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学并不是学术化的修建。它不仅仅是平面的,它是一种现象性的体验。把所有事物集中到一起,不仅仅包括视觉元素,还有声音、气味以及材料的触感。  相似文献   

2.
正艺术的发展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的过程,而是会不断接受社会风尚趋势或技术演进的影响,充满着动感与变革。在19世纪的西方,工业化进程可谓如火如荼,其对社会面貌的改变是彻底的,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影响十分深刻。这种以大规模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强调的是产品生产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产量和销量才是关注的重点,由此导致的便是设计美感的下降,设计与技术逐渐对立。在这种背景下,早在英国兴起了一股全新的针对恢复家具、居家用品、房屋建筑等  相似文献   

3.
洪铁城 《建筑》2003,(7):46-49
写下这个题目,难免让人觉得有些怪。其实许多人知道,这是鲁迅先生生前写的一句文字,我这里用来比喻建筑师的创作,象“戴着镣铐跳舞”,是极不易的。说白了,这是我拜读白佐民、纵卫忠建筑师新著《建筑的意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出版)一书后的感想。但用“戴着镣铐的舞蹈”来形容建筑师的创作自由与其说是我的感想,倒不如说是该书的主题词。不过白、纵两位不这样表述,他们用切身体会和经验概括为两个字: “制约”。白佐民大家都熟悉,是我国著名建筑师、重庆建筑大学教授。他宝刀不老,退休后创作不断,新作迭出。纵卫忠是白老师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5)
《论自由意志》是一部奥古斯丁关于回答恶的来源问题的巨作。当中包含了许多哲学精神,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神正论和意志自由说。本文是本人在阅读该书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论自由意志》中所体现出来的神正论和意志自由说的理解,并从对近代启蒙哲学、基督教发展、人类哲学史发展来探讨该书中所体现的哲学精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伟  李娟 《华中建筑》2007,25(5):18-20
通过对梅里达罗马艺术博物馆空间、类型、流线等方面的解读,该文分析并总结了建筑师莫尼欧在方案构思阶段如何将现象特征转化为类型空间的一系列尝试,在从表象特征进入内在特征的逻辑推理方式上做出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林峰 《建筑师》2007,(1):90-91
艺术的越界是不以个人意志所转移的,自古如此,更是将来发展的趋势。艺术的建筑学是在不断汲取其他门类艺术、技术、学科的养分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中所强调的“建筑师的自我意志”,阐明安藤忠雄自我意志发展的过程与成分:初涉建筑时强烈的社会抗争意识、建造中追求完美的意识与名声鹊起后尊重生命的意识.揭示建筑师自我意志的成因与重要作用:年轻时的人生经历是建筑师自我意志形成的重要因素,自我意志又从内心深处支持建筑师不断进行自我挑战、创新作品、承担社会责任.描摹自学成才的安藤忠雄在建筑生涯中的心路历程,为有志于建筑学的年轻人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萨特认为存在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更是一种文学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本土形成了一股赫斯顿复兴热。《他们眼望上苍》已成为广为流传的美国黑人文学经典之作。许多评论家对《他们眼望上苍》的重新审视局限于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语言和文化等方面,而忽视了其文字背后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强调人通过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依靠自由选择来塑造自我的本质,人可以超越痛苦的现实,恶劣的环境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小说中主人公珍妮的故事则可以在存在主义的视角下被视为一个全人类的追求而不只是黑人女性的自我实现。本文的研究使作品主题超越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束缚,实现对全人类的思考,证明了个人意志的非凡力量。这不仅有助于增加对存在主义更为积极的认识,而且加深了对《他们眼望上苍》的理解,鼓励世人以更积极主动的精神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演绎本质,实现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9.
安藤忠雄传奇的经历与崭新独特的建筑风格使无数年轻学子将其奉为偶像.通过分析安藤忠雄所描述的自我意志,阐明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抗争意识、追求完美的意识与尊重生命的意识,描摹自学成才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9,(8):136-136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大部分设计师都曾经有过学习艺术的经历,对艺术知之甚多,情感上对艺术有天然的亲近感,但在日常的操练中对技术、功能、造价等的强调会日渐消磨艺术情怀而演变为纯粹的商业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审美共通性的研究,发现建筑艺术与音乐艺术在比例、空间等形式和结构上的共通性已日渐明晰,但是在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价值评价等方面的共通性还较少涉及,有待深入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刘磊  孙志强  孔颂 《山西建筑》2009,35(28):8-10
指出楚国独具特色的建筑和官室装饰风格,也是楚文化的重要表现,色彩鲜艳和艺术造型逼真是其装饰艺术的重要特征,通过《楚辞》中《招魂》和《大招》两篇文章,从空间序列及装饰手法等方面浅析了春秋时期的宅邸建筑艺术成就,以提高人们对春秋时期建筑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7)
《帝企鹅日记》是一部上映后获得了意料之外的反响的纪录片。作为一部纪录片,却有文艺范,在听觉和视觉的表现手法上区别于传统纪录片。本文试图以影视艺术概论基本知识中的视觉和听觉形象作艺术欣赏为依据,从视听两个方面来分析帝企鹅这个可爱而又坚强的形象,对纪录片《帝企鹅日记》中的艺术运用进行作者自己的读解。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4):95-99
20世纪初勃发的达达和超现实主义运动,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考察超现实主义文学艺术运动的产生和流变,重新认识其精神内核和审美趋向。达达和超现实主义刻意追求一种先锋的姿态,使艺术彻底融入社会生活实践。超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是,理性介入下的精神分析和自动写作。同时,达达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身份建构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处在不断流动变化的模糊状态,其文化立场普遍表现为对现代性的深化和超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信仰与艺术的重逢——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罗马教廷馆浅析为题,研究了展览的策展理念以及作为展览组成的10座礼拜堂的建筑设计,藉此回应如何在当下社会、在当代的建筑语境中融合信仰与艺术这一展览主题。  相似文献   

