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的、封闭的乡村逐渐在不平衡的城乡引力和乡建大潮中瓦解,从乡土社会迈入后乡土社会,激活乡村公共空间对新时期的乡村建设有重要影响.以松岗镇两个嘉绒藏寨为研究案例,经过实地调研,在空间层面,文化性和生活性两类公共空间在适用性方面都有欠缺;在社会层面,产业发展滞后性、使用主体流动性和文化异质性是造成嘉绒藏寨公共空间失落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原因,利用后乡土社会的"机遇",探讨公共空间再造的途径:多元合作振兴乡村产业,重联嘉绒藏族的文化与秩序,以活化利用乡村遗产为目的改造乡村公共空间,通过一系列途径激活乡村公共空间这个"触媒"以振兴乡村.  相似文献   

2.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景观建设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如何让村民参与发挥最大的作用成为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以当前乡村规划"认识-反馈"体系为基础,明确了当前规划体系的不足.结合晋江市乡村微景观营造案例分析,对晋江市乡村微景观"寻访-计划-实施-回顾"的村民参与模式进行了总结,提出村民参与是乡村景观营造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古村落公共空间建设与村民公共生活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公共生活衰退的公共空间建设现状,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总结江苏省内公共空间建设的实践经验。继而以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为例,按照"整体优化和要素整合并重"的思路,通过廊道、斑块、景观基质等三个方面的改造与重塑,探讨古村落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方法,对研究进行补充和验证。力求在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实现乡村人居环境提升,激发古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大数据环境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促使乡村治理向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演进.乡村智慧治理以建设"智慧乡村"为导向,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耦合.基于对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的比较分析,阐释乡村智慧治理的内涵,总结乡村智慧治理的现状与困境,并对构建以科技驱动为着力点的乡村智慧治理路径进行思考,提出加强乡村智慧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智慧基础设施、建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健全乡村智慧人才培育机制等策略.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智慧治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意义及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空间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界定乡村公共空间的概念以及其社会学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乡村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乡村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几点措施,意在更好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7.
乡村绿道网络具有重塑乡村舒适性的作用,以绿道网络为主导的空间载体建设,对于丰富乡村建设行动内涵,增强乡村空间舒适性以及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10.3软件,基于乡村舒适性特征,从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三个层面,综合分析绿道网络重塑乡村舒适性空间策略.结果表明:①绿道...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灵魂工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 时代背景下乡风文明的建设和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区别于城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表现为:农民的 弱主体性、服务内容的单一性和服务建设的分散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新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还存在 着覆盖面广但参与度不高、供需错位,农民满意度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 的针对性,发挥农村“能人”的作用,促进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的协同作用来更好的发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对 农村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营造乡村治理新氛围、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形成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抓手.针对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乡村自治规则体系;加强普法实效,提升干群法治素养;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0.
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项目"多"、内容"特"、空间"广"的特征而被广泛关注.因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乡村振兴中所彰显的文化氛围改善、经济价值发挥和社会效益提升,而使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了与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耦合的现实意义.在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暴露出政策衔接阻滞、生存环境恶劣、嵌融深度不够和经营运作滞后的实践困境.基于政府、社会、实施、市场视野发展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自贡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乡村振兴,并助推乡村振兴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以文安斜坡内带深层为研究对象,应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方法研究识别隐蔽油藏.通过兴隆1井地层重新划分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应用,将该区沙三、沙四段地层之间重新确定为不整合接触.在三级层序地层框架建立的基础上,刻画各体系域砂体展布特征,构建了坡折带控制沙四下自生自储岩性油气藏成藏模式.通过钻井实践,首次在霸县凹陷发现沙四下段含油层系及新的烃源岩层,实现了深层自生自储式油藏类型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2.
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计算机机构动画仿真的方法,对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机构双曲柄存在的条件,两连杆铰接点C的轨迹曲线可到达的区域及该轨迹曲线形状随机构结构参数的不同而变化的规律,从而为齿轮五杆机构的轨迹综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数学优化方法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种数学优化方法及新安江(三水源)模型的理论为依据,介绍了优化方法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率定中的应用.将率定成果与API模型进行了对比,说明这3种优化方法在大宁河流域参数率定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扬声器的自滤波特性与D类功放失真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圈式扬声器的电—力—声类比等效线路对动圈式扬声器的频率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出了利用扬声器的自滤波性能改善因D类功放移相网络引起信号相位失真的方法。同时,采用比较、反馈的方法对音频信号的谐波加以抑制,使得数字功放的总体失真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5.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从而避免虚增企业利润。但在实务中,一些企业却利用会计法规准则中的原则性,通过资产减值准备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本文即是从企业滥用资产减值入手,以实例来揭示企业计提秘密准备的意图,以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红土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分形几何理论,探讨红土在不同处理方法下其颗粒粒度的分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土的颗粒粒度具有线性分形结构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其分维值的大小反映了土中颗粒粒度的分布情况,并与土的物理力学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分维是描述土的颗粒粒度的一个新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对独立学院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学风的种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并由此探讨了建设优良学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给出了圆锥面截交线为椭圆时的投影方程,分析了截交线的投影形状,为准确作图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用解析法分析了圆锥面与圆柱面正交时相贯线的投影形状、特殊点位置及其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黄蘑多糖(Polysaccharide of Huangmo,简称HMP)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对黄蘑多糖除蛋白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确定热水提取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h,多糖产率达21.32%;使用三氯乙酸法去除多糖的蛋白,当m(黄蘑粗多糖)∶m(三氯乙酸)=1∶6时,多糖质量分数达到83.7%。  相似文献   

20.
"通信原理"课程教改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针对信息与通信学院精品课程"通信原理"实施了一系列教改探索与实践,其中包括课程体系与内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应用环节、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及以科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践成效,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