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龙头沟金矿是近年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泥盆系砂岩中,成因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矿床。在介绍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与成矿有关的主要控矿条件,指出矿体主要受近EW向断裂控制,断裂倾向与地层相反,并且围岩岩性、蚀变强弱和矿体产出标高均对矿体的形态和品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近年外围工作进展,提出本地区今后找矿勘查工作应围绕走向剪切断裂、区内矿化蚀变带及外围化探异常开展,同时对背斜南翼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嫩江县永新北山金矿点位处多宝山铜矿床外围,多数矿产地处在NE向、次一级NW向、SN向断裂构造的交汇位置,且热液蚀变普遍发育。矿点所具有的典型地质特征表明其成矿条件极佳,且区内富含Au、Ag等元素。可以推测,该矿点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良好。因此,本文就黑龙江省嫩江县永新北山金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豫西上宫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上宫金矿属于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该区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断裂十分发育,主要有NE、近SN及EW向3组。本区深源成矿流体沿熊耳山幔枝构造轴部断裂上涌运移至幔枝构造拆离带南部的金硐沟断裂中,氧化-还原环境促使成矿元素在构造扩容带中沉淀、聚集成矿。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构造控矿特征,指出本区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沟通了深部通道,为上宫金矿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同时,深大断裂与拆离带的交会部位有利于矿液的聚集,是该区重点找矿部位。  相似文献   

4.
甘肃白马山金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马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南成矿亚带。矿体呈NE向"雁列式"展布,受地层(灰岩、板岩)和NE向次级断裂的复合制约,NE向次级断裂是矿区主要的控矿因素(构造),矿体赋存于灰岩与大理岩的接触部位以及板岩中。热液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大理岩化和绿泥石化。金以显微金为主,偶见自然金。通过对比白马山金矿与大桥和鹿儿坝卡林型金矿的特征发现,这些矿床在Au-Ag-As-Sb元素组合、矿石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显示矿床具有"低温热液成矿"的特点,因此,白马山金矿床更接近于卡林型金矿,而与造山带金矿、岩浆热液型金矿区别较大。结合南秦岭区域地质背景和卡林型金矿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白马山金矿床可能为断层型(类)卡林型矿床,建议下一步工作应重点围绕NE向次级断裂开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夹皮沟主要成矿带--NW向大型韧性剪切带及与其伴生的次一级NE向构造带(即本区矿床)的基本地质条件,尤其论述了本区矿床主控矿构造(NE向控矿构造)以外的次一级SN向控矿构造,及其金矿化体(石英脉)的具体特征、围岩蚀变和成矿规律等.找矿研究表明,本区矿床深部及原采区两侧的SN向矿体同样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因此,夹皮...  相似文献   

6.
茶洞矿区位于NE向吴川-四会大断裂北端与EW向贵子-挞石弧形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断裂带及断裂带内的次级断裂控制着区内的金矿分布,是区域上非常有利的构造成矿部位,成矿条件优越。区内构造较为发育,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简述了矿区的地质特征及遥感解译构造与矿脉的关系,通过分析控矿因素,总结矿床的成矿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认为断裂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断裂是控制矿体规模、产状和形态的主要因素,并为含矿溶液的活动和充填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从找矿方向来看,36号脉向南西延伸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向南加强地表追索;矿区NE-NNE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应加强NE-NNE向矿脉的调查工作,寻找新的矿脉。区内有望找到大-中型规模的银金多金属矿床,需要加强对区域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力度,优选找矿靶区开展预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白石滩金矿位于甘肃省营毛沱地区,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其矿体赋存于罗雅楚山组砂岩内,主要受EW向次级断裂控制。围岩蚀变以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硅化和黄铁矿化为主,金的富集与成矿主要受构造和岩体的控制。