16.
许琛 《现代装饰》2013,(11):122-123
由于建筑和雕塑的混淆,雕塑化建筑存在诸多弊端。文章通过例证和理论分析,阐述了建筑、雕塑的共性和差异,引出雕塑化建筑是由于建筑雕塑相互融合形成的。并指出雕塑化建筑只有在满足与建筑周围环境协调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条件下才能产生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下称《创造》)题目很好,但要充分展开和深入探讨这一严肃而又具相当学术性的课题,势必涉及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建筑哲学与现代科学建筑学”理论。本文对《创造》就艺术“性质”;“建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社会作用”;设计原则中“美观”提法;以及建筑“风格和流派”等问题所持带有一定代表性的西方传统建筑学观点,进行了基于客观实际的理论剖析,得出了与《创造》恰好相悖的认识论,并对《创造》所疏于阐发的“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以及“如何创造”这两个题中应有之议,概述了笔者原始理念及框架式构想。  相似文献   

18.
王贵祥 《建筑师》2018,(6):81-89
本文从吴焕加教授先后出版的两部理论专著《建筑学的属性》《中外近现代建筑引论》出发,对这两部建筑理论专著,特别是后者作简要概述,并从这部新著中提出的有关建筑学的本质、建筑艺术、建筑审美、中外近现代建筑几个方面,呈现笔者对这部书中所阐释观点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21)
通过对《中国装饰艺术符号传承研究》一书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装饰艺术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吸收传统装饰艺术符号的精华,借此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一开始,我就读到了萧默先生的新著、由机工出版社建筑分社刚出版的《世界建筑艺术史》丛书,立刻就被它吸引了。首先触动眼球的当然是那典雅的封面、丰富精美而足够大的彩色插图和它们与文字的紧密结合,再阅读文字,更为那流畅简易的文风所吸引。那么丰富的内容,复杂的对象,作者却举重若轻,娓娓道来,仿佛是在与读者聊天,却又逻辑严密,脉络清晰,使人不忍舍弃,几天内就一口气读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