVUS图像中的关键目标边界。  相似文献   

2.
目的 MRI正逐步代替CT进行骨头与关节的检查,肩关节MRI中骨结构的精确自动分割对于骨损伤和疾病的度量与诊断至关重要,现有骨头分割算法无法做到不用任何先验知识进行自动分割,且通用性和精准度相对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块和全卷积神经网络(PCNN和FCN)相结合的自动分割算法。方法 首先建立4个分割模型,包括3个基于U-Net的骨头分割模型(肱骨分割模型、关节骨分割模型、肱骨头和关节骨作为整体的分割模型)和一个基于块的AlexNet分割模型;然后使用4个分割模型来获取候选的骨头区域,并通过投票的方式准确检测到肱骨和关节骨的位置区域;最后在检测到的骨头区域内进一步使用AlexNet分割模型,从而分割出精确度在像素级别的骨头边缘。结果 实验数据来自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骨科的8组病人,每组扫描序列包括100片左右图像,都已经分割标注。5组病人用于训练和进行五倍的交叉验证,3组病人用于测试实际的分割效果,其中Dice Coefficient、Positive Predicted Value(PPV)和Sensitivity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0.92±0.02、0.96±0.03和0.94±0.02。结论 本文方法针对小样本的病人数据集,仅通过2维医学图像上的深度学习,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肩关节分割结果。所提算法已经集成到我们开发的医学图像度量分析平台"3DQI",通过该平台可以展示肩关节骨头3D分割效果,给骨科医生提供临床的诊断指导作用。同时,所提算法框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适应于小样本数据下CT和MRI中特定器官和组织的精确分割。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心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中钙化斑块、声影等干扰因素影响外弹力膜(EEM)轮廓检测准确性的问题,提出结合先验形状信息和序贯学习分类的心血管内超声外弹力膜检测的改进算法。方法 首先用多类多尺度序贯学习(M2SSL)将IVUS图像分割七大不同组织;然后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结合血管先验形状信息筛选出外弹力膜轮廓的关键点;最后,结合IVUS图像的梯度和相位信息,采用Snake模型,获得最终的EEM轮廓。结果 临床采集22组IVUS序列,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53帧图像做实验。统计数据显示:本文算法检测结果的平均Jacc指标为88.5%,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性能优于国内近年来较好的算法。结论 本文的EEM自动检测算法简单有效,相比国内已有算法,提高了对钙化、纤维斑块以及声影区域的识别能力,对含钙化斑块、纤维斑块或血管中心偏移的高频IVUS图像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针对反恐、安防领域利用监控视频进行步态识别时由光照、拍摄角度、遮挡等多协变量引起的轮廓缺失、人体阴影和运算时间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PGNet(Regin of Interest+Parts of Body Semantics+GaitNet)网络的步态人体语义分割方法。方法 该方法按照功能划分为R(region of interest)模块、P(parts of body semantics)模块和GNet(GaitNet)模块。R模块提取人体步态感兴趣区域,起到提升算法效率和图像去噪的作用。P模块借助LabelMe开源图像注释工具进行步态人体部位语义标注。GNet模块进行步态人体部位语义训练与分割。借鉴ResNet和RefineNet网络模型,设计了一种细节性步态语义分割网络模型。结果 对步态数据库1 380张图片进行了测试,RPGNet方法与6种人体轮廓分割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RPGNet方法对细节和全局信息处理得都很精确,在0°、45°和90°视角都表现出较高的分割正确率。在多人、戴帽和遮挡条件下,实验结果表明RPGNet方法人体分割效果良好,能够满足步态识别过程中的实时性要求。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RPGNet步态人体语义分割方法在多协变量情况下能够有效进行步态人体语义分割,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步态识别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由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图像的复杂性,临床诊断冠脉疾病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冠状动脉进行手动分割,快速、准确自动分割出冠状动脉对提高冠脉疾病诊断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双源CT图像特点以及传统单一基于区域或边界的活动轮廓模型的不足,研究了心脏冠脉3维分割算法,提出一种基于血管形状约束的活动轮廓模型分割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改进的FCM(fuzzy C-means)对心脏CT图像感兴趣区域初分割,其结果用于初始化C-V模型水平集演化曲线及控制参数,提取感兴趣区域轮廓。接着,由3维心脏图像数据获取多尺度梯度矢量信息构造边界型能量泛函,然后利用基于Hessian矩阵的多尺度血管函数对心脏感兴趣区域3维体数据增强滤波,获取血管先验形状信息用于约束能量泛函。最后融合边界、区域能量泛函并利用变分原理及水平集方法得到适合冠脉血管分割的水平集演化方程。