根据金矿化体产出位置、形态、控矿因素及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判断该矿为构造热液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矿区物化探资料显示,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该矿床的发现,对找寻区域上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丑泥口金矿位于太行山中段麻棚岩体南侧,是麻棚地区近年发现的重要金成矿靶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分布密集、规模较大的近SN、NW向矿化蚀变破碎带为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幔枝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矿区地质特征,指出断裂是该矿床重要的控矿因素;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在燕山期强烈的阜平幔枝构造活动期间,深部成矿物质可搭载麻棚岩体向上迁移,至浅部近SN、NW向破碎带等有利构造部位富集成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加纳西南部地区金矿床众多,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金矿找矿较为理想的地区。阿曼弗如姆金矿床位于加纳西南部赛夫维金成矿带中段,矿区内已圈定2条矿体,矿体呈脉状,产状、规模相对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黄铁绢英岩型,围岩蚀变普遍发育,且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蚀变叠加部位金品位较高。该矿床赋矿围岩为比里姆系变质安山岩,区域内频繁的岩浆活动为成矿热液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热能。NEE-近EW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是含矿热液运移和聚集的良好场所。初步分析认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开心岭地区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分析开心岭铁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和矿石质量,将该区地层划分为开心岭群诺日巴尕日保组和乌丽群。区内NE向断裂破碎蚀变带发育,为重要赋矿构造且铁矿体与火山岩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气—沉积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玉横塘金矿区位于扬子地台与华南褶皱系过渡地带,雪峰弧形构造成矿带中段与白马山-龙山EW向隆起带的接合处,区内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及室内测试分析,认为区内赋矿层位为五强溪组第一段。矿脉的形态、产状和含矿性受NE向导矿断裂及一系列具多期活动的NW向含矿断裂的控制,矿化蚀变主要为毒砂化和黄铁矿化。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的分析研究,认为区内主要矿脉体的深部及南东段NW向次要矿脉(尤其是与五强溪组第一段交会部位)找矿潜力较大,资源储量有望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2.
大瑶山地区是广西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金矿资源在全区占有重要地位。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金矿点较多,目前已发现的中、小型金矿床(点)有150多处。基于前人研究,对大瑶山地区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仁厚金矿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仁厚金矿是大瑶山地区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具有大瑶山地区石英脉型金矿的基本特点。矿区无岩浆岩出露,地层以寒武系小内冲组为主。矿区构造较为发育,以NE向、近EW向为主。仁厚金矿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破碎带和石英脉中。通过对比仁厚金矿与大瑶山地区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提出了寻找破碎带型金矿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3.
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平断裂带中段为胶东地区重要的金成矿带,目前已查明的金矿床主要包括夏甸大型金矿床和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姜家窑和曹家洼中型金矿床,以及焦格庄小型金矿床。研究人员对招平断裂带中段各类金矿床的构造控矿条件、分布规律和矿体赋存规律仍缺乏较系统的认识,亟待开展进一步研究。通过对金矿区地质特征、金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特征和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主要受招平主干断裂控制;夏甸大型金矿床主要受控于主干控矿断裂下盘伴生、派生的低级和低序次断裂,夏甸北耩矿体主要受控于主断裂下盘岩体局部张性显微裂隙带;招平断裂带中段大尹格庄特大型金矿床、夏甸特大型金矿床和焦格庄中、小型金矿床大致呈等间距分布,近EW向断裂与招平断裂的交会部位是有利成矿部位;断裂的拐弯或交会部位为主要赋矿部位。  相似文献   

14.