结果 由于血管图像的灰度不均匀,血管末端区域更为细小,所以上述算法的实施是面向被划分多个子区域的血管,在缩小的范围内进行轮廓的演化。相比于传统的血管分割方法,该方法充分融合血管图像的先验信息及梯度场信息,能够从灰度及造影剂分布不均匀的冠脉血管图像中准确分割出冠状动脉,对于细小的血管结构亦能获得较好的分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在给定初始轮廓前提下,有效提取3维冠脉血管。结论 对多组心脏CT图像进行分割,本文基于血管先验形状约束的活动轮廓模型可以准确分割出冠脉结构完整轮廓,并且人工交互简单。该方法在双源CT冠脉图像自动分割方面具有较好的正确率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超声心动图中图像噪声严重、分辨率低以及成像范围有限等缺点,导致二尖瓣(MA)瓣根的识别非常困难,采用加性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识别超声心动图中的二尖瓣瓣根位置。方法 心脏二尖瓣瓣根位置对于心室的分割、心脏建模以及多模态配准很重要。本文提出将加性核支撑向量机分类算法并结合一个局部的上下文特征用于二尖瓣瓣根的识别。主要创新点有:1)利用图像中的上下文特征提取二尖瓣瓣根部特征;2)应用最小加性核的SVM分类器快速识别二尖瓣瓣根的候选点;3)对于候选点应用加权模板,计算候选点的加权密度;4)在加权密度场中,采用二分查找算法,自适应确定一个阈值,剔除二尖瓣瓣根的错分点,确定二尖瓣瓣根的位置。结果 本文算法在10个儿科病人的超声四腔心动图上测试,和手动选出的二尖瓣瓣根点相比,平均误差控制在1.52±2.25个像素。结论 采用加性核函数的SVM分类器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二尖瓣瓣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肾脏图像分割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通过测量肾皮质的体积和厚度可判断肾脏是否有肿瘤、慢性动脉硬化性肾病和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现有的肾脏分割算法大多针对一种模态,且只能分割出肾脏整体。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卷积网络和GrowCut的肾皮质自动分割算法,用于多模态肾脏图像分割。方法 首先用广义霍夫变换对肾脏进行检测,提取出感兴趣区域,通过数据增强扩充带标签数据;然后用VGG-16预训练模型进行迁移学习,构建适用于肾皮质分割的全卷积网络,设置网络训练参数,使用扩充数据训练网络。最后用全卷积网络分割图像,提取最后一层卷积层的特征图得到种子点标记,结合肾脏图像的先验知识纠正错误种子点,将该标记图作为GrowCut初始种子点可实现肾皮质准确分割。结果 实验数据为30组临床CT和MRI图像,其中一组有标记的CT图像用于训练网络并测试算法分割准确性,该文算法分割准确率IU(region intersection over union)和DSC(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分别达到91.06%±2.34%和91.79%±2.39%。与全卷积网络FCN-32s相比,本文提出的网络参数减少,准确率更高,可实现肾皮质分割。GrowCut算法考虑像素间的邻域信息,与全卷积网络结合可进一步将分割准确率提高3%。结论 该方法可准确分割多模态肾脏图像,包括正常和变异肾脏的图像,说明该方法优于主流方法,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国内外已有的非接触式测量系统普遍存在价格昂贵、安装复杂、占用空间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消失点和图像比例法相结合的人体参数尺寸的自动测量方法(HuFAMS-VP)。方法 首先,利用背景差分法,将人体从图像中分割出来;再将分割后的人体图像进行轮廓提取,从而获得人体轮廓图;然后,根据边缘检测和人体各个部位与人体身高比例等方法,获取人体几个关键部位特征点;最后,通过消失点方法(vanishing point)与比例法的结合获取人体参数尺寸。结果 根据HuFAMS-VP对7组被测人员(年龄在25±3岁,身高范围在1.7±0.2 m)进行尺寸测量,并与被测人员真实尺寸信息进行比较。由测量结果可以得到7组被测人员的绝对误差控制在±0.05 m之内,平均测量速度在2 s以内。结论 HuFAMS-VP在确保测量精度的前提下,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根据测量结果,论证了本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肺内血管形态结构的改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一种重要病理改变。针对慢阻肺中肺血管疾病的定量评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各向异性连续最大流的肺内血管自动分割方法,并定量分析不同半径的肺内血管体积分布,以研究慢阻肺病程中肺血管重塑规律。方法 使用U-Net分割肺体,获取肺脏区域,减少后续血管增强与分割的运算量;借助基于多尺度Hessian矩阵的血管增强方法,获得血管的似然增强结果和轴向方向;将血管似然结果和轴向信息以数据保真项和各向异性正则项的形式融入到连续最大流分割框架,实现肺血管的自动分割。结果 在公开数据集ArteryVein和仿真数据集VascuSynth上对肺内血管分割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测试;在从4家医院收集的614例临床影像数据上分析小半径血管体积占比情况,对比慢阻肺组与非慢阻肺组之间肺血管重塑差异。肺血管分割方面,对于增加不同程度的高斯噪声(σ=5,10,15,20,25,30,35)的VascuSynth仿真数据,本文方法获得的Dice值分别为0.87,0.80,0.77,0.75,0.73,0.71,0.69;对于低剂量数据集ArteryVein,Dice值为0.79。肺血管定量分析方面,非慢阻肺组和慢阻肺组的小血管体积平均占比值为0.656±0.067,0.589±0.074。