大裕金矿位于广西大瑶山成矿带的古袍成矿区带,构造单元属于桂中—桂东台陷大瑶山凸起东端古袍复式向斜南翼,矿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但由于对成矿规律认识不足,该区找矿工作推进缓慢。选取成矿带内典型的大裕金矿为例,在总结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钻孔资料及镜下矿石特征,分析了该区金成矿的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认为该区主要控矿构造为NEE向F1和F2断裂,赋矿围岩为寒武系小内冲组和黄洞口组浅变质含炭质细碎屑岩,矿化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组合蚀变。研究提出该区今后找矿应结合物化探工作,重点找矿方向有:①关注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水云母)化及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线索;②建议在NE-NEE向断裂及其所挟持部位和断裂交会部位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康山金矿位于东秦岭-大别山钼成矿带内,断裂发育,岩体众多,钼-金-铅锌矿床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康山金矿受控于EW向马超营断裂带与NE向康山-七里坪断裂带交会部位,分布在深部隐伏的中酸性岩顶部。矿区内蚀变分带既有面状分布,也有线状分布,主要蚀变有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硅化、青磐岩化和碳酸盐化等。矿区内矿脉(体)呈NE向展布,具有成群、成带近等间距分布规律。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蚀变及矿化受岩体与脉体联合控制。通过分析区域成矿条件,总结矿区成矿规律,建立了“岩浆成岩(斑岩)成矿(Mo-Cu(Au))-岩浆期后气-液交代蚀变成脉(石英脉)成岩(蚀变岩型)成矿(Au-Pb-Ag)组合模式”,并认为在康山金矿深部或外围可能也存在斑岩型Mo-Cu(Au)矿床。蚀变岩型矿床是区内主要的矿床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6.
曹海龙  孙丰月  刘凯  李良  禹禄  张阔 《黄金》2016,(2):14-21
埠南金矿床位于胶莱胶北断隆北缘,招(远)—莱(州)成矿带中部,受NE向灵山沟—北截主断裂以及一系列次级构造控制。金矿体赋存于NE向构造中,并受其控制,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通过对埠南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Ⅰ型气液二相包裹体和Ⅱ型含CO2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280~320℃,盐度为3.76%~12.99%;流体为Na Cl-H2O-CO2体系,含少量的CH4和N2。通过等容相交法,得出包裹体捕获压力为54~106 MPa,并估算出成矿深度介于5.87~8.52 km。流体H、O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以地幔流体为主,同时存在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参与。综合分析认为,埠南金矿床属于蚀变岩型中成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东乘公麻金矿是由青海省地质矿产局地球化学勘查院开展异常查证时发现的,开展了地质普查工作,后来因外部原因而终止对其深入研究。通过对矿区地质、物探、化探和遥感特征进行总结,分析了成矿条件,得出东乘公麻金矿床是青海省巴颜喀拉造山带北缘Au-Sb成矿带上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早三叠世昌马河组下段为主要的含矿地层,NW-SE向构造是矿区主要的容矿构造,燕山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体与成矿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该区具备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找矿标志,已发现金矿脉18条,金矿找矿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8.
青海沟里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介绍区域地质特征和沟里地区矿床特征,分析区域内成矿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及已知矿床(点)的地质勘查程度,认为该地区矿床成因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及构造蚀变岩型。目前,已发现的果洛龙洼和阿斯哈金矿的规模均已达中-大型,全区显现出金矿聚集区的雏形,具有寻找大型造山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阎家疃金矿床位于胶东三大金成矿带中的牟平—乳山金成矿带,是鹊山岩体中受小规模SN、NNE向断裂控制的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硫化物石英脉型复合型金矿床。通过矿相学和电子探针分析,对阎家疃金矿床矿石金属矿物特征和金矿物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确定了金属矿物的共生组合及其生成顺序。发现金矿物大部分为粒径<0.074 mm的中细粒金,赋存状态以粒间金为主,包裹金次之。金矿物的成色高于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内的其他金矿床,且富含Bi,认为阎家疃金矿床成矿深度为中深部。在总结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区内金矿床成矿年龄来探讨矿床成因,初步认为早白垩世胶东地区岩石圈大规模拆沉、壳幔强烈相互作用,俯冲板片变质脱水形成大量成矿流体,活化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石中的金等成矿物质,含金流体沿金牛山断裂运移,在NNE和SN向断裂交会处,破碎程度高、孔隙度大的位置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