不同慢阻肺分级GOLD1—4组小血管占比为0.612±0.051、0.600±0.078、0.565±0.067、0.528±0.053。结论 本文提出的肺内血管算法可以用于肺血管重塑研究,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非慢阻肺组与慢阻肺组小血管体积占比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慢阻肺分级指数(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GOLD)的不同慢阻肺病人之间,小血管体积占比在轻症和重症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精准的肿瘤靶区分割是提升肿瘤放疗控制率和减小放疗毒性的关键因素,但常用的手工勾画时间长且勾画者之间存在差异。本文探究Deeplabv3+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鼻咽癌原发肿瘤放疗靶区(primary tumor gross target volume,GTVp)自动分割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Deeplabv3+网络搭建端到端的自动分割框架,以150例已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和GTVp轮廓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15例作为测试集。以戴斯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杰卡德系数(Jaccard index,JI)、平均表面距离(average surface distance,ASD)和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为评估标准,详细比较Deeplabv3+网络模型、U-Net网络模型的自动分割结果与临床医生手工勾画的差异。结果 研究发现测试集患者的平均DSC值为0.76±0.11,平均JI值为0.63±0.13,平均ASD值为(3.4±2.0)mm,平均HD值为(10.9±8.6)mm。相比U-Net模型,Deeplabv3+网络模型的平均DSC值和JI值分别提升了3%~4%,平均ASD值减小了0.4 mm,HD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研究表明,Deeplabv3+网络模型相比U-Net模型采用了新型编码—解码网络和带孔空间金字塔网络结构,提升了分割精度,有望提高GTVp的勾画效率和一致性,但在临床实践中需仔细审核自动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使图像阈值分割的精度和速度进一步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2维灰度熵阈值选取快速迭代的图像分割方法。方法 首先,提出了1维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然后,考虑图像目标和背景的类内灰度均匀性,给出了基于灰度—邻域平均灰度级直方图的灰度熵阈值选取准则;最后,提出了2维灰度熵阈值选取的快速迭代算法,并采用递推方式计算准则函数中的中间变量,避免其重复运算,加快了运算速度,大大减少了运算量。结果 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与近年来提出的3种阈值分割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分割性能更优,分割后的图像中目标区域完整,边缘清晰,细节丰富且运行时间短,仅为基于混沌小生境粒子群优化的二维斜分倒数熵分割法运行时间的3%左右。结论 本文方法对不同类型灰度级图像的分割效果及运行速度均有明显优势,是实际系统中可选择的一种快速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正  杨宇 《图学学报》2011,32(6):25
针对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图像序列中血管壁内外膜轮廓的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nake模型的三维并行分割方法。首先,对原始图像进行滤除噪声和抑制环晕伪像等预处理。然后,获取IVUS图像序列的四个纵向视图,并从中提取出内腔边界和中-外膜边界。通过将这些边界曲线映射到各帧IVUS图像中,得到横向视图中的初始轮廓。最后,将该初始轮廓作为snake模型的初始形状,通过使snake能量函数最小,模型不断变形,最终得到各帧IVUS图像中的内腔和中-外膜边界。该方法可实现对IVUS图像序列的并行分割,与二维串行分割方法相比,可大大提高处理效率。采用大量临床图像数据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自动、快速、可靠的完成IVUS图像序列的分割。  相似文献   

13.
针对序列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相邻两帧具有很大相似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 序列 IVUS 图像配准的自动提取管腔内膜的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运算以及连通分量法提取初 始帧的大致管腔内膜边缘,然后采用前景和背景像素的颜色直方图特征对相邻两帧图像进行建 模并进行配准:利用巴氏系数度量相邻两帧图像之间的相似性,建立仿射变换模型,优化模型 并计算模型参数,从而将轮廓相对准确地定位到管腔内膜附近;最后通过变分法、最速上升法 使目标轮廓曲线准确地收敛到管腔内膜处。以经验医师提取的管腔内膜作为评价标准,分别 与文献[17]和[4]相比,该方法的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减少了 0.124 和 0.063,相对差异度上分 别平均减少了 0.51%和 0.16%。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提取到序列 IVUS 图像的管 腔内膜。  相似文献   

14.
基于K-L变换和模糊集理论的彩色字符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彩色印刷字符图像的特点,在Lab颜色空间下提取a分量,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根据模糊逻辑和阈值分割方法将图像分为目标区域、背景区域以及模糊区域。用K-L变换组合邻域的区域隶属信息和灰度信息,将灰度域换成模糊域,在该模糊域上进行分割。经实践,该算法在工业环境中对复杂背景的彩色印刷图像可以得到较好的分割效果,其时间复杂度不高于传统的阈值分割算法,并且在分割的精确度上要优于传统的阈值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15.
归一化互信息量最大化导向的自动阈值选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景或背景的灰度分布呈现为非正态分布特征时,比如极值、瑞利、贝塔或均匀分布,将所选阈值与最优阈值之差控制在10个灰度级内并非易事.为了在统一框架内处理不同灰度分布情形下的阈值选择问题,提出了一种归一化互信息量最大化导向的自动阈值选择方法.该方法先采用多尺度梯度乘变换规范化输入图像,获得具有单峰长拖尾灰度分布的规范图像;然后对不同阈值对应的二值图像进行轮廓提取,获得不同的轮廓图像;最后计算规范图像和不同轮廓图像之间的归一化互信息量,并以最大值对应的阈值作为最终阈值.在具有不同灰度分布模式的9幅合成图像和59幅真实世界图像上,将提出的方法和1种人工阈值方法及4种自动阈值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虽然在计算效率方面不优于4个自动方法,但在分割的适应性和精确度方面优势明显:对前述不同灰度分布情形,其所选阈值与最优阈值之差都在9个灰度级内.  相似文献   

16.
针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中粉煤灰区域的提取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区域生长的珠状颗粒区域提取方法。该方法自动选取种子区域,在边界约束下按灰度相似度生长,生长区域结合形状特征提取目标。提取结果比对人工提取区域,提取误差用提取面积的错分率和漏分率之和表示。实验的最小提取误差是6.8%,平均提取误差是8%,自动提取60张SEM图像的时间小于10分钟。提取时间和误差均可达到估算粉煤灰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边缘和区域多阶段结合的图像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局部灰度的边缘检测和基于全局灰度统计的阈值分割是两种最要的图像分割方法.针对这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得不到理想分割结果的问题,提出一种边缘和区域多阶段结合的策略,利用边缘像素的灰度确定子区域分割阈值,将边缘和区域边界距离评估作为子区域递归分割的终止条件,最后叠加边缘图修订区域分割结果.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对于目标灰度不均的细胞图像能获得理想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方法对多聚焦图像进行预处理,由于图像灰度重叠区域合并使原图像细节信息损失,导致多聚焦图像灰度重叠区域识别效果不理想,为此提出基于Mean-shift算法和OTSU阈值分割算法的多聚焦图像灰度重叠特征自适应识别方法。使用Mean-shift算法对多聚焦图像进行平滑处理,对平滑处理过后的多聚焦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将图像的灰度重叠区域灰度值增强;再使用阈值分割将经过灰度增强的重叠区域分类;通过OTSU算法识别出灰度重叠特征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在图像灰度重叠区域的识别效果上较为突出,并且能够有效保留灰度重叠区域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合距离变换与边缘梯度的分水岭血细胞分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针对医学图像中细胞提取和粘连细胞分割问题,提出一种结合距离变换利用边缘梯度的分水岭血细胞显微图像分割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距离变换由细胞二值图生成距离地形图,取其局部极值点或点集作为前景标记,进行第1次距离分水岭变换;接着将第一步骤所得的分水岭脊线作为背景区域的标记,前景标记不变,视梯度幅度图为地形图,再一次进行梯度分水岭变换,得到细胞分割结果。两次分水岭变换前,均采用强制极小值的方法修改地形图,来控制地形图只在选取的标记处存在局部极小值。结果 该方法由距离图提取前景标记,将距离分水岭变换所得的脊线作为梯度分水岭变换的背景标记,能有效地分离粘连目标。相比于基于距离图分水岭变换,本文方法不过多依赖二值图像信息,保留了基于梯度图像的分水岭变换边缘定位准确的优点,又解决了其无法分割粘连目标和过分割的问题。结论 经多幅临床细胞图像分割实验验证,该方法可以实现图像中细胞的提取以及粘连细胞的自动分割,满足医学图像分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